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窩窩曆史悠久,明朝萬曆年間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北京傳統文化便覽》中也有記載:“艾窩窩色雪白,球狀,質黏軟,味甜香,因明代為帝後所喜食,故名禦艾窩窩”,後傳到民間就稱為“艾窩窩”了。
艾窩窩。 糖小院供圖
曾有詩雲“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艾窩窩的特點是顔色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松散甜香,制作時主要使用的原材料有糯米、白糖、核桃仁、山楂糕、青梅肉等。
對于這個“老北京小吃十三絕”的艾窩窩,據面點大師、糖小院創意總監張麗華介紹,制作艾窩窩時需先将适量糯米清洗幹淨,取等量清水,與淘洗好的糯米一同放入蒸鍋蒸30分鐘左右。米蒸熟後需進一步碾碎黏合,老方法多使用豆包布揉碎,缺點是糯米容易粘連在布上不容易取下。現在常用的做法是在塑料袋内裡抹上少許油,再将蒸好的糯米放入袋中揉搓,揉搓過程中要注意力道,不要太碎,保留一定的顆粒感。揉搓好後,在糯米團上撒一些幹粉,将米團揉搓成條,切成等分小段,然後按扁、包餡、揉搓成球狀。餡料可使用花生、核桃、青梅、山楂糕、白糖等制作。包餡完成後,在白色小球上方點綴少許草莓果醬,一盤軟糯香甜的艾窩窩便大功告成。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柳寶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