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設施操作員标準?一、檢查、測試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消防設施操作員标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檢查、測試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安裝數量取決于供電負荷的大小,對照消防設計文件檢查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數量是否符合規定。
當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供電功能正常時,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将自動轉換至常用電源工作位置。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在牆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1.5m。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在牆上安裝時,其靠近門軸的側面距牆不應小于0.5m。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宜靠近用電設備安裝。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供電功能測試主要就是檢驗裝置内雙電源開關的切換功能。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落地安裝時,其底邊宜高出地面0.1~0.2m。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外殼設置的産品銘牌包括的内容有:産品名稱、規格型号、産品編号、額定電壓、額定電流、防護等級、執行标準、制造日期、生産單位名稱或商标等。
測試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供電功能注意事項中,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狀态:
(1)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置于手動位置,開關不會動作。
(2)隻有當開關置于自動位置,開關才會自動轉換。
(3)開關在手動位置時,可以用手柄手動操作常用/備用電源開關轉換。
警告:開關在“自動”狀态、通電情況下,嚴禁用手柄操作,以防觸電危險與損壞産品。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檢查方法:對照消防設計文件,檢查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安裝位置和數量;檢查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規格和型号。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有常用電源和備用電源兩路電源為該裝置供電。當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主電源損壞時,備用電源通過裝置内的雙電源轉換開關自動投入使用。
測試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供電功能操作程序中,将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的手動/自動開關置于自動位置,則雙電源自動轉換開關進入“自動”控制狀态。
測試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供電功能前,應全面檢查接線是否準确無誤,确認之後方可進行操作。
消防設備末端配電裝置的安裝數量取決于供電負荷的大小。
二、檢查、測試消防應急廣播系統
對系統的線路進行檢查,對于錯線、開路、虛焊、短路、絕緣電子小于20MΩ等問題,應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确保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消防應急廣播備用擴音機的容量不應小于火災時需同時廣播的範圍内消防應急廣播揚聲器最大容量的1.5倍。
消防應急廣播系統的聯動控制信号由消防聯動控制器發出,當确認火災後,應同時向全樓進行廣播。
消防應急廣播的單次語音播放時間宜為10 ~ 30s。
火災聲警報器單次發出火災警報時間宜為8 ~ 20s。
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應設置消防應急廣播。
在公共廣播擴音機處于關閉和播放狀态下,能自動和手動強制切換消防應急廣播。
對消防應急廣播揚聲器的安裝和設置要求:
