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1日訊(記者 殷會麗)11月下旬,從濟南坐高鐵到保定,再從保定到定州,記者有幸跟随蒙牛牧場主大學“奶牛金鑰匙”技術示範專場活動團隊來到雙豐牧場,與奶牛們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一大早,記者跟随專家們和牧場主們來到蒙牛的奶源合作夥伴雙豐牧場。一進牧場,一股飼料的清香夾雜着淡淡的泥土味道撲面而來。牧場門口,不僅有前來迎接的牧場主曹險峰和工作人員們,還有一排放置整齊的防疫用品。牧場的檢疫工作非常嚴格,所有人踏進牧場就要進行嚴格的衛生防疫,大家在更換一次性的衛生鞋套、連體外衣、口罩、頭套,捂得嚴嚴實實,然後在消毒間進行消毒後,才逐次走進牧場。
進入牧場,記者先是跟随專家們對雙豐牧場的奶源進行了各項檢測,在聽完專家對牛奶檢測結果進行專業的點評後,牧場主帶領一行人來到牛舍。
牛舍内,奶牛們在慢悠悠地踱步,一百多名外人的忽然造訪,并沒有給它們造成太大幹擾,有些好奇的奶牛不時擡起頭打量着陌生的來客,發出一聲低沉的哞叫後,繼續低頭吃飼料。
為了讓奶牛吃的營養可口,雙豐牧場從美國購買了進口宿苜草,它們都要按精确到0.1%的比例進行匹配,還要添加維生素和礦質等。犢牛、青年牛、泌乳牛等等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不同,什麼時候促生長,什麼時候補充蛋白質,都需要科學搭配。
專家們還對飼料裡的成分,進行了多種方式的篩查,檢測其中的粗飼料、細飼料的配比。專家告訴牧場工作人員,草料的大小也會影響飼料轉化率,一根宿苜葉子兩三厘米的長度差異,都會影響奶牛對食物的消化,進而影響到牛奶的指标。如果飼料的切割長短不當,牛還容易變得挑食。專家建議,要保證一個食團,牛至少能嚼55次以上。
科學養殖的理念已經滲透到牛場的每一個角落,專家們還對牛糞進行了檢測。一頭成年奶牛一天要排洩四五十公斤新鮮牛糞,其中每一種成分,都能揭示出奶牛身體健康的密碼。“糞便裡沒有玉米殘留,說明破碎工作比較充分;纖維大約都在4厘米,證明牛的消化還是很不錯的……”專家的分析,給了牧場工作人員很多啟發。
記者發現整個牧場幾乎見不到蒼蠅。原來除了藥物殺滅,工人們每天都會及時清理牛糞送進糞便處理池發酵,每天清理食槽,定期對廠區各個角落做掃除,清理雜草……真是全心全意為奶牛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奶牛們不僅吃得好,喝的好,住得好,而且心情也愉快。這可真是把牛當成孩子來養。在哺乳期的犢牛舍裡,我們見到了一群活潑好動的牛寶寶。它們一會探出頭來左右嗅嗅,一會又來回蹦跳着撒歡,着實可愛。
随後大家來到擠奶車間,嗡嗡作響的機器,不鏽鋼材質、粗細大小不一的管線罐體,讓大家體會到流水生産線的工業化和科技化,不禁對奶源的幹淨度大大放心。
時間過得飛快,一上午的參觀結束了,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此次蒙牛牧場主大學“奶牛金鑰匙”之旅,不僅讓專家們給牧場主送來了“養牛經”,也讓我們這些“門外漢”看到了現代化的牧場管理。希望以後蒙牛可以有更多的開放活動,讓更多的消費者看到——中國好牛奶是如何誕生的,讓大家相信——中國是有好牛奶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