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舟舟媽媽找我們抱怨,在家裡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奶奶卻心疼孩子不樂意讓孩子動手,自己稍不留神,給孩子布置的任務奶奶就全權代勞了。
昨天教舟舟洗碗,自己在一旁看着,雖然孩子做的不太熟練,但在他忘了下一步時,偶爾指點一下就可以完成。奶奶看到後卻說,這樣的指點和代勞區别不大,孩子還是學不會,還不如不學。
媽媽聽了哭笑不得,其實,在自閉症孩子的教學中,輔助的學問也大着呢!
1.什麼是輔助?
首先,顧名思義,輔助就是從一旁給予幫助。
在自閉症孩子的教學中,輔助是指一種附加的刺激,通常使用于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出現正确反應,也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反應,從而幫助自閉症孩子們在指令和正确反應之間建立聯系,保證孩子反應的正确性,使強化的目的得到實現。
在行為學中也稱作“提示”、“促進”。
也就是說,輔助是為了幫助孩子正确理解指令的含義,并成功做出指令相應的反應。
在自閉症孩子學習某個動作時,比如拍手、拿杯子時,我們手把手去教孩子,拉着孩子的手幫助他拍手或拿起杯子;或者教孩子認識蘋果時,我們在桌上擺放蘋果、梨、橘子,發出“拿蘋果”指令後,我們可以示範給孩子看“拿蘋果”,讓他模仿我們的動作,也可以用手指或眼神示意,幫助孩子認識杯子。
但是,輔助并不是等于代勞,我們給予孩子輔助的最終目的,是想讓孩子在多次練習之後,沒有輔助的情況下,也可以獨立做出正确的反應。
考慮到自閉症孩子的學習特點,很可能我們教一次或幾次,孩子們也學不會,或者總是做出錯誤的反應。這時候,就能體現出了“輔助”的重要性。
首先,孩子聽到指令後,卻不知道要做什麼,我們及時輔助,幫孩子做出反應,而這個反應就是指令的含義,也是我們想要的答案。
下指令後,如果孩子不會或不想完成,我們沒有輔助孩子及時完成,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我們的指令完成與否都不重要,成為一個“不愛聽媽媽話”的孩子,這顯然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
通過輔助,幫助孩子更高效的完成任務,會幫孩子建立對每一個指令必須做出正确反應的意識,還可以使我們的教學得以繼續進行。
孩子在我們的輔助下完成了指令,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相反,如果孩子老是做不對,就會産生挫敗感,自信心被打擊後,孩子很可能就此放棄,反而對我們的教學不利。
2.輔助分哪些方式?
顯然,輔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給予輔助呢?
在教學中,輔助的方式分類多樣,我們常用的有身體輔助、動作示範、姿勢輔助、語言提示、方位輔助等。
身體輔助
通過接觸孩子的身體,從而幫助他做出正确反應,包括全軀體輔助和半軀體輔助。其實我們常說的“手把手”就是身體輔助。
例如,媽媽教莉莉學習動詞“拿”,給她下指令“拿水杯”,然後媽媽的手就要拉住莉莉的手,拿起桌子上的水杯,也就是完成了指令的内容。多次訓練并不斷泛化後,莉莉就明白并學會了拿的意思。
動作示範
我們親自示範完成指令要求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完成。也就是将教學内容的過程做一遍示範給孩子看。
例如,舟舟媽媽教舟舟學習洗碗的時候,通常都會首先洗幹淨一個碗之後,再讓舟舟按照媽媽的動作完成洗碗的工作。
姿勢輔助
利用點頭、手勢或眼神等動作,幫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應。
例如,利用手指向目标物提示孩子。莉莉媽媽在訓練孩子辨認蘋果和橙子時,當發出“蘋果”時,如果孩子反應錯誤或沒有反應,媽媽就用手指向蘋果,或者眼睛望向蘋果的方式,提示孩子做出正确的反應。
語言提示
①用語言提示、描述、補充等方式,示意孩子做出應有的正确反應。
舉例:莉莉媽媽讓莉莉拿桌上的蘋果,并且做出描述輔助,桌子上面的圓圓的、大大的、紅色的那個,這樣詳細描述以後,莉莉很快就能理解并完成。
②在語言刺激中給出正确答案,即代替孩子說出。
舟舟最喜歡看動畫片《小豬佩奇》,閑下來的時候,舟舟就會對奶奶說“佩奇”,意思就是想看小豬佩奇的動畫片。媽媽聽到後,就會及時在旁邊輔助說“我想看小豬佩奇”,多次以後,舟舟就理解并學會了這句長長的提要求句子。
方位輔助
就是指将刺激物放在孩子容易做出正确反應的位置上。
例如,莉莉每次都是用右手指物,媽媽為了讓孩子知道哪個是蘋果,就會把蘋果放在孩子慣用的右手這邊。當媽媽向孩子發出“蘋果”的指令的後,孩子首先可能會就近拿取,這就是方位輔助。
3.輔助時要注意哪些細節?
