戰略轟炸機是每個國家都夢寐以求的武器,尤其是在核武器愈發普遍的如今,有些國家隻是初步地擁有核武器卻不具有發射平台,這種基于核武的威懾力将會大大降低。在陸海空三種發射平台中自然是核潛艇的威懾力量排在榜首,畢竟隻要降噪功能做得好,很難對其采取反潛措施。
相對雞肋的陸基核打擊平台,隻要能夠定位到其移動坐标就可以先發制人對其進行擊毀。而空基平台雖然不如海基具有非常低的隐蔽性,但也沒有陸基平台僵硬性的弱點,可以說是一種相對靈活的核打擊平台。
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具備空基打擊平台,目前也就美俄兩家擁有。俄羅斯方面自然是吃蘇聯的老本,圖-160一直沿用至今,還在進行不斷升級改造。但是美國自冷戰結束後,對于戰略轟炸機的研制與生産并沒有耽擱,B-2隐身轟炸機便可譽為是最傑出的傑作。甚至有不少網友懷疑這并不是來自于美國的科技水平,而是外星人幫助美國空軍建造的。
這麼懷疑的理由主要是其獨特的飛翼布局與低可偵測性,當初在世界上亮相的時候十分顯眼,很像影視劇中來自外星的高科技武器。但實際上是美軍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不斷地嘗試、積累經驗,如今這種飛翼布局的無人機上增加具有低可偵測性的塗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不過B-2昂貴的造價确實讓許多國家望而卻步,單是一架B-2隐身轟炸機其造價便高達22.2億美元,而财大氣粗的美軍至今也隻服役20架,也就是444億美元。這還沒有算最初設計研發、飛行磨損、後期保養等費用,可見單是B-2的服役就占據每年美國國防部很大一筆預算。不知道這讓一直缺乏資金支持的美國海軍作何感想,新一代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遲遲未能批量生産,主要原因就是國防部無法為其單獨立項。
目前美國已經在計劃研制B-21,新一代隐身戰略轟炸機基于B-2,所以外形方面不會有較大改變。畢竟飛翼布局仍是目前最符合隐身性能的氣動布局,而具體的改進可能會在隐身塗層方面和航程以及速度,而且戰略投放能力整體會有一個大的改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