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06:56:36

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1

一、今年28,除了會吃會睡,其他的一無是處

小王讀書時是一個“學渣”,學習成績很爛,拼了命也隻考到一所普通大學,專業是搞機械的,畢業之後也找了跟專業相關的工作,混了2年,因為不喜歡,也掙不了錢,實在做不下去了,辭職跑去做汽車銷售了,這一辭職,小王的人生開始走向巅峰,從最初的銷售員幹起,一直做到銷售主管,如今已經升到銷售經理,有了自己的車,正準備買房了。

為什麼變化這麼大呢?

原來小王從小就是“話痨”,喜歡講話,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讀書時,他能跟很多學生成為朋友,擅長人際關系。而銷售這個行業,就是跟人打交道,他“話痨”的本事發揮的淋漓盡緻。

自己在讀書時成績比小王要優秀的多,可進入社會,幹着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每天渾渾噩噩,對自己的工作也沒有期待,過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找不到自己喜歡什麼,優勢又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這樣,因為找不到自己的職場優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合适什麼,覺得自己今年28,除了會吃會睡,其他的一無是處。

我們真的有這麼糟糕嗎?

不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場優勢,隻需要發現它,并且将它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我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那麼什麼是職場優勢呢?大白話講就是什麼事情幹的比别人好,就是我們的優勢。比如,有些人擅長跟人打交道,有些人擅長思考分析,有些人擅長收集信息,這是最淺層次的理解。

深度理解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就是:職場優勢=天賦X優勢。

啥意思呢?就是假如某一件事情,我們具備某種天賦,那就不斷的投入時間和精力,通過刻意練習,形成自己的競争優勢。

比如小明是一個新媒體運營小編,她對數據敏感,能夠在海量的數據中,分析讀者喜好、文章的傳播規律,然後調整自己的寫文風格,如今的小明已經成為團隊的主編。這個過程就驗證了上面的公式,小明對數據的敏感,是他的天賦,在工作中運用自己的天賦,加以練習和實踐,最終幫助他更上一層樓。

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2

二、為什麼找到職場優勢很重要?

因為劣勢隻能改進,無法轉變成優勢。

優勢可以不斷地超越。

讀書時,老師要求我們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學習上不可以偏科,一場考試下來,如果我們語文英語成績好,數理化不好,老師就認為我們“偏科”,會跟家長說:“孩子文科很好,但理科太差,拖後退,要把數理化成績也提上來。”于是,我們會想方設法做數理化練習題,提高理科成績,這種感覺很痛苦,但為了保持成績平衡,不得不這樣做。

其實,老師的觀點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一塊闆。在工業時代,這個理論非常有效,但在如今社會,木桶理論已死。

因為,在職業生涯中,關注優勢比劣勢更重要。隻要我們優勢足夠顯著,就有我們容身之處。

我曾經采訪過一個會計學教授,她一輩子就幹會計。她跟我們說過一個案例,有一家公司,他們要準備上市,上市要上交财務報表,自家的财務人員在專業上欠缺,無法梳理清楚,于是想請這位教授作為顧問對公司的财務進行分析和整理。

當時這位教授有課業在身,比較忙就推了,那家公司就找了另一個會計師進行審核,但審核了一星期,公司的領導并不滿意,直接跑到教授學校,對她說:“還是交給您放心,如果您不做的話的,那我們就推遲上市計劃!”為了能聘請她做顧問,都可以延遲上市,這在競争激烈的商業時代,這句話價值千金啊!最終,教授在百忙中答應了,帶領團隊做這家公司的顧問,讓公司順利上市。

你看,教授在會計領域發揮所長,成為真正專業的人,在行業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同古典老師在《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裡說到:在當今社會,隻要你願意用時間打磨一門手藝,就會有自己的護城河。

我們根本不需要精通一切,如果财務不夠專業,我們就聘用比自己更優秀的會計事務所;如果人力資源欠缺,我們就找專業的獵頭公司;如果我們不懂營銷,我們就找專門的廣告宣傳公司········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隻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闆,然後用合作的方式彌補短闆,我們就有屬于自己的“招牌”。

身在職場的我們,越早找到職場優勢,越能打造個人發展的護城河,擁有在職場上的獨特優勢,才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想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麼)3

三.如何找到職場優勢,比别人快一步?

看到這裡,有些人很委屈地說:“我也知道優勢這重要,但我就是找不到職場優勢,該怎麼辦?難道憑感覺嗎?”

