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在關節所緻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屬代謝性風濕病範疇。典型痛風常于夜間發作,起病急驟,疼痛進行性加劇,12 h左右達到高峰。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讓人難以忍受。急性痛風發作時如何快速止痛?痛風又該如何治療?今天一文給你講清楚。
急性痛風的症狀往往表現為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發作時,50%以上發生于第一跖趾關節,亦可好發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關節、指、肘、腕關節也可受累。随着病程進展,反複發作的患者受累關節逐漸增多,少數可影響到骶髂關節、肩關節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發作的症狀和體征漸趨不典型。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發作時可伴有全身症狀,如發熱、寒戰、乏力、心悸等。
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治療目标是迅速、安全地緩解疼痛和關節失能,即止痛。藥物治療和附帶的一些非藥物治療方式,為痛風急性發作的緊急處理提供條件。
01
痛風的藥物治療
《痛風診療規範(2020)》建議急性期應卧床休息,擡高患肢,盡量在發作24 h内開始應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藥物。一線治療藥物有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當存在治療禁忌或治療效果不佳時,也可考慮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若單藥治療效果不佳,可選擇上述藥物聯合治療,但不推薦非甾體抗炎藥與糖皮質激素的聯用,因其有共同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對上述藥物不耐受或有禁忌時,國外也有應用白介素-1(IL-1)受體拮抗劑作為二線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治療。目前無證據支持弱阿片類、阿片類止痛藥物對痛風急性發作有效。
(1)秋水仙堿
建議應用低劑量秋水仙堿,首劑1 mg,1 h後追加0.5 mg,12 h後按照0.5 mg,1~3次/d。最宜在痛風急性發作12 h内開始用藥,超過36 h療效明顯下降。當eGFR 30~60 ml/min時,秋水仙堿最大劑量為0.5 mg/d;eGFR 15~30 ml/min時,秋水仙堿最大劑量為0.5 mg/qod;eGFR<15 ml/min或透析患者禁用。該藥可能造成胃腸道不良反應,如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同時可能出現肝、腎損害及骨髓抑制,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及血常規。使用強效P糖蛋白和/或CYP3A4抑制劑(如環孢素或克拉黴素)的患者禁用秋水仙堿。
(2)非甾體抗炎藥
痛風急性發作應盡早應用足量非甾體抗炎藥的速效劑型,主要包括非特異性環氧合酶(COX)抑制劑和特異性COX-2抑制劑。非特異性COX抑制劑需注意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等胃腸道風險;特異性COX-2抑制劑的胃腸道風險較非特異性COX抑制劑降低50%左右,但活動性消化道出血、穿孔仍是用藥禁忌。此外,非甾體抗炎藥也可出現腎損害,注意監測腎功能;腎功能異常的患者應充分水化,并監測腎功能,eGFR<30 ml/min且未行透析的患者不宜使用。特異性COX-2抑制劑還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高風險人群應用須謹慎。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用法與用量見表1。
表1 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的用法與用量
注:COX,環氧合酶。
(3)糖皮質激素
主要用于急性痛風發作伴有全身症狀,或秋水仙堿和非甾體抗炎藥無效或使用禁忌,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推薦潑尼松0.5 mg/(kg·d)連續用藥5~10 d停藥,或用藥2~5 d後逐漸減量,總療程為7~10 d,不宜長期使用。若痛風急性發作累及大關節時,或口服治療效果差,可給予關節腔内或肌内注射糖皮質激素,如複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但需排除關節感染,并避免短期内反複注射。應用糖皮質激素需注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水鈉潴留、感染、胃腸道風險、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