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可能是漢傳佛教中參與古代勢力鬥争最多的佛,這得從彌勒佛的誕辰日說起。如今,漢傳佛教普遍承認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聖誕日,也就是“佛誕日”“浴佛節”,其實這個日子最初屬于彌勒佛。在《荊楚歲時記》中是這麼寫的,“四月八日,諸寺設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龍華會。”
龍華會是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說法的法會,因此在宗懔的時代,四月初八毫無疑問是屬于彌勒佛的。但在歲月變遷中,發生了什麼事,使這個日子歸了釋迦牟尼佛,而彌勒佛的聖誕日挪到了正月初一日。
什麼事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正月初一日的意義。漢初承秦曆,以十月朔日為歲首,漢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元太初,并頒布《太初曆》,恢複以正月初一為歲首的傳統,從此以後,曆朝基本都以這一天——即元日為一年的開始,所謂一元複始,萬象更新。隻有少數例外,比如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
這一天既然被視為舊歲已去,新年伊始的第一天,用來搭配彌勒佛倒是挺合适。彌勒的事迹,主要見于《增一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菩薩所問經》,以及“彌勒三部”——《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等典籍。彌勒,華譯“慈氏”,乃補處菩薩,将在未來接替釋迦牟尼佛成為新佛。
關于彌勒有“上生”“下生”兩種解釋。所謂“上生”,指的是彌勒作為補處菩薩,在釋迦預言其将成佛的十二年後,上至兜率天講經說法,人間的人,若有“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薩心者”,隻要“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清淨,不求斷結,修十善法”,就可以在死後上至兜率天内院,親近彌勒菩薩。兜率天内院是釋迦牟尼佛前一世的居所,彌勒菩薩在此修功圓滿,盡此一生,便可下生成佛,所以這裡也稱彌勒淨土。
在中土彌勒與彌陀信仰并行不悖的信仰環境中,普通信衆對彌勒“上生”信仰興趣不大,因為進入彌勒淨土就意味着放棄了受阿彌陀佛接引去往西天極樂淨土的機會,跟親近補處菩薩,聽其釋疑解惑相比,當然還是在西方極樂享無漏大阿羅漢果報更有吸引力,所以在淨土宗的修行法門中,彌陀淨土比彌勒淨土的修行者要多得多,當然佛門精英人士——比如道安,則有不少是彌勒淨土宗的信仰者,度人或是度己,畢竟功德不同。
但彌勒“下生”可就不一樣了。據《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内院功德圓滿,就會下生人間,在龍華樹下三會說法,自己亦能預會聽法而成佛,并度化衆生。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各部都認同《阿含經》中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降生的說法,但解釋又有差異。對普通信衆而言,就幹脆理解成了末世諸法皆壞時,彌勒就會下生拯救黎民。這也怪不得信衆們想得太好,佛經的記載本就過于複雜,普通人籌算兜率天上一天地上十四萬年都不太能明白,何況若說未來成佛,佛經中又有對彌勒已經于龍華樹下成佛的具體描寫,這就不能不讓人希望他快點來。
盼彌勒佛盡快“下生”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他度化的人數非常多,龍華三會幾乎給所有人都發了通往阿羅漢果位的入場券,怎麼能不讓人興奮,二是彌勒佛下生人間,于龍華樹下說法之時,人間會變得極其美好。《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裡這麼描寫的:“城邑次比,雞飛相及……時世安樂無有怨賊劫竊之患。城邑聚落無閉門者,亦無衰惱水火刀兵及諸饑謹毒害之難……雨澤随時,谷稼滋茂,不生草穢,一種七獲。”“時世人民福德所緻,巷陌處處有生明珠柱,皆高十裡……城邑舍宅及諸裡巷……純以金沙覆地,處處皆有金銀之聚。”
人人壽長八萬四千歲,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慰快樂,城市安樂之極,處處現出異寶,莊稼一次播種收獲七倍,儴佉轉輪王現世,擁七寶,又有四大藏,供衆生取用,無人有貪念,人人得滿足。這根本就是共産主義實現了啊,普通信衆如何能不心動,尤其是身逢亂世的飄零可憐人。對精英階層來說,這種說法也有莫大吸引力,儒家的理念中,如果普通人耕作二十七年,能蓄九年糧,那就“至德流洽,禮樂成焉”,聖人的太平盛世也不過如此,一年收獲七年的糧食,那還得了,誰不想親眼見證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進入共産主義社會的盛況。
