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簡要介紹了外國學者與專家關于“硫在鑄鐵生産中的作用”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和推廣意義的研究成果與論述,講述了在為用戶服務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案例。
衆所周知,硫元素在鑄鐵生産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雙重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它既是使鑄件産生脆性,造成表面缺陷和熔渣缺陷,降低機械性能等等方面的有害者,又是提高灰鐵鑄件,尤其是低硫灰鐵鑄件,機械性能,增加灰鐵共晶晶團數和薄壁球鐵鑄件球數等等的貢獻者。
具有50多年實踐經驗的Roy Lobenhoter在評論硫的作用時說:生産球鐵時,目标是将處理前的硫盡量保持得低些。但有些專家聲稱,在球鐵中,硫可以非常非常的低,“在某些地方可低到0.001%以下”;但是,我從未看到過令我滿意的文件記載。在灰鐵中,如果硫太低,則可能産生問題。低硫可以導緻孕育劑出現奇怪的表現。而有些“專家”說,硫應高于0.03%,而另外一些專家則說應高于0.05%,我卻甯願它達到0.07%的目标。
Reginald D Forrest“在球化之前基鐵的最佳含硫量是多少”一文中指出:在基鐵含硫量太低(低于0.008%)的地方,必須增硫,以便使其進入建議的範圍(0.008-0.012%S);在用感應爐或轉爐進行熔煉的地方,通過有控制地加入硫化鐵(黃鐵礦)的辦法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為增每0.001%的硫,每噸鐵水應當加入30克(0.067磅)FeS;在用沖天爐進行熔煉接着進行脫硫(例如用多孔塞/碳化該)的地方, 必須不斷地調節(碳化鈣加入量或者根據溫度和攪拌強度決定的攪拌時間)等措施。
韓國和日本學者SangHak Lee等人在研究硫和稀土對鑄鐵組織和性能的影響時,得出的下列結論很有參考價值:
① 在使用高純生鐵的情況下,生成A D型石墨的RE/S是0~1.25,生成A型石墨的RE/S是1.25~5.0,生成全白口的RE/S是5.0或以上;
② 在使用普通生鐵的情況下,生成A D (B)型石墨的RE/S是0~2.5,生成A型石墨的RE/S為2.5~5,生成全白口的RE/S是5.0或以上;
③ 這兩種鐵的RE/S都是在大約2.5時,可以獲得彌散均勻的A型石墨而且白口的深度很小。
波蘭學者D. Kopyciński, E. Guzik深入研究過低硫鑄鐵的有效孕育,他們發現:在用傳統孕育劑進行孕育之前,将經過破碎的廢鋼加入到低硫鑄鐵中,能得到與對推薦的高硫鑄鐵進行孕育時一樣的機械性能。
羅馬利亞學者M. Chisamera和I. Riposan等人[用熱分析研究過基鐵的凝固特性,以及FeSi75矽鐵和複合合金片孕育劑對石墨成核作用的影響,發現用0.03%享有專利權的CAT(含氧-硫化物的孕育劑)對低硫鑄鐵進行孕育的效果至少與用0.2-0.3%含鈣鑄造級FeSi75進行孕育的效果一樣。
埃及學者Hashim Hassan Ahmed和Hashim Ahmed Ali在試驗室條件下,研究過後加硫孕育對薄壁球鐵鑄件球數和球化率的影響。試驗證實:在鎂處理之後的後孕育期間,進行後S-孕育可以得到高球數,減少碳化物的生成,以及獲得極好的球化率。
羅馬利亞T. Ripposan, M. Chisanmara, 和美國學者R. Kelly, 及R.J.Naro等人多年來一直着關注硫在鑄鐵生産方面的作用,他們在近期發表了一篇令人鼓舞的文章——“球鐵和蠕鐵受後加硫影響的鎂-硫關系”,用在鑄造廠的實踐證明:在後孕育過程中,受控制地加入硫,不僅能增加球鐵的球數,減低出現碳化物的風險,而且可以生産出平均蠕化率達81%的蠕鐵。
