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許多新攝友一樣,老狼當初的第一枚鏡頭就是50mm F1.8。剛開始玩相機都沒有錢,而标頭是最便宜的鏡頭,同時也是可以PK變焦牛頭。現在細數一下标頭,從便宜的300多元到60000多元,200倍的差距,它們之間都有什麼不同?
沒有牛頭的價格
但可以拍出牛頭的效果
在所有的鏡頭中,銷量最多、産品最豐富、價格差距最大,估計就是50mm标準鏡頭了。同時50mm鏡頭标簽最多了,人文、人像、紀實、大師、布列松等等。
攝影界有句俗語:“攝影從标頭開始,從标頭結束”,可見标準鏡頭在所有焦距鏡頭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就算最廉價50mm标準鏡頭,同樣也能有出色的畫質表現
也就在上周,索尼非常低調的發布了新款FE 50mm/F1.4 ZA全畫幅定焦鏡頭。相比于以往的索尼蔡司标焦無反鏡頭,在用料上可謂是奢華,采用多達11片圓形光圈葉片,擁有9組12片的光學結構,包含AA非球面鏡片和ED鏡片。此外,還加入了天氣密封特性,以及超聲波自動對焦馬達。超過萬元的身價,直接把它定位在奢侈品。
這錢花得究竟是值還是不值?有些人看到小藍标,就已經不淡定下了定義,而老狼在還沒有摸到真鏡之前,隻能從參數和MTF曲線一探端倪。其9組12片的光學結構,比A卡口的5組8片強太多,接近完美的MTF曲線基本可以判斷它的成像會非常優秀,估計要完爆适馬成為最牛掰自動對焦标頭了。
不以光圈大小論貴賤
這是很多入門用戶在選鏡頭時候最大的誤區。倒不是說,大光圈不好。有錢,任性,有F1.4,幹嘛還買F1.8的,有F0.95的,為啥還選F1.4的。請問,有沒有F0.1的......
要說光圈在攝影中的作用。其實隻有兩點,一是控制進光量,光圈越小,進光量也越小,一般來說,鏡頭的光圈收縮檔位都是按照1/3來步進的,每調節一次步進1/3的進光量。二是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因為光通量與光圈孔徑面積是正相關,而面積與半徑的平方是正比關系,所以隻有把鏡片做的足夠大,才能實現大光圈。當然,這隻說對了一半。
即使一枚最普通的鏡頭也并非由一片簡單的凸透鏡就能組成的,必須要通過鍍膜克服玻璃反光,通過鏡片組補償,解決球差、彗差、像散、場曲、畸變、色散等像差問題。比起普通鏡頭,大光圈鏡頭的制造工藝更加複雜,涉及很多先進的技術和昂貴的材料,如納米結晶鍍膜、螢石鏡片、非球面鏡片、超低色散鏡片等等,這才是體現身價高低的關鍵。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百度,學習一下“賽德爾五像差”。
這些不為人知的标頭
要掏空你的口袋
蔡司Loxia 50mm/F2
售價:5750元
這是2014年Photokina大會前夕,蔡司發布兩枚專門為索尼α系列全畫幅無反設計的鏡頭,并以“Loxia”命名,成為蔡司旗下新系列。結構為6片4組,整體性能非常接近于DXO測試的索尼最強自動對焦鏡頭蔡司 55mm/F1.8,這是難得的一個好成績。很多人追捧它,還因為手動,那種感覺的确非常棒。
有些玩家糾結于是買它,還是索尼55mm/F1.8,我覺得需要先搞清楚什麼是Planar,什麼是Sonnar。盡管如今蔡司的Planar、Sonnar都未必是嚴格意義上的Planar、Sonnar,但兩者之間是有明顯差别的,老狼認為Sonnar具有深厚的細節保真和色彩平衡功力,而Planar的成像潤澤柔和。如果對研究這些沒興趣,恭喜你,将是一個非常快樂的拍攝者,不會陷入燒器材的泥潭。
蔡司Otus 55mm/F1.4
售價:21188元