當然不是,找到職場優勢有方法。

1. 自我洞察,思考自己的優勢

首先,我們可以自檢,三個問題來思考自己的優勢。分别是:

問題一:我做過哪些有成就感的事情?

這個答案不必局限于職場,任何讓我們感到成就感的事情都可以。比如:能很容易跟寵物相處,能幫助别人搭配衣服,朋友會覺得好看。如果用“成就感”這個詞不好判斷,我們可以問自己有哪些事情比别人做得又快又好。比如有些人整理家務就很快,有些人動手能力強。

問題二:我在做哪些事情之前會充滿期待,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上面?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在接到哪些任務的時候,内心有一股洪荒之力,隐隐想要爆發,有想要躍躍欲試的感覺。比如我們在畫畫的時候,會覺得畫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又或者我們在做哪些事情覺得時間過得特别快,做完之後忍不住還想要做,停不下來。比如有些人喜歡寫作,能坐在椅子上寫文,而有些人覺得寫作是一大酷刑。

問題三:如果我們努力的話,可以擅長做哪些事情?

當我們看到别人某種能力,自己也很心動,希望自己也能做到,那麼我們是不是投入學習和訓練,也可以做成呢?如果可以,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比如小明看到小紅在做數據分析,他覺得這件事情很有意思,自己嘗試做了一下,也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迹。那小明就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提升數據分析能力。

回答這三個問題就等于做了一次自我洞察,但自我洞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看自己主觀感受大于理性思考,從而會出現一些偏差。

接着就要說到第二個方法,借助他人的力量,聽聽别人對我們的評價。

找2-3個比較懂你的人,可以是好朋友,可以是領導或者前輩,詢問在他們眼中,有哪些方面他們非常欣賞和認可的。

可以從這三個角度,詢問他們。

1. 在平常的工作或者學習當中,您覺得我做過哪些事情比較好?為什麼?

2. 如果我在您的團隊裡,哪一類事情您會很放心交給我呢?

3. 我和同齡人相比,您覺得我哪些方面表現突出呢?

周圍人在回答這三個問題時,我們可以多追問她為什麼以及細節。比如朋友說你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那就可以接着問,是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很細心呢?通過追求細節,可以幫助我們收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詢問别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别人會用一顆旁觀者的心看待我們,這有助于我們認清自己。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做完一件事情,用SIGN模型複盤

SIGN模型是《現在發現你的職業優勢》書中提到的一個尋找優勢信号模型,sign(信号)背後隐藏的是我們的才幹。

SIGN模型包括4個方面。

Success:自我效能感很強,也就是自信心很足。當接到這個任務時,相信自己肯定能完成。比如老闆讓做一個視頻,覺得這件事So easy,保證能完成任務。

Instinct:自動自發,迫不及待想要嘗試的事情。比如老闆布置一個任務:做汽車行業市場調研,在搜集資料、跑市場、詢問消費者的感受等過程中,不覺得累,相反很充實,很有成就感,很想将這份市場調研做好。這就是願意做的活。

如果老闆讓整理辦公室檔案,就變得萎靡不振,總想要拖延,還無動力,好不容易完成,還漏洞百出,說明讨厭做這件事。

Grow:發現自己在某些領域要比别人做的快,進步的快。比如小牛跟小肖都是銷售員,小牛跟人談生意,三言兩語,單子就成了,曾經有一個月為公司拿下400萬單子,他會觀察公司銷售王老王的銷售技巧,會思考如何将這些技巧為自己所用,在下次見客戶中用到;而小肖每次跟客戶談生意,沒說幾句,客戶會以很忙,公司還有會議要開等借口走了,雖然很努力在跑客戶,但銷售業績仍舊上不去。小肖也嘗試看銷售書籍,找人請教,但每一次都聽的昏昏欲睡,隻想見周公。這就說明小牛在銷售方面成長要比小肖快。

Need:事後充滿成就感,有一種“做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回報”的感覺。比如小紅教鄰居家的孩子豆豆英語,通過她的教學,豆豆的英語成績從原來的60分提升到90分,小紅覺得很高興,這個就是成就感。當完成老闆布置的任務後,我們可以想想做完這件事情後感到快樂、高興、充滿了幹勁,還是波瀾不驚,甚至很沮喪。不同的情緒表達代表了對這件事情的認可程度。

如果有些事情做起來“像呼吸一樣自然”,那背後就是才幹的信号。跟信号聯上後,就要揮灑汗水,讓自己的優勢發光發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