輔助不是代勞,但也不是盲目的輔助,我們輔助的目的是通過輔助讓孩子學會相應的事物。那麼,在輔助時,就要注意以下這些要素,因為一旦輔助錯誤,很可能我們的努力就會白費。
1
了解孩子的能力
我們在下達指令時,就要對孩子的能力心裡有數,知道孩子是否能獨立完成。通常來說,孩子出現錯誤反應有兩種原因,第一就是任務太難,孩子完成不了,這時,我們就要輔助,幫孩子理解指令要求。如果輔助後,孩子做的仍然很難,就要考慮任務難度是否适合孩子的能力,需要重新調整任務難度。 第二種可能是孩子故意出現錯誤反應,這時我們就要忽略孩子的錯誤反應,重新下指令讓孩子完成,如果他仍然故意犯錯,可以輔助孩子完成。我們要切記,孩子其實也會對我們察言觀色,不能因為孩子故意做錯就不讓孩子完成任務了,否則孩子以後會經常做錯而逃避任務。
2
輔助要及時、恰當
首先在時間上,輔助一定要做到及時。聽到指令後,孩子沒有反應,也沒有不良行為,可以等5秒後,再次下達指令,孩子依舊沒有反應,就要及時輔助。千萬不能等到孩子做了錯誤的反應之後,再去輔助,否則強化出的每一遍結果,可能都是反強化。
3
輔助強度适當
輔助按由高到低的等級劃分為:全輔、半輔、獨立。
我們給予輔助是為了讓孩子能獨立完成任務,所以一開始需要輔助才能完成指令,在後續重複訓練中逐漸建立了指令和正确反應之間的聯系後,輔助應慢慢減少,逐漸讓孩子獨立完成。這時,我們就要及時撤出輔助,不要讓孩子對我們的輔助産生依賴。
最合适的輔助程度是既不能太高,讓孩子産生依賴,也不能太低,導緻孩子完成不了要求。
4
語氣平穩、動作熟練
在給予輔助時,我們不要有過多的其他語言或其他動作。例如,我們讓孩子拿杯子,孩子做不到時,很多家長就會在旁邊描述一些孩子不能理解的詞語,“拿放在寫字台上面的紫色杯子”,但是孩子根本不理解寫字台、紫色、上面這些詞語,反而會擾亂孩子的思緒。
同樣的,在身體輔助時,也不要摻雜太多動作,反而會讓孩子不明白什麼是正确的反應。
5
避免出現無意識輔助
我們的老師經常會對家長說不要小看自閉症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在教學中,老師下達指令後,會非常注意自己的眼神,因為很可能我們隻是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正确的答案,正在注視着我們的孩子就能發現,這種無意識的輔助幫助孩子做出正确反應,但是孩子未必真正學會了。
所以,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眼神或者一個習慣性動作,因為孩子都會認為這是一種信号。當孩子在你面前和在别人面前反差大時,要想想是否在訓練時出現了無意識的輔助行為,給了孩子錯誤的引導。
6
社會性強化很重要
在孩子做出正确反應後,我們要及時給予強化物,輔助和強化是互相結合的。強化的強度應該視獨立完成的程度而異,孩子獨立完成度很高時,強化度應該非常高,通過輔助才完成正确反應,則強化度降低一些。 使用強化物時,或許物質強化很有用,但是社會性強化也一定不能少。
輔助是幫助孩子學習新内容的方法,我們要學會正确使用輔助,幫助孩子去認識、理解學習内容,從而做出正确反應,獲得愉快感和成就感。
如果我們能靈活的使用輔助,相信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也能做到事半功倍的。
———— 推/薦/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