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百家姓查詢許姓氏

百家姓查詢許姓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8:09:49

百家姓查詢許姓氏(百家姓許姓)1

 許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屬舜帝姚重華姚姓妫姓姬姓子孫衍生姓氏。許氏的發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于魏晉南北朝起南遷,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後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苗、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8,人口約八百九十八萬四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56%左右,以江蘇、山東、雲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許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許」姓源出

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

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嶽伯夷之後。"四嶽"(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2、出自姚姓妫姓衍生的姬姓,為颛顼後裔吳回生陸終。陸終長子曰樊,樊為已姓,封于昆吾,為昆吾氏,堯舜時期昆吾氏首領許由為當世大賢,死後葬于箕山,後人多以許由為許氏始祖。夏之昆吾為商湯所伐滅,後人遷徙至河南許昌。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文公之子姬其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衛國君主文公姬毀生有公子姬其浒,亦作姬其許,後出任衛國大司徒,主管征發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姬其浒輔佐父親衛文公實施減賦稅、少刑法,與民共苦的政策,使衛國經濟逐漸繁榮起來,并迅速強大。姬其浒的哥哥就是著名的衛成公姬鄭,曾被大夫元咺一度廢黜,後在春秋霸主晉文公姬重耳的幫助下恢複君位。衛國大司徒姬其浒留給後世最稱道的,就是從他開始有了“司徒”這一複姓。在姬其浒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春秋戰國時期,“浒”與“許”二字通假,故而亦稱許氏,但讀音作hǔ;而更多的姬其浒後裔則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司徒氏。

4、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①順布魯氏多冠漢姓為許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許氏等。

5、源于其他各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清朝以後,在廣西泗城府(今廣西淩雲)土司、黎族、瑤族、彜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區的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許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許氏。

得姓始祖

許由,字武仲,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詳。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堯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讓給他,他固辭不受,隐居箕山,農耕而食。後堯帝又請他作九州長官,他到颍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他死後葬于箕山之巅,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嶽,後世祀之”,故後人稱箕山為許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許由活動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故後世許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許姓分布

許氏的發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戰國時期,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帶遷都。許國被楚滅後,除部分遷居今湖北荊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數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許姓北上最初遷徙之地是冀州高陽(今河北高陽),後有許氏複遷回河南寶豐等地。秦漢之際許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兩省的大部分地區。此後,北方許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陝西、山西等廣大地區。許姓南遷始于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禦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後,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于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台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台灣遷徙,進而又有移居海外者。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姓氏文化

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許猗。

高陽郡:東漢桓帝時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十六國許據的5世孫高陽太守許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許氏,為文叔直系後裔。

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東漢末年大名士許劭之後。

會稽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著名文學家許慎之後。

堂号

“洗耳堂”:堯帝時有一位高士叫許由。堯老時,想把天下禅讓給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腳下去種地;堯又請他出任九州長,他就跑到颍水邊去洗耳朵,認為堯說的話污了他的耳朵。許氏因以“洗耳”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孔子誇他“求仁而得仁”。許氏因以“得仁”為堂号。

“訓诂堂”:漢代時有許慎字叔重,博覽經籍,當時人誇他說“五經無雙許叔重”。他著有《說文解字》,集古今經學和訓诂的大成,到如今還是研究文字學必備的工具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