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腔的打版都有什麼講究

秦腔的打版都有什麼講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6 12:29:55

秦腔的打版都有什麼講究(秦腔的闆一定是那麼深奧嗎)1

秦腔的“闆”深奧嗎?隻要仔細琢磨,相信您一定能夠弄清楚的!

好多朋友剛開始學唱秦腔,在家裡跟着碟片學了兩段段,也不知唱得對不對,試着到自樂班唱一下。見了樂隊,心裡難免緊張。有的地方節奏沒把握好,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給予指導,常常會談起秦腔的“闆”“眼”問題,這時候,您可能覺得聽不明白,有點雲裡霧裡的感覺。這是因為,作為秦腔的骨架和靈魂,“闆眼”問題是不可能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必須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并在學唱實踐中不斷體會、摸索,才能逐漸掌握。

那麼,到底怎樣認識秦腔的“闆眼”呢?在我的上一篇帖子裡,我已經向您推薦過有關學習資料,也介紹過一些學習途徑和方法。其實,在咱們這個論壇裡,就有好多行家、專家,例如:胡孫夢啟、秦之人、亂彈、西北随芳、張高手、暖泉古柳、羲皇上人、禮泉冷娃、黃池河、竹園驕人,等等,還有許多潛水不說話、偶爾露峥嵘的神秘高手,他們在《戲曲知識》《梨園亂彈》《梨園筆會》等欄目發表的許多精彩的好文章、好回帖,也都很詳細、很通俗的對秦腔的基礎理論作了介紹。隻要我們能夠沉下心來,仔細研讀這些文章和帖子,也是對我們學習秦腔基礎知識有很大幫助的。至于我本人,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黃毛丫頭,對秦腔知識知之甚少,在此班門弄斧,實在是很不好意思!但是,作為秦腔初學者,我能夠深深體會到初學人的尴尬和不易。所以,硬着頭皮在這裡胡說八道,希望各位老師、前輩不要笑話哦!

那麼,秦腔的“闆”到底是個啥呢?記得我小時候學拉闆胡,我爸爸敲着鼓點兒幫我掌握節奏。他問我知道啥是秦腔的闆眼?我搖搖頭說不上。他左手舉着牙子問:“這是啥?”我說:“牙子”!他說:“牙子用啥做的?”我說:“小木闆”.。他說:“說得很對!三片木闆條串在一起,用手搖,木闆條相互撞擊,發出‘尺、尺’的聲音,為唱腔旋律打節奏。這種節奏就叫作‘闆’”;接着,爸爸又把鼓從鼓架上取下來,翻個個兒,指着被豬皮蒙着的小圓眼,問我“這是啥?”這回我沒加思索就說:“眼!”“對!說得好!”爸爸一邊鼓勵我,一邊對我講“闆、眼”這兩個詞彙的來曆和含義。他說,闆、眼隻是戲曲音樂的行話;在音樂學中,闆、眼就是節拍。闆為強拍,眼為弱拍。音的“高低、長短、強弱”,是構成音樂旋律的基本要素。我們大家唱歌時,不但要把音的高低唱準确,更要把音的長短唱準确,就是說要按節拍唱。唱秦腔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把節拍唱壞了,就叫“吃梆子”了。通常情況下,秦腔的鼓師們用牙子和梆子敲擊強拍,用鼓槌敲“眼”,即敲弱拍,使秦腔音樂按照自身的規律,有節、有序地運行。

由此看來,“闆”和“眼”就是秦腔音樂的節拍,“闆”為強拍;“眼”為弱拍。

實際上,“闆”,在整個秦腔音樂中是一個有着多重涵義的詞彙。由于其涵義的多重性,往往會使初學者産生疑惑。這裡有必要作一簡要陳述。

第一,“闆”是秦腔音樂的節奏規律。這在前面已經基本上說清了。随着戲劇情節的不斷變化,秦腔唱腔的節奏也随之改變。時而緩慢的抒情;時而平緩的叙述;時而悲嗆的呼号;時而憤怒的斥責。這些唱腔情緒的變化就是通過唱腔節奏的變化來展現出來的。因此,秦腔唱腔就有了以4/4拍為主的慢闆;2/4為主的二六闆;1/4拍和1/8為主的代闆以及以自由節拍(無闆無眼)表現的尖闆、滾闆等等。初學秦腔的朋友最容易犯的錯誤也主要在節奏問題上。在這裡,我特别建議有興趣的朋友,您可以向敲鼓的師傅或其他會打梆子的戲友去學敲梆子。通過學敲梆子,您就會很快掌握秦腔各個闆式的節奏規律,自己唱戲就再也不會吃梆子了;别人吃了梆子您也能發現,如果願意的話,您還能為他糾正錯誤呢。

