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科技強國嗎?
有答主以一天的經曆舉例,列舉了在他身邊科技發明出現的時間與地點,多來自國外(雖然它IP在澳大利亞)。
在如今全球化的信息社會,來自各國的互聯網服務也交織龐雜在一起,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核心技術上,擁有底層技術的組織,會極力排斥後來者,這不僅僅是因為研發費用高昂,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所以去消滅潛在的對手。
無論核技術、CPU相關的設計軟件、操作系統、通信技術等等,這些都能形成領先者對後來者的惡意壓制。在人類互相之間的競争上,并不需要做得多麼出色,在被曆史的車輪碾過時,不需要跑在時代的前面,隻需要比同類快那麼一點點。
就能将利益緊握在自己手中,之後再用已有優勢,封鎖後來者的技術,就像三體裡的水滴隐喻的一樣,在底層技術對研究成果進行幹擾,就将嚴重幹擾對方文明發展的速度。
在大家熟悉的軟件方面,也存在着這種現象,像是大家最近已經聽多了的詞:制裁。回顧一下曆史,對于軟件行業的制裁确實比較新鮮,Github會根據地域來封禁開發者的賬号、Figma會根據公司來斷供、數據庫軟件會停止提供自己的服務、哪怕用于理論研究的設計集成電路的EDA軟件也會被封鎖。
而在最近,就連Adobe旗下的Behance藝術社區,也開始了封鎖行為,把中國區賬戶賬号給封禁了,訪問會顯示沒有權限,沒有任何預兆和提示,然後在相關的設置界面,留下了一個注銷的按鈕...明擺的送客行為,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并且,這并非技術上的錯誤,因為可以注冊新賬号,然後通過換綁地區的方法來轉移自己賬号裡的素材資産,指向的對象不言而喻。
雖然傷害不大,但挑釁意味十足,不少網友都說,這是準備放棄中國市場了嗎,簡直惡心到家了,就算同步,有人同步了兩天還沒成功。就連自己發的圖,也切換成遊客才能查看。
Behance作為一個2006年就存在的老社區,面向的對象基本是各類型的設計師。對創意工作者進行打壓,是想讓大家審美脫軌嗎?
在這種充斥着技術壁壘的環境下,所以大家對那些号稱擁有全自研技術,号稱打破行業壟斷的新産品,都帶有看智障的感覺,加上一些拿着換皮技術來騙投資的頭鐵産品,像是紅芯浏覽器和木蘭語言什麼的,都在消磨着大家的注意力。
競争與沖突是不可避免的,誰都無法說未來是一帆風順的,而在平靜下的暗流其實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感受,就連物理上的環境變熱也是如此。
在軟件服務上,依賴外部的産品就像是在毛細血管内植入了有助于肌體活性的生物,悄無聲息的依附在身體上,習慣了增強的感覺之後,突然被抽離,必然會帶來流血,窒息與陣痛。嚴重時還要對局部進行麻醉,切除,改造。
而在這之上,又不得不提一下防火長城的作用了,對于平靜的時候,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種不理解的行為,代表着自由與無國界的互聯網,為什麼會存在阻礙?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家都是理性的,沒有惡意的,大家在積極向上的時候,這種自由才有最大化互利的效果。而一旦有一方想要玩點陰的,滲透進對方的方方面面然後再反制,那麼在緊張的時候就是很危險的行為。
但是大家都能理解,在有了護城河之後,國内的企業就少了外來生物入侵,發展得更好是必然的,想想看,有多少人會拿微信和TG做對比。但是如果人人都不用微信改用TG的話,那又是怎樣的局面,沒有審查是一種盲目而不可取的自由,那意味着放棄了自己的警惕心,羊羔崇尚狼圈的自由與狂野。
不在一個極端,就在另一個極端,不是黑就是白,人們現在會吐槽這是二極管思維。就像大家常說的曆史是個輪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大家覺得不正常的點:不是不能使用國外的服務,而是在有了護城河之後,國内的企業也具有規模之後,為什麼不發展技術來提升大家的體驗?而是薅大家的羊毛,進入一個越來越卷的節奏。
其實,放到長遠來說,這是一個無法緩解的問題,依舊是先來者會維護自己利益的關系,隻要智慧生命體在發展,這就是無法解決的悖論,在嘗試了熟肉之後,就不會再去飲毛茹血,在完成資本積累之後,就能獲取到同類的大部分剩餘價值,為什麼還需要自己去勞作?隻需要跑得比同類快一點點就好了,況且自己的成功蘊含着時代的機遇,拿出利益從頭再來一次,誰能保證還會一帆風順。
科技與藝術是有國界的,人與人之間更是有邊界,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無視自己身份,放下立場去幫助他人的事迹,才讓人覺得偉大,那時候代表的是人類這個群體,而不是代表所處的階級與勢力。
那麼,說了這麼多,人類的習性與外國封禁技術有什麼關聯?其實這樣的競争,更多來源于意識形态的不可調和,他人都是自己眼裡的異類,以後站隊與立場的問題,隻會越來越清晰,哪一家大企業不想站着把錢掙了?但是他們背後的意志,不允許他們以利益為第一綱領。
意識與立場,決定了你的聲音能傳播的上限,這幾年幾百萬的所謂大V,瞬間消失的還少嗎?就算在國外,不也是一樣的待遇嗎?瞬間失聲啞火,這些科技領域的打壓,無非就是這樣的放大版。
意識形态的戰場,已經悄然在布局了,比起抵制國外的産品與挑釁的行為,更重要的,也許是我們是否能正确領悟到,哪些精神是我們整體所需要的,哪些品質是我們該凝聚的。
同時,瓦解與凝聚群體認同力的事件,時時刻刻都在上演,未來将是對大家所有人的意志力考驗。至于像是國外這些突然停止服務的産品,越早出現越好,除了有個心理準備外,也讓大家看清這些公司的“真面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