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廣東這個經濟騰飛之地,冒出了一所“特區大學”,它就是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創立之初就吸引了全社會的關注,首任校長為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張維院士,一大批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等一流名校的頂級名師彙聚于此。與此同時,該校還在高校管理體制上進行各種探索,率先在國内實行畢業生不包分配和雙向選擇制度,第一個實行獎學金制度,率先實行學分制度,推行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修改科研獎勵辦法和職稱評定标準,淡化科研評價中的“重數量、重發表級别”取向……
從1983年到1996年,深圳大學用了13年時間拿到了碩士學位授予權;從1996年到2006年,深圳大學又用了10年時間拿到了博士學位授予權。前前後後23年,深圳大學在當時政策體制規定的最短時間内形成了本碩博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相關部門專家曾評價深圳大學“用25年走過了内地高校50年的路程”。這樣的評價,在當時,唯有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深圳大學有資格享受。
從身份上看,深圳大學很普通,不是211高校,也不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但該校是大學排行榜上的常客,排名很高。
2021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深圳大學排世界高校第427位、中國内地高校第32位,名次超過了吉林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985高校;2021QS亞洲大學排名,深圳大學排亞洲高校第125位、中國内地高校第31位,名次超過了湖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等985高校;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深圳大學排名更是高得驚人,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985高校并列排世界高校第401-500位、中國内地高校第16-22位,名次超過東南大學、廈門大學等一大批985高校。
“不是211,排名卻超過985”,“用25年走過了内地高校50年路程”,廣東這所地方院校,究竟有多強悍?
據深圳大學官網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月),學校總面積2.72平方公裡,擁有粵海、滄海、麗湖、羅湖四個校區,在校生近四萬人,24位兩院院士(含短聘),2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1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2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3位日本工程院院士,以及十餘位來自歐洲科學院、加拿大工程院、新加坡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短聘院士。
學科建設方面,深圳大學擁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有省級重點學科,工程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物理學等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學科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材料學進入前0.3%。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深圳大學獲373項,立項數穩居廣東高校第2位,連續兩年地方高校排名第1位。
目前,深圳80%以上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80%以上的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每年90%以上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都出自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資金實力非常雄厚,該校2020年預算經費為60.86億元。可能大家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較,湖南大學2020年預算總經費為54.67億元,中國農業大學2020年預算總經費為53.96億元,蘭州大學2020年預算總經費為52.57億元。湖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蘭州大學都是教育部直屬的985高校,而深圳大學隻是一所雙非地方院校,其年度預算經費遠超部分985高校,可見地方支持力度之大。
很多人以為深圳大學的成功是因為“有錢”,是因為地方投入了大量資金。不否認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深圳大學的成功,起碼還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學校的地理位置,處在開放的深圳;二是抓住了好的發展時機;三是得到了校友的大力支持。
國内除了深圳大學,恐怕再難找到第二所地方院校同時具備以上幾個優勢,所以深圳大學的成功有必然性,也幾乎無法複制。
有人說,下一輪“雙一流”建設,深圳大學一定會入圍,成為國家重點建設高校;也有人說,深圳大學不在乎“雙一流”稱号,就算不是“雙一流”,照樣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清晰地表達出人們的一個“共同認知”:深圳大學早已具備媲美雙一流高校的實力和聲望。
如今,深圳大學已經與深圳融為一體,兩者相互依存,共同進步。一批批深大學子投身深圳特區建設,深圳則為深大學子提供着無限多的成功機會。
腳踏實地、敢為人先、開放多元、兼容并蓄,既是深圳的“标簽”,也是深圳大學的“标簽”,它們的未來值得所有人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