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啊微信,你究竟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在微信,你可以編輯圖片、編輯視頻、聽歌、刷小視頻......
點擊收藏右上角的+号,你就有了一個備忘錄;
點擊服務頁面的城市服務,提供衣食住行幾乎方方面面的信息;
點擊圖片右下角更多,你可以翻譯、提取文字。
但是功能太多也不好,我相信你一定在某個時候吐槽過:
微信怎麼占了那麼多手機内存?因為它想“霸占”你的手機。
微信已經不再是一款單純的社交軟件,
它就像一個迷你手機系統,包攬了幾乎所有工具類APP的功能。
有人覺得這些功能除了占内存,毫無亮點,但你能奈它何啊。
的确,我可以卸載别的APP,卻不能卸載微信。
那麼微信究竟是如何從一個聊天軟件成長為一部“手機”的呢?
誕生·極簡主義
2010年,已經處于“養老”狀态的張小龍不甘于此,他還想再打造一款Foxmail。
就在這時,KIK上線,這是一款功能簡單到極緻的聊天軟件,不能發圖片,不能帶附件。
但就是這樣一款極簡産品,在上線15天之内,獲得了100萬用戶。
這讓同樣做社交軟件的張小龍心動,于是便有了微信的方案。
微信最開始走的也是KIK的極簡風格,簡單的頁面,簡單的功能。
但用戶們對此并不買賬,于是微信開始豐富自己,支持發送語音,有人開始買賬。
不過,真正讓它迅速火爆的,是“附近的人”。
雖然移動互聯網将人們的社交從線下帶到線上,即時通訊便利了溝通。
但我們能夠接觸到的人是有限的,我們的社交範圍其實并沒有改變。
成長·用戶增長
如何真正地拓寬人們的社交範圍?
微信2.0版本改變了人們的社交範圍,“查找附近的人”開啟了陌生社交模式。
這項功能的推出,給微信帶來了颠覆式的增長,4個月用戶增長3500萬。
緊接着微信推出3.0版本,搖一搖、漂流瓶上線。
2012年3月,用戶突破1億大關。
如果給微信的發展過程配上BGM的話,現在應該是一首歌的第一個副歌部分。
在這之後,微信開始了超級APP之路。
2012年,張小龍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它改變了微信團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這一年,微信推出4.0版本,推出朋友圈和公衆賬号平台。
朋友圈功能,可以說是對INS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戶發布的内容隻對好友可見。
這年9月,微信團隊稱,注冊用戶已突破2億。
成長·國民軟件
2012年,對于微信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年。
用戶增長讓他們看到希望,也奠定了它此後能成為國民軟件的基礎。
這一年,微信還開啟了出海計劃。
半年後,微信便成了全球下載量和用戶量最多的通信軟件。
2014年,微信支付上線,騰訊和阿裡的對陣也由此開始,雙方從此各自圈地,互不來往。
在群裡搶紅包,成了現代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微信正在打造一個“生态鍊”,各種生活服務開始在微信上線。
從此之後,用戶可以在微信打車,在微信交電費,在微信訂酒店等等。
2019年,微信日登陸量超過了10億。
顯然微信成為了國民軟件,但它的更新仍在進行。
随着短視頻的火熱,2020年,微信也推出短視頻頻道,視頻号上線。
從此信息流廣告多了一個渠道,抖音多了一個對手。
2021年為了适應更多年齡層的用戶,微信推出“關懷版本”。
微信的更新從未止步,2022年8月,用戶已經可以一次性發送99張圖片。
成長·感謝有你
還記得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說的:現在他們要思考的是“做什麼”的問題。
對一個産品經理人來說,當一款産品已經發展到成為這個領域的top之後,就會遇到瓶頸。
這逼着團隊不得不創新,做些新的功能,所以才會有8.0版本,有那麼多功能。
這當真是一款讓人無奈的軟件,當我們吐槽它的時候,它可能正在說:
“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打不過我的樣子。”
既然改變不了它,那隻好改變自己。
在吐槽之餘,我們也可以去看一看微信的背後:
在廣州小蠻腰附近,有一個由舊廠房改造的園區,這裡的人每天都在為上億人提供服務。
成百上千的程序員,每一個表情包的作者,每一篇公衆賬号文章的編輯.....
他們都是微信的一部分,都是這個龐大軟件背後,不斷耕耘的創造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