(1)民用建築内揚聲器應設置在走道和大廳等公共場所。每個揚聲器的額定功率不應小于3W,其數量應能保證從一個防火分區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個揚聲器的直線距離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揚聲器距離不應大于12.5m。
(2)在環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設置的揚聲器,在其播放範圍内最遠點的播放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
(3 )客房設置專用揚聲器時,其功率不宜小于1W。
(4)揚聲器安裝應牢固可靠,表面不應有破損。當揚聲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裝時, 其底邊距地高度應大于2.2m。
消防應急廣播的聯動控制要求:
(1)在消防控制室應能顯示消防應急廣播的廣播分區的工作狀态。
(2)在消防控制室應能手動或按預設控制邏輯聯動控制選擇廣播分區,啟動或停止消防應急廣播系統,并應能監聽消防應急廣播。在通過傳聲器進行應急廣播時,應自動對廣播内容進行錄音。
消防應急廣播與其他廣播合用時的設置要求:
(1)火災發生時應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災疏散層的揚聲器和公共廣播擴音機強制轉入消防應急廣播狀态。
(2)消防控制室應能監控用于火災應急廣播的擴音機的工作狀态,并應具有遙控開啟擴音機和采用傳聲器播音的功能。
(3)客房床頭控制櫃内設有服務性的音樂廣播揚聲器時,應有消防應急廣播功能。
(4)應設置消防應急廣播備用擴音機,其容量不小于火災時需同時廣播的範圍内消防應急廣播揚聲器最大容量總和的1.5倍,且應在消防應急廣播時能夠強行切入,并同時中斷其他音源的傳輸。
消防應急廣播系統的檢測内容:
(1)測試揚聲器音量、音質;測試卡座的播音、錄音功能;
(2)測試功率放大器的擴音功能;
(3)測試分配盤的選層廣播功能;
(4)測試合用廣播系統的應急強制切換功能;
(5)測試主、備擴音機切換功能;
(6)通過報警聯動,檢查合用廣播系統應急強制切換功能、揚聲器播音質量及音量、卡座錄音功能、分配盤分區及選層廣播功能。
消防應急廣播系統與火災警報器交替工作時,可采取一次火災警報器播放、一次或兩次消防應急廣播循環播放的工作方式 。
在消防控制室應能顯示消防應急廣播的廣播分區的工作狀态。
每一回路抽查一個揚聲器。使任意一個揚聲器斷路,其他揚聲器的工作狀态不應受影響。
發生火災時應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災疏散層的揚聲器和公共廣播擴音機強制轉入消防應急廣播狀态。
三、檢查、測試消防電話系統
消防電話、電話插孔、帶電話插孔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安裝在明顯、便于操作的位置;當在牆面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宜為1.3 ~ 1.5m。
消防專用電話網絡應為獨立的消防通信系統。
各避難層應每隔20m設置一個消防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
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插孔,并宜選擇帶有電話插孔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消防值班室處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
消防控制室應設置消防電話總機。
消防電話和電話插孔應有明顯的永久性标識。
按照《建築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GB 25201)的要求,消防電話系統的檢測内容主要是:測試消防電話主機與電話分機、插孔電話之間的通話質量,電話主機的錄音功能,撥打“119”功能。
消防電話系統各組件安裝質量的檢查方法:
(1)消防電話線路的可靠性關系到火災時消防通信指揮系統是否靈活暢通,所以應檢査其線路是否為獨立布線,且應使消防電話分機和電話插孔的功能正常,語音清晰。
(2)在消防控制室總機與所有消防電話分機、電話插孔之間互相呼叫并通話,總機應能顯示每部分機或電話插孔的位置,呼叫鈴聲和通話語音應清晰。
(3)消防控制室的外線電話與另外一部外線電話模拟報警電話通話,語音應清晰。
(4)檢查消防電話系統群呼、錄音等功能,各項功能均應符合要求。
消防電話各組件的設置要求:
(1)消防專用電話網絡應為獨立的消防通信系統。
(2)消防控制室應設置消防電話總機。
(3)多線制消防電話系統中的每個電話分機應與總機單獨連接。
(4)消防電話分機應固定安裝在明顯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應有區别于普通電話的标識。
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防排煙機房、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或控制室、企業消防站、消防值班室、總調度室、消防電梯轎廂、消防電梯機房及其他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的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應設置消防電話分機。消防電話分機應固定安裝在明顯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應有區别于普通電話的标識。
