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享秋日裡的藝術時光!快來國家公共文化雲【學才藝】欄目,一起線上學習藝術課程吧!
《零基礎群衆舞蹈基礎訓練、民間舞》課程由遼甯省文化館推薦,主講人劉曉軍老師将從身體各部分的訓練、動作拆分訓練、技巧訓練等多個方面,從簡到難帶領大家學習民間舞。
主講人
劉曉軍,遼甯省錦州市文化演藝集團、錦州市群衆藝術館舞蹈教師、遼甯省舞蹈家協會會員、錦州市舞蹈家協會理事、研究館員。
畢業于沈陽音樂學院,舞蹈學及舞蹈編導專業,近年來獨立編創群衆舞蹈作品十餘部。其中,2015年編導的西城派東北大鼓《奶奶的夢裡事兒》榮獲遼甯省第十五屆群星獎金獎,并于2016年入圍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節政府獎—“群星獎”決賽。
課 程 簡 介
蒙古族舞蹈的形式和特點
1、筷子舞
原本是男子舞,現在女子也有表演的,舞蹈風格粗曠強健,節奏性強,給人以熱情奔放和勇敢的美感。
2、盅碗舞
女子舞,多出現在慶典酒宴上,舞蹈動作細膩,給人一種優美、精湛、典雅的美感。
3、狩獵舞
男子舞,是古代沿襲下來的獵人們跳的舞蹈,自娛性較強,風格活潑、暢快、灑脫。
4、安代舞
是一種群衆性的即興歌舞,風格奔放、熱烈、歡騰。
蒙古族民間舞不僅内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風格特征十分鮮明突出,主要欣賞舞蹈演員的肩部、手部、臂部、步法氣質、馬步(一種蒙族的步法名稱)等。
在欣賞演員表現肩部的動作時,要看是否體現出了松弛自如,又具有力度、韌性、彈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在欣賞演員表現步法時,要注意呼吸與步法的配合,能否體現出由呼吸帶動步法蹚拖的起伏感,同時要看他們的膝部是否有控制力,能否以流暢自如的氣息,體現動作的輕重緩急、大小強弱、抑揚頓挫,能否在舞蹈中表現出粗曠豪邁、穩重端莊的特點。
維吾爾族舞蹈的形式和特點
遼闊的新疆維族地區素有"歌舞之鄉"的美譽,它的歌舞藝術絢麗多彩,獨具民族特色。
曆史上,"絲綢之路"所帶去的商業、貿易等方面的繁榮,以及農業的出現,使新疆地區的歌舞出現過極盛時期。
維族舞蹈主要有六種形式:多郎、賽乃姆、薩瑪、納孜爾庫姆、夏地亞納和其他道具舞蹈。
表演時,舞蹈演員們的舞蹈動作需要做到:"上身挺而不僵,膝部微顫而不竄,腳下步法不離散,晃身時帶搖頭,聳肩時繞手腕,技巧表現時多旋轉,節奏體現上多符點"等。
觀看方式
更多好課,盡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學才藝”專欄,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入專欄在線學習。
♦國家公共文化雲官網
國家公共文化雲網站首頁→選擇【學才藝】欄目
♦國家公共文化雲APP
國家公共文化雲APP首頁→選擇【學才藝】欄目
♦國家公共文化雲微信公衆号
國家公共文化雲微信公衆号→【國家雲】→選擇【學才藝】欄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