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明确一點:于魁智先生從來不收徒弟,所以也就不存在“于魁智為什麼不收陶陽?”的假設。
陶陽年少成名,比于魁智先生成名還早。但陶陽雖然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極佳的京劇天賦,卻始終沒有走進“體制京劇”,比如進入地方京劇團或是國家京劇院。後來,因為義父郭德綱的關系,陶陽在德雲社找到了“落地生根”的機會,并且把自幼學習的京劇在三慶園發揚光大。
不隻是京劇,陶陽有時還在德雲社表演相聲,但他的事業重心始終都在京劇,因為郭德綱也超喜歡京劇,并且希望有一個京劇的舞台,這也是他與陶陽“淵源頗深”的關鍵點。如此看,真的沒有比郭德綱還适合做陶陽師父的人了。
而于魁智先生當年從沈陽來北京學習京劇時,遇到的困難和付出的艱辛,要比年輕一代的陶陽多了太多。後來,于魁智憑着天賦與努力學習,成為了中國京劇界的一位資深實力派。
按說,小陶陽若是想專心研習京劇,拜于魁智為師确實為一個極佳的選擇。奈何于魁智從來不收徒,這扇“拜師門”算是徹底關上了。
不過,陶陽還是應該找機會請于魁智先生指導、點撥一下,我相信後者一定不會拒絕。既然拜不了師,請高人指點一番,還是相當靠譜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