(2)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插孔,并宜選擇帶有電話插孔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3)各避難層應每隔20m設置一個消防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
(4)電話插孔在牆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 ~ 1.5m。
(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業消防站等處,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
四、檢查、測試消防電梯
除建築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築外,民用建築、廠房和丙類倉庫的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疏散照明,其地面水平最低照度不低于5lx。
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的容量不應小于2m³,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s。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
消防員入口層可通過複位緊急迫降按鈕,并在5s内再次按下按鈕,使消防電梯返回到消防員入口層。
除設置在倉庫連廊、冷庫穿堂或谷物筒倉工作塔内的消防電梯外,消防電梯應設置前室。
消防電梯應能每層停靠,電梯從首層消防電梯轎門關閉時開始至頂層的運行時間不宜大于60s。
前室宜靠外牆設置,并應在首層直通室外或經過長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消防電梯的設置要求:
(1)符合消防電梯要求的貨梯可做消防電梯;
(2)消防電梯前室宜靠外牆設置;
(3)消防電梯井隔牆上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4)消防電梯應能每層停靠,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kg。
住宅建築建築高度>33m,每個防火分區≥1台消防電梯。
地下或半地下建築(室)埋深10m且總建築面積>3000㎡,每個防火分區≥1台消防電梯。
高層廠房(倉庫)建築高度>32m且設置電梯,任一層工作平台上的人數≤2人的高層塔架,每個防火分區 宜設置1台消防電梯。
單獨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的使用面積要求是≥6㎡。
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電梯井、機房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牆,隔牆上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消防電梯間前室的使用面積要求:
(1)單獨前室≥6㎡;
(2)合用前室:公共建築≥10㎡;高層廠房(倉庫)≥ 6㎡;住宅建築≥12㎡ (與剪刀防煙樓梯間共用前室)。
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應劃分為單獨探測區域,設火災探測器和光警報器。
電梯轎廂内部應設置專用消防對講電話,消防電梯機房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
實施電梯緊急迫降操作,應事先發布通知,并在電梯無人使用的情況下進行。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不應設置卷簾。
消防電梯應分别設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區内,且每個防火分區不應少于一台。符合消防電梯要求的客梯或貨梯可兼作消防電梯。
消防電梯的電源應采用消防電源,并應在其配電線路的最末一級配電箱處設置自動切換裝置。
當複位緊急迫降按鈕後,隻有當消防電梯回到消防員入口層時,消防電梯控制系統才能恢複到正常服務狀态。
五、檢查、測試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
疏散指示标志燈安裝高度距地面不大于1m時,凸出牆面的最大水平距離不應超過20mm。
當條件限制時,照明燈具可安裝在走道側面牆上,其安裝高度不應在距地面1 ~ 2m;在距地面1m以下側面牆上。
消防應急燈具在側面牆或柱上安裝時,可采用壁挂式或嵌入式安裝。
安裝在疏散走道、通道兩側的牆面或柱面上時,标志燈底邊距地面的高度應小于1m。
