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它是世界上還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距今有六千多年的曆史。今天我們要聊的兩個漢字是:萬和萬。
那麼多漢字,為什麼挑這倆字呢?因為這兩個字有趣。你肯定會說,這不就是一個字嗎?沒錯,推行簡體字後,二字成了一個字:萬,但在古代二字是獨立使用的,“萬”字并不是推行簡體字後才出現的,更不是“萬”字的草寫。
“萬”字是毒蠍的象形
“萬”字是一個象形字,像蠍子的形狀。“萬”字最早出現于甲骨文,像頭、尾、螯的形狀,西周的金文還出現大量的異體字,有的加“彳”,有的加“止”,有的加“辵”,有的加“土”,有的加“廠”。
西周金文
到了戰國之後,“萬”字的衆多異體竟然都不見了,隻剩下一種最基本的寫法,如圖。
而秦時隸書将“萬”字形中原來像毒蠍鉗螯的部分變形為“艸”,楷書變形為“萬”。本義就是“蠍”。《說文解字》:萬,蟲也。從厹,象形。段玉裁注:“與蟲部蠆(chài蠍子一類的毒蟲)同,象形。”
郭沫若《釋五十》:“萬與蠆古本一字,乃假蠍之象形文為之。”《說文·蟲部》:“蠆,毒蟲也。”《詩·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發如蠆。”鄭玄箋:“蠆,蜇蟲。尾末揵然,似婦人發末曲上卷然。”
《說文解字》
由于“萬”字早在甲骨文中就被借用作量詞:“一萬、百萬、千萬”,之後繼續引申出衆多的、極大、極多的意思:“排除萬難、萬國來朝、萬分緊張”,我們稱為假借義。
後來,假借義和引申義卻成為“萬”字的常用義,而“萬”本義的“毒蠍”卻被淹沒無人所聞。後來另造形聲字“蠆”表示“萬”的本義,簡體字為“虿”。
是不是很有意思?本意丢失了,被借用的意思卻登堂入室。相同假借義的字還有“而”,原意是胡須,借用為連詞義;“來”原意是小麥,借用為來去的“來”。
“萬”字最早出現于甲骨文
“萬”字最早出現于商代的甲骨文,具體含義不明确,有學者認為是“亥”的分化字,到春秋戰國時期仍作為數量詞在使用,與“萬”字意思相同。《說文解字》中并沒有收錄“萬”字,建議參考“萬”字的異體字“丏”。《集韻》:“萬,數也。通作萬。"
除了先秦時期,漢魏南北朝的碑刻中也常有“萬”字,唐太宗李世民的《晉祠銘》中“萬”直接替代了“萬”,歐陽詢傳世的碑帖、懷仁《集王聖教序》中,“萬”與“萬”同時并用,更多的例子舉不勝舉。
萬還有很多其它含義,比如作為古代鮮卑族複姓使用的“萬俟”(mo,qi),萬讀作mò時是沒有繁體字形态。
慢慢的,古人就習慣了用簡單易寫的“萬”字,到了現代,推行簡體字後,“萬”更是完全替代了“萬”成為正體。
“萬”字先是失去本意,被假借義“鸠占鵲巢”,後來直接“消亡”被“萬”完全取代,神奇的漢字竟有如大自然“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法則一般,被“優勝劣汰”了?
其實不然,每個漢字都有它的意義和用途,“萬”字作為繁體字,還在我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發揮着日常書寫的作用,書法家揮毫潑墨也會選擇使用繁體字,作為中華文化載體的漢字就更不會消亡了!
網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漢字,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