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一種非常常見,且發病率越來越高的癌症,發病年齡越發的年輕化,經常遇到20歲出頭就被查出甲狀腺癌的患者。
發病率越來越高的原因,是目前醫學技術進步帶來的對甲狀腺癌發現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高分辨率超聲結合穿刺技術,對微小甲狀腺癌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盡管大多數的甲狀腺癌都是【分化型甲狀腺癌】,主要是【甲狀腺乳頭狀癌】,這種癌細胞雖然發病率高,但非常的【懶】,進展很緩慢,治療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也被稱為【幸福癌】或者【快樂癌】。
然而無論如何,它始終是一種惡性腫瘤,放任不管也會影響健康和生命,因此很多患者也會關心,究竟哪些原因會影響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
年齡
一些研究認為,甲狀腺癌的預後和患者的年齡有很大關系,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這對于一些高齡患者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
但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年齡越高死亡風險越大,診斷年齡小于65歲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仍然高于90%。這表明總體來說,甲狀腺癌的死亡風險仍然較低。
腫瘤大小
腫瘤的大小通常都意味着癌症疾病發展的早晚和嚴重程度,越晚期的腫瘤越大。
甲狀腺癌也是如此,腫瘤比較大的患者預後也比較差,有一項研究就發現,原發腫瘤直徑為2-3.9cm、4-6.9cm及≥7cm時,20年癌症相關死亡率分别為6%、16%和50%。其死亡率随着腫瘤大小成正相關。
另外,腫瘤越大,相比于微小的甲狀腺癌,其以後複發的幾率也會更大。但總體來說,其死亡率仍然遠低于其他惡性腫瘤。
侵犯軟組織
甲狀腺癌雖然比較懶,但它仍然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會轉移和侵犯其他組織、器官。而侵犯甲狀腺周圍組織的甲狀腺癌,也會導緻更高的并發症發生率。
但隻有是在手術時醫生肉眼明顯看到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才會增加死亡的風險。而通過病理檢查發現軟組織侵犯的,對死亡風險卻沒有太大的影響。
遠處轉移
遠處轉移對患者的生存率有多大影響目前研究還比較少,或許是目前甲狀腺癌發現的都比較早,治療及時,很少有患者會因為遠處轉移才來就診。
其中一些研究發現,患者僅有肺部轉移的十年生存率達30%-50%,但如果發生了腦部轉移,生存期幾乎隻有一年。因此,遠處轉移影響生存率主要還是看轉移的位置
組織學亞型
盡管都是甲狀腺乳頭狀癌,但它也分好幾種不同的亞型,不同的亞型對預後的影響也不同。其中高細胞變異型、島狀變異型和靴釘變異型這幾種類型的預後不佳,更容易發生遠處轉移。
因此,和分期相同的普通型甲狀腺乳頭狀癌相比,這幾種侵襲性組織學亞型的治療需要更為積極,更早的進行手術。
分子學特征随着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已經能對甲狀腺癌組織進行更細緻的檢測,包括一些基因和分子病理學的診斷,而這些研究發現,一些分子标記物可以預測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後。
例如BRAF、端粒酶逆轉錄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可用于預測甲狀腺外侵犯、淋巴結轉移甚至遠處轉移的風險。
有研究發現,BRAF基因V600E突變腫瘤的複發率為8%,而BRAF陰性腫瘤的複發率僅為1%;有7%-22%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和14%-17%的甲狀腺濾泡狀癌存在TERT突變,但侵襲性甲狀腺癌中的突變率顯著更高。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這些對甲狀腺癌患者預後影響很大的原因,還有一些因素也會輕微增加甲狀腺癌複發或死亡的風險,主要包括:
總結
- 甲狀腺内腫瘤的多中心性
- 雙側或縱隔淋巴結受累
- 淋巴結轉移多于10個
- 淋巴結轉移伴結外侵犯
- 男性
- 檢測出甲狀腺結節後的初始手術治療延誤1年以上
盡管甲狀腺癌發病率越來越高,但主要因素是檢測能力的提高,有一些因素會增加甲狀腺癌患者複發和死亡的風險,但總體而言,甲狀腺乳頭狀癌仍然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的惡性腫瘤,隻要及時、規範的就診、治療,是完全可以痊愈回歸正常生活的。
#真相來了##健康科普挑戰賽##了不起的醫生#
@頭條健康@頭條辟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