系統功能檢查前,應确保集中電源的蓄電池組、燈具自帶的蓄電池連續充電24h。
放電試驗,使充電24h後的消防應急燈具由主電源供電狀态轉入應急工作狀态,并持續至放電終止,用直流電壓表測量在過放電保護啟動瞬間電池(組)兩端電壓,與額定電壓比較,電池放電終止電壓應不小于額定電壓的80%。
高危險場所燈具光源應急點亮的響應時間不應大于0.25s,其他場所燈具光源應急點亮的響應時間不應大于5s。
應急照明控制器主電源應設置明顯的永久性标識,并應直接與消防電源連接,嚴禁使用電源插頭。
消防應急燈具應在主電源切斷後5s内轉入應急狀态,集中電源、應急照明配電箱配接的非持續型照明燈的光源應急點亮,持續型燈具的光源由節電點亮模式轉入應急點亮模式。
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應低于0.5lx,地下工程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應低于5.0lx。
燈光疏散指示标志狀态指示燈應正常。工作狀态時,燈前通道地面中心的照度不應低于1.0lx。
建築高度低于100m的高層建築應急疏散照明工作狀态的持續時間≥20min。
燈具在頂棚、疏散走道或路徑的上方安裝時,可采用吸頂和吊裝式安裝。
采用吸頂或吊裝式安裝時,标志燈距安全出口或疏散門所在牆面的距離不宜大于50mm。
消防應急燈具應固定安裝在不燃性牆體或不燃性裝修材料上,不應安裝在門、窗或其他可移動的物體上 。
應急照明配電箱在電氣豎井内安裝時應采用下出口進線方式。設備接地應牢固,并設置明顯标識。
室内高度大于3.5m的場所,特大型、大型、中型标志燈宜采用吊裝式安裝,底邊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m,且不宜大于6m。燈的标志面宜與疏散方向垂直。室内高度不大于3.5m的場所,标志燈底邊離門框距離不應大于200mm。
在輕質牆上釆用壁挂方式安裝時,應采取加固措施;落地安裝時,其底邊宜高出地(樓)面100~200mm。
樓層标志燈應安裝在樓梯間内朝向樓梯的正面牆上,安裝在疏散走道、通道上方時,室内高度不大于 3.5 m的場所,标志燈底邊距地面的高度宜為2.2~2.5m。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檢測内容主要是:
切斷正常供電,測量消防應急燈具照度,測試電源切換、充電、放電功能,測試應急電源的供電時間;通過報警聯動,檢查消防應急燈具自動投入功能。
消防應急燈具的安裝要求:
(1)照明燈具宜安裝在頂棚上;
(2)安全出口标志燈受安裝條件限制時可安裝在門的兩側;
(3)方向标志燈的箭頭指示方向應與疏散指示方向一緻;
(4)樓層标志燈應安裝在疏散走道的中心位置。
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消防用電的蓄電池室、自備發電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發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他房間,其工作面的照度不應低于正常照明時的照度。
當安全出口或疏散門在疏散走道側邊時,在疏散走道增設的方向标志燈應安裝在疏散走道的頂部,且标志燈的标志面應與疏散方向垂直,箭頭應指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門。
自發光疏散指示标志當正常光源變暗後應自發光,其亮度應符合國家相關标準的要求,持續時間不應低于20min。
照明燈具不應安裝在地面上,但應保證光線照射在燈具的水平線以下。
六、檢查、測試防火卷簾和防火門
防火卷簾控制器及手動按鈕盒的安裝應牢固可靠,其底邊距地面高低宜為1.3〜1.5m。
防火門門扇與門框的配合活動間隙應符合下列規定:
(1)門扇與上框的配合活動間隙不應大于3mm;
(2)雙扇、多扇門的門扇之間縫隙不應大于3mm;
(3)門扇與下框或地面的活動間隙不應大于9mm;
(4)門扇與門框貼合面間隙、門扇與門框有合頁一側、有鎖一側及上框的貼合面間隙均不應大于3mm。
防火門門扇與門框的搭接尺寸不應小于12mm。
除特殊情況外,防火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防火門在關閉後應從任何一側手動開啟。
防火卷簾的導軌應安裝在建築結構上,并應采用預埋螺栓、焊接或膨脹螺栓連接。導軌安裝應牢固,固定點間距應為600-1000mm。
門楣内的防煙裝置與卷簾簾闆或簾面表面應均勻緊密貼合,其貼合面長度不應小于門楣長度的80%,非貼合部位的縫隙不應大于2mm。
除特殊情況外,防火門門扇的開啟力不應大于80N。
設置在變形縫附近的防火門,應安裝在樓層數較多的一側,且門扇開啟後不應跨越變形縫。
防火卷簾導軌的安裝質量要求:
(1)導軌頂部應成圓弧形,其長度應保證卷簾正常運行;
(2)防火卷簾簾闆或簾面嵌入導軌的深度符合要求;
(3)導軌的滑動面應光滑、平直。簾闆或簾面、滾輪在導軌内運行時應平穩、順暢,不應有碰撞和沖擊現象;
(4)單簾面卷簾的兩根導軌應互相平行,雙簾面卷簾不同簾面的導軌也應互相平行,其平行度誤差均不應大于5mm;
(5)卷簾的防煙裝置與簾面應均勻緊密貼合,其貼合面長度不應小于導軌長度的80%。
防火卷簾的防護罩(箱體)安裝質量要求:
(1)防護罩尺寸的大小應與防火卷簾洞口寬度和卷簾卷起後的尺寸相适應,并應保證卷簾卷滿後與防護罩仍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應相互碰撞;