印度學者Subrata ChakrabattiH在“蠕鐵的生産與應用”一文中,不僅介紹了“再硫化法”的特點,而且認為:這個方法似乎最适合想為工程工業做零活生産CGI鑄件的的鑄造廠。
一、在我國的實際案例
我們的服務技術團隊在為現場服務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需要增硫或加硫的案例,以及從事過在工業條件下用再硫化法生産蠕鐵的實踐,總起來看,有如下方面:
1) 某出口管件鑄造廠,是用經石灰脫硫處理後的沖天爐鐵水生産球鐵管件,因“受在優質球鐵生産中,原鐵水硫含量越低越好”的誤導,工廠曾出台了一項“原鐵水的硫被脫除得越多,獎金越高”的“獎勵”政策,緻使原鐵水的含硫都在0.002%左右。将原鐵水的含硫定位在007-0.010%之後,各方面都發生了改觀;
2) 某微型發動機用球鐵件生産廠,自從鐵液由沖入法改為喂線法處理後,基鐵的爐料變成了回爐料 工廠自産廢鋼 增碳劑 矽鐵及其他鐵合金。經多次循環之後發現,盡管基鐵的含硫量仍保持在0.02%左右,可鑄件球化率和機械性能下降到了報廢的邊緣。考慮到可能是遊離硫不夠引起的原因之後,往熔爐中加入1kg/噸鐵水硫化亞鐵(黃鐵礦),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 某鑄造廠,每包鐵水處理前後都取光譜樣進行成分分析,處理前後的分析結果如下:
Mg處理前的光譜分析結果
Mg處理後的光譜分析結果
我們發現:現場的技術人員僅隻關心碳,矽,錳 ,磷,硫及殘餘鎂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含量是否在規定的範圍内, 很少對分析結果,尤其對硫在鐵水中的狀态進行考慮與分析。上述鎂處理分析前後的結果最起碼表明:不僅鎂處理的脫硫效果太差了,而且暗示被處理鐵水中的硫基本上都是成化合物, 成遊離狀态的很少,因此在鑄件中必然不會有很多石墨球。金相檢驗結果證實料我們的球狀石墨不會很多的預言,僅60個球/mm2。
4)某廠是用粘土砂模和沖入法生産球鐵鑄件,用便攜式金相顯微鏡檢查鑄件的質量。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鑄件常常因為表層有蠕蟲狀石墨而被判廢。用喂線法進行試驗時,仍然有蠕蟲狀石墨存在。由于生産廠家和另外幾家對試樣殘餘鎂的分析結果都是Mg0.050-055%,因此斷定不是加鎂量不夠,也不是鎂衰退造成的,鑄件本身應該沒有質量問題。解剖後鑄件的金相檢查也證實了這一點,因而判定:是型砂表面的硫和金屬起反應的結果。剛開始生産廠家還不大相信的說“粘土沙哪來的硫?”。經查:原來是劣質煤粉惹的禍。
5)還有兩個廠,一個是用樹脂砂模生産球鐵橋殼,一個是用金屬覆模砂生産農用車蠕鐵曲軸,鑄件表層也都存在着蠕蟲狀石墨,原因也都是因為砂子中的硫與鎂的反應結果。
6)用再硫化法生産蠕鐵。喂線技術 再硫化法是最簡單而又最易于實現的蠕鐵生産方法。不僅是因為用喂線法往鐵水中加入球化劑,孕育劑以及硫磺(或硫化鐵)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彌散性和均勻性,而且因為用這個方法生産蠕鐵可以把鐵液的原始硫含量放寬,以及先将鐵液處理成成低鎂球鐵,而後再用硫“去鎂”(消球)比較容易,以及不用幾百萬元的控制儀表和其他輔材。從而促使我們敢于“冒險”,直接在工業條件下,用再硫化法生産160噸重的蠕鐵鋼錠模,盡管還有熔渣之類的缺陷問題有待克服。
二、結論
1) 應正确認識硫在鑄鐵生産中的雙重作用,揚它的長,抑它的短,變弊為利。
2) 外國學者和專家在硫元素(包括S/RE比,Mn/S比,S/Mg 比)在灰鐵或球鐵生産中的有效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于中國的鑄造工作者具有很強的直接應用與推廣的價值。
3) 認真對待鐵液的日常分析與鑒定結果,分析它們對鑄件質量可能産生的影響,并随時采取必要的解決措施。
4) 大力推廣用喂線 再硫化法生産蠕鐵的工藝對于許多急需解決蠕鐵生産工藝的鑄造廠,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