2萬多元買一個标頭,這真是給土豪準備的。佳能50L和尼康50mm金圈和蔡司55mm/F1.4比起來,就是鬧着玩一樣。作為一款研制時間超過3年的頂級産品,其設計宗旨是“不妥協畫質”,畫質可達到中畫幅系統水平。
為此,引入複雜的Distagon反望遠光學結構,10組12片,蔡司更是不惜工本,采用了6片低色散鏡片和1片非球面鏡片。蔡司宣稱Otus 55mm /F1.4是有史以來最好的55mm定焦鏡頭,無論是分辨率、對比度,還是色彩表現皆令人無可挑剔。
索尼Sonnar T* FE 55mm/F1.8 ZA
售價:4999元
在FE 50mm/F1.4 ZA沒有發布之前,它是最強無反标頭。采用9片圓形光圈葉片、5組7片設計,其中有三片為非球面鏡片。當初也是考慮到便攜性,所以體積小巧,全開光圈具備較為出色的分辨率表現,在畸變和色散控制上也有不錯的發揮。
中一50mm/F0.95
售價:4999元
國産鏡頭中的精品,很多人關注是因為填補原生E卡口空白,加上F0.95的大光圈,此前隻有佳能“夢之鏡”S 50/0.95、徕卡“暗夜之王”Noctilux 50/0.95 ASPH采用這種規格。它為7組10片結構,含4片镧系高折射率鏡片,在體積控制方面達到不錯的水準,但确實是有點出乎意料的重(720g)。
根據用過的攝影師介紹,在色差控制、全開暗角方面甚至要優于徕卡Noctilux-M 50mm/F0.95,且徕卡最近對焦距離為1米,中一則縮短至0.5米,這意味着同等光圈下它可以更靠近被攝體拍攝,放大率更大虛化更明顯。如果想體驗超大光圈,熱衷把玩的過程,又不想投資太多的話,這支鏡頭是E卡口裡不二之選。
适馬50mm/F1.4 Art
售價:4400元
就三個字,黑!科!技!采用8組13片的鏡片結構,配備了多達3片SLD超低色散鏡片和1片非球面鏡片,全新的鏡組設計也脫離了标準鏡頭常用的雙高斯對稱設計,而是采用了類似于蔡司Otus 55mm F1.4鏡頭的逆望遠結構設計,所以很輕松的脫穎而出,完爆原廠貨更是不足為奇。
徕卡NOCTILUX-M 50mm/F0.95 ASPH
售價:62000元
著名的暗夜之王,所有徕卡用戶夢寐以求的鏡頭之一,是消滅一切念想的登天之作。代表徕卡文化最好的象征——性能出色,做工卓越,貴的蛋疼,也是世界上在産鏡頭中最貴的标頭。據說它使用的某些玻璃要在控制條件下花超過一年時間完全冷卻凝固。
8枚鏡片中的5枚使用了徕卡特有的anomalous partial dispersion技術,其中又有三枚采用折射率極高的特質玻璃。前組、後組和浮動組内部均采用配方不同的鍍膜。鏡頭裡的兩片機械研磨非球面單元每片都需要超過12小時的打磨。
在理想的情況下,徕卡一天最多隻能加工12隻,而且他們并不是每天都能進行生産!這完全就是堆料,用最奢侈的材料堆成來的鏡頭,所以即便采用傳統的雙高斯結構,全開表現依然相當出色。
究竟誰才是最強标頭
不是土豪嗎,沒辦法一下湊齊這麼多标頭做PK,好在一年多前攝影器材租賃網站lensrentals幫老狼做了這件事。
從畸變測試來看,适馬50mm/F1.4 Art的表現居然最好。
全開光圈分辨率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徕卡50mm/F2表現非常出色。蔡司55mm/F1.4 Otus、适馬50mm/F1.4 Art的中心分辨率僅次于徕卡50mm/F1.4。
将光圈統一設置為F2.0,徕卡50mm/F2的表現依然出色,而适馬50mm/F1.4 Art的中心分辨率一舉反超。
PS:最後想提醒大家,理智和經驗告訴我們最大光圈的成像并不值得太大的期待,不要過分迷戀大光圈,量力而行。
感謝 · 轉發歡迎大家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