(2)防護罩靠近卷門機處,應留有檢修口;
(3)防護罩的耐火性能應與防火卷簾相同。
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的防火卷簾兩側均應安裝火災探測器組和手動按鈕盒。
防火卷簾寬度為6m,簾闆或簾面每端嵌入導軌的深度為大于60mm。導軌間距離每增加1000mm時,每端嵌入深度應增加10mm。
垂直卷卷簾的卷軸(/防火卷簾傳動裝置卷軸)在正常使用時的撓度應小于卷軸長度1/400。
防火卷簾:
(1)導軌間距<3m時,簾闆每端嵌入導軌深度應大于45mm;
(2)5m≤導軌間距<9m時,簾闆每端嵌入導軌深度應大于60mm;
(3)垂直防火卷簾電動啟、閉速度應為2~7.5m/min。
側向卷卷簾的卷軸安裝時應與基礎面垂直。垂直度誤差應小于1.5mm/m。全長應小于5mm。
鋼質防火卷簾相鄰簾闆串接後應轉動靈活,擺動90°不允許脫落。
鋼質防火卷簾簾闆兩端擋闆或防竄機構應裝配牢固,卷簾運行時,相鄰簾闆竄動量不應大于2mm。
鋼質防火門門框内應充填水泥砂漿,門框與牆體應用預埋鋼件或膨脹螺栓等連接牢固,其固定點間距不宜大于600mm。
防火門監控器的安裝質量要求是:
(1)防火門監控器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應設置在有人值班的場所;
(2)電動開門器的手動控制按鈕應設置在防火門内側牆面上,距門不宜超過0.5m,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0.9~1.3m;
(3)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設置要求。
檢查确認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處于“自動允許”“手動允許”狀态。
七、檢查、測試消防供水設施
高位消防水箱的設置位置應高于其所服務的水滅火設施,且最低有效水位應滿足水滅火設施最不利點處的靜水壓力,并應按下列規定确定:
(1)一類高層公共建築不應低于0.10MPa,但當建築高度超過100m時,不應低于0.15Mpa。
(2)高層住宅、二類高層公共建築、多層公共建築不應低于0.07MPa,多層住宅不宜低于0.07MPa。
(3)工業建築不應低于0.10MPa,當建築體積小于20000m³時,不宜低于0.07MPa。
(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自動水滅火系統應根據噴頭滅火需求壓力确定,但最小不應小于0.10MPa。
(5)當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滿足前述靜壓要求時,應設穩壓泵。
壓水罐安裝要求:
(1)氣壓水罐有效容積、氣壓、水位及設計壓力應符合設計要求。
(2)氣壓水罐安裝位置和間距、進水管及出水管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
(3)氣壓水罐宜安裝有效水容積指示器。
(4)氣壓水罐安裝時其四周要設檢修通道,其寬度不宜小于0.7m,消防氣壓給水設備頂部至樓闆或梁底的距離不宜小于0.6m;消防穩壓罐的布置應合理、緊湊。
(5)當氣壓水罐設置在非采暖房間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結冰。
牆壁式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與牆面上的門、窗、孔、洞的淨距離不應小于2.0m,且不應安裝在玻璃幕牆下方。
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徑應滿足消防給水設計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應小于DN100。
消防水池(水箱)的外壁與建築本體結構牆面或其他池壁之間的淨距要滿足施工、裝配和檢修的需要。無管道的側面,淨距不宜小于0.7m;有管道的側面,淨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與建築本體牆面之間的通道寬度不宜小于0.6m;設有人孔的池頂,頂闆面與上面建築本體闆底的淨空不應小于0.8m。
消防水箱進水管的管徑應滿足消防水箱8h充滿水的要求,但管徑不應小于DN32,進水管宜設置液位閥或浮球閥。
消防水池及消防水箱的外壁與建築本體牆面之間的通道寬度不宜小于0.6m。
高位消防水池設置在建築物内時,應設甲級防火門。
組合式消防水池(水箱)的進水管,出水管接頭宜采用法蘭連接,采用其他連接時應做防鏽處理。
當消防水池兩根補水管的補水流量不一緻時,補水能力測試應選擇流量較小的補水管進行。
在寒冷的場所,消防水箱應采取保溫措施或在水箱間設置采暖裝置房間,室内溫度大于5℃。
儲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或供消防車取水的消防水池,應設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應大于6.0m;取水口(井)與建築物(水泵房除外)的距離不宜小于15m;消防水池與甲、乙、丙類液體儲罐等構築物的距離不宜小于40m,與液化石油氣儲罐的距離不宜小于60m,當采取防止輻射熱保護措施時可為40m。