第二,“闆”是唱腔的曲牌名稱,也就是闆式的名稱。這裡所說的曲牌,非同于秦腔背景音樂的曲牌(如《柳生芽》《小桃紅》),而指的是秦腔唱段的闆式名稱。如:慢闆,二六,代闆,尖闆,滾闆,二導闆等;其實這些唱段的名稱也是這段唱腔所運用的節奏類型。我以為,每個秦腔唱段,都可以有它的文字名稱和音樂名稱兩種表述方式,舉個例子,《劉彥昌哭的兩淚汪》這段唱腔,它的文字名稱就是《劉彥昌哭的兩淚汪》;它的音樂名稱就是《二六闆》。如果您熟練掌握了秦腔唱段的闆式内涵和稱謂,在演唱時同樂隊合作是很方便的。例如您要唱《老娘不必淚紛紛》,而且要叫闆,您就可向樂隊表示要唱“拉錘二六”,鼓師就會敲“匡打尺”。常見一些江湖劇團的演員在台上一邊演戲一邊給鼓師挂号,食指上舉表示要尖闆,手掌下壓表示要榻闆等等。

第三,“闆”是唱腔的起闆方法。例如慢闆,如果用大銅器起,就叫大塌闆;如果用鼓棰單擊闆鼓,就叫一錘安;如果要慢闆唱得快一些,就叫中榻闆(通常叫緊冬攔頭);再快一些,就用三棰攔頭或者一棰攔頭(即:尺尺倉)。慢闆起闆後,演員要使動作(即使二反),就叫二反榻闆;還有八鴿洗澡、慢闆哭腔子等等。前段時間,看到西北随芳先生在《戲曲知識》版發了幾個關于慢闆哭腔的主題帖和對金釘子網友的幾個跟帖,都講的非常好,建議喜歡的朋友去學習。當然,二六闆、代闆也都根據不同的敲法有各種不同的名稱。特别是二六闆,起闆方式很多,有用大銅器起的;有用手鑼起的;有用牙子起的等等,要一樣樣弄清楚确實不容易的。建議有興趣的朋友購買肖炳先生、盧東升先生、鄧增奇先生的磁帶和光碟,認真去聽。

第四,“闆”是唱腔暫停期間的過渡旋律。在秦腔行内,把這種過渡旋律叫作“歇闆”,顧名思義,就是唱一唱,緩一緩的意思。老藝人都把這種歇緩旋律叫“遊弦”。慢闆、二六闆、代闆都有歇闆,且有花音、苦音之分。歇闆的運用并不是演員唱累了休息一下再唱,而是在演唱中為了穿插動作、白口而專門設計的一種行腔方式。歇闆屬于唱腔旋律的一部分,在唱腔旋律中又獨立而存在,準确地說,歇闆就是一種能無限循環、反複演奏的唱腔過門。歇闆在秦腔戲曲演唱中運用很廣泛,如果您仔細研究,這些歇闆的運用、變化、種類也是十分豐富的。這裡推薦大家去學習胡孫夢啟老先生在本欄目的主題文章《唱戲為啥要歇一歇》。

第五,“闆”是唱腔的結束方式。唱腔的結束方式常見有“齊闆、留闆、砸闆、荒闆”等多種方式。一般地說,在唱腔唱完,後面再沒有跟前段唱腔有緊密連接關系的唱段,就采用留闆以外的幾種落闆法。如果落闆很緊急,就用砸闆;在一本戲或一折戲完全結束了的最後一句唱腔(無論那個角色),一般都要用荒闆,表示戲演完了;隻有留闆和前面講的歇闆有關聯,即留闆之後必歇闆。

第六,關于“撩闆”、“撂闆”和“上闆”。 “撩闆”是一種不按唱腔上下句對偶工整而結束的方式。其實這也可歸在上面闆的結束方式一問題中。撩闆在尖闆和浪頭代闆中經常運用。例如《打鎮台》中李慶若出場,唱一句浪頭代闆就把闆撩了,接着白口自報家門,再重新叫浪頭緊代闆;又如《斬秦英》中西宮旦出場隻唱三句尖闆就喝叫頭子。等等。 “撂闆”是唱腔中一種調皮唱法,例如《火焰駒》中李彥榮在邊關瞭望時的唱腔、《放飯》中朱春燈的幾句唱腔等,這些都是不常用的,演員在演唱中也不一定非的那樣唱。 “上闆”本無此說,但在唱腔中人們又頻頻使用這個詞,容易對初學者造成混亂,故特别提說一下。人們經常把慢闆轉二六的那個行腔段叫“上闆”。可見所謂“上闆”的涵義也就是指慢闆與二六闆間的過渡,再無其他意義了。“上闆”是初學唱腔者容易出錯的地方,是節奏由4/4拍轉為2/4拍的轉折點,弄不好就可能吃梆子,一定要用心練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