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女兒的幼兒園裡開展了一次特殊的課程。
課程特殊在于講課的老師不是他們的幼兒老師,而是一台機器人。在課堂上,機器人嘟嘟為現場的小朋友播放了歌曲,并展示了自己的舞蹈技能。然後在老師的帶領下,機器人嘟嘟還給孩子們展示了教學功能,給孩子們講解什麼是機器人,機器人是如何進行避障,怎樣感知與物品的距離的等等。
一堂課下來,孩子們都好興奮,下課後,還和機器人嘟嘟對話,問這個問那個的,都覺得太神奇了。
全世界已經進入到信息化革命下的大數據時代,未來的機器人雖然無法真正變成人,但是會代替人類做很多工作。而我們了解人工智能和變成的目的,是為了适應那不可預知的未來。
在《關于全面開展中小學生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中,教育部曾明确表示:在中小學階段開設信息科技課程,根據需要将人工智能教育納入其中。
所以,自2021年開始,國内好多省市如上海、河南、廣州、重慶、甘肅等已經将人工智能編程課納入了課程表,積極響應和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系列政策的号召,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積極普及和推動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進入中小學課堂的發展。
如何才能讓孩子也能理解人工智能?如何向孩子解說人工智能的基礎概念?如何才能讓孩子認識到未來的人工智能的發展呢?
《給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識課》利用全圖像化step by step的方式完整拆解掌控AI時代的人工智能知識圖譜,幫助讀者從零開始認識人工智能,零基礎也可以輕松掌握。讀完這本書,孩子們不僅可以了解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還能認識到人工智能未來走向的視角。
用10個關鍵詞,搞懂人工智能的96件事今天,我們的孩子成長在一個日益數字化的時代,科技充斥着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已經逐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手機中的人臉解鎖、自拍美顔、語音助手、智能相冊,再到家裡用的各類智能音箱、智能家電、掃地機器人,甚至街上的無人駕駛車、無人機,以及智能交通系統、工業機器人……到處都可以見到 AI 的身影。
TA 們擊敗了衆多頂尖圍棋高手,TA 們能夠作詩作畫,TA 們也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帶來了各種便利。人工智能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并開始影響了各行各業。
但是,我們生活中出現了這種以“人工智能”為賣點的産品和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隻是一些能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寓言做出反應的程序,或者能在地闆上來回移動,自動清掃垃圾的機器人。
書中告訴我們,這些并不是研究人員希望實現的人工智能。他們不過是“真正人工智能”研發過程中的副産品。
那麼到底什麼是人工智能呢?書中用10個關鍵詞就幫我們闡述清楚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深度強化學習、大數據、算法、人工神經網絡、量子計算機、物聯網、數據挖掘、奇點。
就那機器學習來說,機器學習指人工智能自主學習的技術。與我們人類學習相比,如果說人類的學習就好像是把各種經驗統計起來,那麼機器它們是運用大數據在學習,就好比那種學知識很費勁,要花費足夠時間和精力才能進步的孩子。
比如如何讓人工智能識别“貓”這個圖像呢,首先要把貓的照片和答案“貓”一起提供給人工智能,然後提供貓和其他動物的圖像,讓人工智能回答,通過反複輸出正确答案和錯誤答案,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學習判斷圖像是不是貓。但是人工智能并不知道“貓”這個名稱,完全是相似之處和共同特征形成的。
教孩子認識貓,隻需要一本動物圖冊就可以,可是教人工智能識别貓,可能需要學習1000萬張圖像。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大數據。大數據為人工智能的機器學習做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拿象棋來說,“深藍”和Bonanza之所以厲害,除了因為它們擁有強大的搜索能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工智能學習了從互聯網上獲取的大量曆史棋譜,從而完善了評價棋局的方法。
卓越的人工智能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協助我們,人類也有可能由此實現某種意義上的“進化”。但從實際上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多次的技術突破啊。
千萬不要以為上面的文字這麼枯燥,孩子看不懂,沒關系,書中全部畫給你看,淺顯易懂。
擁有大數據思維的他們,必定不會成為被時代抛棄的人清華附小的一篇《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轼》一經朋友圈傳播,輿論嘩然。雖然課題研究所用的方法并非是文章所說的大數據研究,隻能算是普通的數據統計,但他們對文獻的搜集、利用與解讀,确實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功力。不管是批評也好,還是贊譽也好,風口浪尖上的清華附小卻讓每一位家長都一下子清醒地意識到:原來大數據離孩子并不遙遠。
我們小時候很多人認為電腦隻不過是一個超級巨大的機器。但是呢,看現在,網絡變得非常發達,變得跟水和電一樣重要。把你的網絡拔掉了,很多公司都會無法運作,銀行也無法正常開展業務。
人工智能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能輕忽它,它一旦長大就會變得跟現在的電腦手機一樣,跟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甚至跟水電一樣融入我們的生活,是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父母,我們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但我們可以為孩子們提供的東西和幫助,卻可影響他們的成長路徑。所以,等到人工智能普及的那天,我們怎麼辦?千萬不要用現在的經驗去指導我們的孩子。
斯坦福大學提出,應當培養學習者的人工智能思維,即了解人工智能的運作方式、把自己和人工智能區分開來,并知道自己和人工智能如何協作。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裡曾這樣說:“我們有必要讓孩子提前10年到15年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和設計思維,讓他們具備人工智能思維。這樣他們才能成為引領未來的人才。”
所以引導孩子發展大數據思維,就是培養孩子迎接未來挑戰的關鍵能力,擁有大數據思維的他們,必定不會成為被時代抛棄的人。
《給孩子的人工智能通識課》就是一本幫助孩子了解人工智能的科普讀物,幫助孩子從零開始認識人工智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