消防水池(水箱)需設進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放空管、通氣管、水位信号裝置、人孔、扶梯等,合用水池(水箱)還需設置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術保證措施。
消防水池進水管管徑應通過計算确定,且不應小于DN100。
地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裝,應使進水口與井蓋底面的距離不大于0.4m,且不應小于井蓋的半徑。
消防水泵接合器接口的位置應方便操作,安裝在便于消防車接近的人行道或非機動車行駛地段,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離宜為15~40m。
牆壁式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其安裝高度距地面宜為0.7m。牆壁式水泵接合器與牆面上距門、窗、孔洞的淨距不應小于 2.0m,且不應安裝在玻璃幕牆下方。
消防水池的給水管應根據其有效容積和補水時間确定,補水時間不宜大于48h,當消防水池有效總容積大于2000m³時不應大于96h。
穩壓泵在1h内的啟停次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不宜大于15次。
消防水泵接合器分為組裝式和整體式。
組裝式水泵接合器的安裝,應按接口、本體、連接管、止回閥、安全閥、放空管、控制閥的順序進行,止回閥的安裝方向應使消防用水能從水泵接合器進入系統。
消防水泵接合器與消防給水系統之間不應設置除檢修閥門以外的其他閥門。
消防水箱采用鋼筋混凝土時,在消防水箱的内部應貼白瓷磚或噴塗瓷釉塗料。采用其他材料時,消防水箱宜設置支墩,支墩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以便于管道、附件的安裝和檢修。在選擇材料時,除了考慮強度、造價、材料的自重、不易産生藻類外,還應考慮消防水箱的耐蝕性(耐久性)。
消防水池(水箱)的溢流管、洩水管不得與生産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統直接相連,采用間接排水方式。
八、檢查、測試消火栓系統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和液化烴儲罐區等構築物的室外消火栓,應設在防火堤或防護牆外,距罐壁15.0m範圍内的消火栓,不應計算在該罐可使用的數量内。
環狀管道應用閥門分成若幹獨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數量不宜超過5個。
架空充水管道應設置在環境溫度不低于5℃的區域,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應采取防凍措施。
在重型汽車道路或鐵路、高速公路下應設置保護套管,套管與鋼絲網骨架塑料複合管的淨距不應小于100mm。
一類高層公共建築不應低于0.10MPa,當建築高度超過100m時,不應低于0.15MPa。
地下消火栓井的直徑不宜小于1.5m。
消火栓應布置在消防車易于接近的人行道和綠地等地點,且不應妨礙交通。消火栓距路邊不應小于0.5m,且不應大于2.0m。
消火栓距路邊不應小于0.5m,且不應大于2.0m;距建築外牆或外牆邊緣不宜小于5.0m。
埋地管道采用鋼絲網骨架塑料複合管時,其最小管頂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不應小于0.80m,在輕型車行道下不應小于1.0m。
設有高位消防箱出水管流量開關或消防水泵出水幹管壓力開關的,消防水泵應能在2min内自動啟動。
當采用穩壓泵穩壓,最不利點處水滅火設施在準工作狀态時的靜水壓力應大于0.15MPa。
管道穿過牆體或樓闆時應加設套管,套管長度不應小于牆體厚度,或應高出樓面或地面50mm。
室内管網應采用閥門劃分若幹個獨立段,保證檢修管道時關閉停用的豎管不超過一根,當豎管超過4根時,可關閉不相鄰的兩根。
消火栓栓口的靜壓不應大于1.0MPa,超過則應采取分區供水措施;栓口動壓不應大于0.50MPa,當大于0.70MPa時必須設置減壓裝置。
設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築應設置帶有壓力表的試驗消火栓。
室外消防給水引入管設有倒流防止器,且發生火災時因其水頭損失導緻室外消火栓不能滿足壓力和流量要求時,應在該裝置前設置一個室外消火栓。
高層建築、廠房、庫房和室内淨空高度超過8m的民用建築等場所,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0.35MPa;其他場所,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0.25MPa。
室内消火栓系統由供水設施、消防給水管網、室内消火栓設備、報警控制設備及系統附件等組成。
室内消火栓系統管網應布置成環狀,當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不大于20L/s,且室内消火栓不超過10個時,除國家有關規範規定的必須設置環狀管網的情形外,可布置成枝狀。
