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去哪兒啦!?大象去哪兒啦!?雲南15頭大象"北上",這是近期人們最關注的一件事了。
其實,早在2020年3月以來,雲南這個野生象群就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如今,它們已經遷徙了300英裡,甚至橫穿鄉村城市,從西雙版納一直來到雲南省會昆明晉甯區。在昆明被"勸返"後,至今仍在玉溪活動,絲毫沒有自覺"向南"的意思。
大象北漂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旅程非常精彩,一路有無人機跟拍,有警車引道,還有數噸的車載美食迎着,樂不思版納的北漂之旅當然非常有意思啦……更有眼光毒道者,夢想在大象身上噴個廣告,說大象總不能白吃不喝,多少要做點貢獻。
大象是除滅絕的恐龍外今天仍就生活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地動物。曆史上,中國也曾是大象的樂園,新石器時代甚至連黃河流域都廣泛分布,後因冰川期的到來大象分布逐漸南遷,清代以後雲南成為我國亞洲象最後栖息地。
太平有象,吉祥如意。象,瑞獸,厚重穩行,故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說,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陸遊曾賦詩曰:“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象已然成為吉祥、喜慶的祥瑞象征。
大象無論到哪裡都深受歡迎和喜愛。至于大象北上的原因,人們猜想的說法很多,但從大象數量的增長看,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是功不可沒的。版納自然保護區不說,自2018年起,普洱市還規劃了4000餘畝食物源基地作為亞洲象專屬食堂,目前已開辟種植1200畝。
其實,除了大象,雲南還有很多野生保護動物的。雲南是全國重點林區,也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樣性核心區域之一,各種動物種類卻幾乎都超過全國的半數。如何更好的保護和發揮應有的生态、科研和經濟價值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現實狀況了解到,雲南現養殖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産品缺乏特色,開發深度不夠,市場開拓能力較差,沒有充分利用雲南豐富的資源發展特色産業,導緻雲南野生動物養殖業是“大資源、小産業、低效益”。
目前雲南綠色經濟中,植物王國效應已經彰顯,花卉、生物制藥等産業已經形成規模,而動物王國卻沒有充分展現出來。外地遊客來到雲南,隻知道這裡有民族特色、花卉以及良好的生态環境,卻沒有看到雲南還有動物王國的另一面。這既是外地遊客的一種遺憾,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雲南野生動物保護與開展中存在的短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野生保護動物的開發利用,不同于普通非保護花卉的開發。最主要的是政策法規的保護與人工馴養繁殖野生保護動物進入市場上分類管理問題的規範。針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與開發,我們期待有更好的政策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