而最重要的是彌勒下生思想給苦于本土意識形态資源無法給自己提供合法性的人以選擇,使他們可以随時打起彌勒下生的旗号,以自己就是彌勒轉世或在世轉輪王的宣傳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所以從晉代出現彌勒淨土的信衆開始,就不斷有人宣揚自己就是彌勒在世。
第一位是南朝的傅翕,在梁武帝時創立彌勒教,自稱“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廣泛傳授菩薩修行。北朝就更多了,因為北朝的少數民族信仰佛教者本就比南朝要多,所以北魏泾州沙門劉慧汪、秦州沙門劉光秀、幽州沙門劉僧紹、冀州沙門法慶、北魏月光童子劉景晖、稽胡領袖劉蠡升等彌勒轉世者層出不窮。據漢學家歐大年(D. L. Overmyer)的統計,北魏一百年中,自稱彌勒下生、犯上作亂者累計有十人之衆,足見彌勒下生思想在當時的影響。
其中影響最壞的當屬北魏法慶,他自命“新佛”,以李歸伯為“十住菩薩”,曲解經義,将“彌勒下生成佛”之說曲解為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又合狂藥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識,唯以殺害為事”。但這樣的“大乘教起義”在普通民衆衆依然有市場,因為世道實在是太壞了。
隋朝時,彌勒信仰進一步普及,大一統王權畢竟要嚴厲得多,天下重歸一統,也不太有百姓認為是多麼壞的世道,所以自稱彌勒轉世,惑亂當世的人要少得多,隋炀帝時有一位河北高陽人宋子賢,自稱彌勒出世,據說能以幻術變作佛形,聚衆起兵作亂,也沒掀起什麼風浪。
倒是唐朝時,誕生了古今自稱彌勒轉世中最特殊、地位最高的一位,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就是武則天。武則天臨朝之處,最苦惱的事情之一,就是儒家和道教這些本土思想資源中,都無法找到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儒家對女性當政就一個看法,“牝雞司晨,惟家之索”,用儒家的思想資源為自己的合法性背書,對武則天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道教同樣不可能。在演進的過程中,南北方道教走入了不同的路線,南方推崇三洞教主三清天尊,北方則崇敬老子的神聖化身太上老君,李唐皇室上位之後,唐太宗明令禁止南方道教的《三皇經》,以《道德經》為正典,尊太上老君為太清境洞神教主,并将老子追認為李唐宗室的遙遠祖先,為的就是樹立自己的神聖王統。而道教本身也是有老子化身學說的,這個化身名叫李弘,《靈書紫文》就說末世後的壬辰年,李弘就會從天上下到人間,拯救種民,并進入“太平”,這一套也被李唐皇室拿了過來,李世民的“太平天子”的稱号就由此而來。
李唐宗室已經用過了,武則天當然也無法再用,何況這一套來來回回都離不開“李”姓,她一個武家人無論如何參與不進來。至于谶緯之說,那是可以左右的,李唐取得江山之初,各地也是頗多惡兆,結果隻要出現一個祥瑞,一套宣傳組合拳打下去,祥瑞就像雪片一樣湧來,又是景雲現,又是涼州瑞石,又是黃旗紫蓋。武則天登基之時,也是一般情景,這一套拿來做點綴可以,拿來做輿論宣傳的主心骨,還嫌不夠。
既然本土思想資源不能為其所用,那隻好考慮舶來品了,武則天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佛教。她長居洛陽,尊崇義淨,修明堂,宣揚《大雲經疏》,自稱淨光天女,轉輪王,彌勒化生,自封“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即彌勒的漢譯,這許多事情都和她對佛教的崇信及借彌勒“下生”思想為自己的合法性背書的策略有關。彌勒降世這套說法還有一個好處是本土思想資源所沒有的,就是不排斥女性,最合武則天的心意。而武則天本人,恰好是在正月初一日完成儀式上的權力交接的,不過這個正月初一,其實是十一月一日。
公元688年,垂拱四年,武承嗣進呈祥瑞,是一塊刻着“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瑞石,武則天非常開心,就宣布将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改年号為永昌元年。永昌元年的冬至日正好是十一月初一日,武則天又下令把十一月定為正月,以十一月為歲首,同時宣布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于是這一年,全國提前過春節。也是這一年,武則天獨自祭天,獨自接受百官朝賀,成為事實上的九五之尊。
彌勒佛的聖誕日從四月初八變成了正月初一,會不會和自稱彌勒轉世又改過歲首的武則天有關呢?隻能姑且猜測有這種可能性。現存佛教典籍中唯一提到彌勒聖誕日在正月初一日的,隻有清代居士張師誠的《徑中徑又徑》,張師誠生活在乾隆至道光年間,當時同樣打着彌勒降世旗号,其思想被宗教史家稱為彌勒千年王國神學思想的白蓮教掀起了縱橫多省的大起義。這次“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的運動,距離武則天去世正好是一千年左右,也許冥冥之中,果真有天注定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