設置室内消火栓的建築,包括設備層在内的各層均應設置消火栓;屋頂設有直升機停機坪的建築,應在停機坪出入口處或非電氣設備機房設置消火栓,且距停機坪機位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5.0m;防電梯前室應設置室内消火栓,并應計入消火栓使用數量;配置公稱直徑65有内襯的消防水帶,長度不宜超過25.0m。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應滿足同一平面有2支消防水槍的兩股充實水柱同時達到任何部位的要求,消火栓的布置間距不應大于30m。但符合以下要求的場所可采用1支消防水槍的1股充實水柱到達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的布置間距不應大于50.0m的标準:①建築高度≤24m且體積≤5000m³的多層倉庫。 ②建築高度≤54m且每單元設置一部疏散樓梯的住宅。 ③躍層住宅和商業網點。 ④體積≤1000m³的展覽廳、影院、劇場、禮堂和體育健身場所。 ⑤體積≤5000m³的商場、餐廳、旅館、醫院等。 ⑥體積≤2500m³的丙、丁、戊類生産車間、自行車庫。 ⑦體積≤3000m³的丙、丁、戊類物品庫房、圖書資料檔案庫等。設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築應設置帶有壓力表的試驗消火栓。多層和高層建築,應在其屋頂設置,嚴寒、寒冷等冬季結冰地區可設置在頂層出口處或水箱間内等便于操作和防凍的位置;單層建築宜設置在水力最不利處,且應靠近出入口。
室内消火栓的安裝位置:
室内消火栓栓口不應安裝在門軸側;栓口的安裝高度應便于消防水帶的連接和使用,其距地面高度宜為1.1m,允許偏差為±20mm;其出水方向應便于消防水帶的敷設,并宜與設置消火栓的牆面成90°角或向下。消火栓閥門的設置位置應便于操作使用,閥門的中心距消火栓箱側面為140mm,距箱後内表面為100mm,允許偏差為±5mm。消火栓箱體安裝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3mm;暗裝的消火栓箱不能破壞隔牆的耐火等級;箱門的開啟不應小于120°。
室内消火栓應設置在樓梯間及其休息平台和前室、走道等明顯易于取用及便火災撲救的位置;住宅的室内消火栓宜設置在樓梯間及其休息平台;車庫内消火栓的設置不應影響汽車的通行和車位的設置,并應确保消火栓的開啟;冷庫的室内消火栓應設置在常溫穿堂或樓梯間内。同一樓梯間及其附近不同層設置的消火栓,其平面位置宜相同。
室内消防管道管徑應根據系統設計流量、流速和壓力要求經計算确定;室内消火栓豎管管徑應根據豎管最低流量經計算确定,但不應小于DN100。
室内消火栓栓口的安裝高度應便于消防水帶的連接和使用,其距地面高度宜為1.1m。
室内消火栓箱的安裝應平正、牢固,且不能影響疏散寬度;消火栓箱體安裝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3mm;暗裝的消火栓箱不能破壞隔牆的耐火等級;箱門的開啟不應小于120°。
室内消火栓管網安裝要求:
(1)管道的材質、管徑、接頭、連接方式及采取的防腐、防凍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管道标識應符合設計要求。
(2)管網排水坡度及輔助排水設施應符合設計要求;系統中的試驗消火栓、自動排氣閥應符合設計要求。
(3)管道支架、吊架的材質、型式和施工應符合設計要求。
(4)管道穿過牆體或樓闆時應加設套管,套管長度不應小于牆體厚度,或應高出樓面或地面50mm;套管與管道的間隙應采用不燃材料填塞,管道的接口不應位于套管内;管道必須穿過伸縮縫及沉降縫時,應采用波紋管和補償器等技術措施。
室内消火栓給水管網宜與自動噴水等其他水滅火系統的管網分開設置;當合用消防水泵時,供水管路應沿水流方向在報警閥前分開設置。
室外消火栓系統由消防供水設施、室外給水管網和室外消火栓等組成。
安裝室外地上消火栓時,其放水口應用粒徑為 20~30mm的卵石作滲水層,鋪設半徑為500mm,鋪設厚度自地面下100mm至槽底。
室外消火栓的保護半徑不應超過150m。
當工藝裝置區寬度大于120.0m時,宜在該裝置區内的路邊設置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距加油站或油庫不應小于15m。
室外消火栓的保護半徑不應超過150m,并宜沿建築周圍均勻布置,且不宜集中布置在建築一側;建築消防撲救面一側的室外消火栓數量不宜少于2個。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築應在出入口附近設置室外消火栓,其距出入口不應小于5.0m,且不應大于40.0m。其距出入口不應小于5.0m,且不應大于40.0m;停車場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車場周邊設置,且與最近一排汽車的距離不應小于7.0m,,距加油站或油庫不應小于15.0m。
室外消火栓的安裝調試與檢測驗收要求:
(1)室外消火栓的選型、規格、數量和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地下消火栓井的直徑不宜小于1.5m,當地下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凍線以上時,應釆取保溫措施;地下消火栓頂部進水口或頂部出水口應正對井口,頂部進水口或頂部岀水口與消防井蓋底面的距離不應大于0.4m;井内應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并應做好防水措施;地下室外消火栓應設置永久性固定标識。
(3)室外地上消火栓安裝時,消火栓頂距地面高為0.64m,各接口應便于連接和操作;立管應垂直、穩固,控制閥門井距消火栓不應超過2.5m,消火栓彎管底部應設支墩或支座。
(4)安裝室外地上消火栓時,其放水口應用粒徑為20~30mm的卵石作滲水層,鋪設半徑為500mm,鋪設厚度自地面下100mm至槽底。鋪設滲水層時,應保護好放水彎頭,以免損壞。
(5)室外消火栓的安裝應便于檢修。安裝完成後,室外消火栓及管道、閥門等外觀應無損傷,各連接部件應無滲漏;消火栓啟閉正常,地面無冒水現象;進行放水試驗時,其水量和壓力應滿足設計要求。
适合室外管網的安裝質量要求:
(1)埋地金屬管道的最小管頂覆土不應小于0.70m;當在機動車道下時管道最小管頂覆土應經計算确定,且不應小于0.90m。管道最小管頂覆土應至少在冰凍線以下0.30m。
(2)埋地管道采用鋼絲網骨架塑料複合管時,其最小管頂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不應小于0.80m,在輕型車行道下不應小于1.0m,且應在冰凍線下0.3m;在重型汽車道路或鐵路、高速公路下應設置保護套管,套管與鋼絲網骨架塑料複合管的淨距不應小于100mm。
(3)消防給水管道不宜穿越建築基礎,當必須穿越時,應采取防護套管等保護措施。
(4)埋地鋼管和鑄鐵管應根據土壤和地下水腐蝕性等因素确定管外壁防腐措施;海邊等空氣中含有腐蝕性介質的場所的架空管道外壁,應采取相應的防腐措施。
(5)架空充水管道應設置在環境溫度不低于5°C的區域,當環境溫度低于5°C時,應采取防凍措施;室外架空管道當溫差變化較大時應校核管道系統的膨脹性和收縮性,并應釆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室外消防給水管道的直徑應根據流量、流速和壓力要求經計算确定,但不應小于DN100。
九、檢查、測試防煙排煙系統
排煙口風速不宜大于10m/s。送風口風速不宜大于7m/s。且偏差不大于設計值的10%。
風機直通大氣的進、出風口應裝設防護網或采取其他安全設施,并應設防雨措施。
排煙防火閥門應順氣流方向關閉,防火分區隔牆兩側的排煙防火閥距牆端面不應大于200mm。
常閉送風口、排煙閥或排煙口的手動驅動裝置應固定安裝在明顯可見、距樓地面1.3 ~ 1.5m便于操作的位置。預埋套管不得有死彎及癟陷,手動驅動裝置操作應靈活。
風管接口的連接應嚴密、牢固,墊片厚度不應小于3mm,不應凸入管内和突出到法蘭外。
防煙系統的送風口面積小于0.3㎡時,可用5個測點測量。
吊頂内的排煙管道應采用不燃材料隔熱,并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離。
風口、排煙閥或排煙口的安裝位置應符合國家标準和設計要求,并應固定牢靠,表面平整、不變形,調節靈活;排煙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構件的距離不應小于1.5m。
風機外殼至牆壁或其他設備的距離不應小于600mm。
活動擋煙垂壁與建築結構(柱或牆)面的縫隙不應大于60mm,由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擋煙垂簾組成的連續性擋煙垂壁各塊之間不應有縫隙,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
風速儀常用于測量送風口、排煙口和疏散門洞斷面風速。
防煙排煙系統風管質量要求:
(1)風管接口的連接應嚴密、牢固,墊片厚度不應小于3mm,不應凸入管内和突出到法蘭外;
(2)風管與風機的連接宜釆用法蘭連接,或釆用不燃材料的柔性短管連接,當風機僅用于防煙、排煙時,不宜釆用柔性連接;
(3)當風管穿越隔牆或樓闆時,風管與隔牆之間的空隙應釆用水泥砂漿等不燃材料嚴密填塞。吊頂内的排煙管道應采用不燃材料隔熱,并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離。
防煙排煙系統組件安裝前的現場檢查内容包括:風管檢查,風機檢查,擋煙垂壁,排煙窗,排煙防火閥。
防煙排煙系統風機質量要求是:
(1)風機外殼至牆壁或其他設備的距離不應小于600mm;
(2)風機應設在混凝土或鋼架基礎上,且不應設置減振裝置;若排煙系統與通風空調系統共用且需要設置減振裝置時,不應使用橡膠減振裝置;
(3)吊裝風機的支、吊架應焊接牢固、安裝可靠,其結構形式和外形尺寸應符合設計或設備技術文件要求;
(4)風機驅動裝置的外露部位應裝設防護罩;
(5)通大氣的進、出風口應裝設防護網或采取其他安全設施,并應設防雨措施
風速和餘壓值測量,應在系統正常運行達到平穩階段後進行。
手持風扇或将其固定于腳架上,保持風扇外殼标注箭頭方向與風口氣流方向一緻。
測量風口風速時,系統務必處于火災發生時的全工狀态,如應當在防煙分區内的排煙口全開的情況下測量,而非僅打開一個排煙口進行測量。
風管與風機的連接宜采用法蘭連接,或采用不燃材料的軟性短管連接,當風機僅用于防煙、排煙時,不宜采用柔性連接。
風機應設在混凝土或鋼架基礎上,且不應設置減振裝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