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一門令人陶醉的優美語言,然而,在人類進入信息年代的時候,由于它很難制造出打字機,而在西方人中淪為笑柄,在曆史上還差點被“抛棄”。
當然,幸好中國人堅守了下來,而我國的發明家也用現實狠狠打了西方人的臉。今天就來講一講中文打字機曲折、古怪的發展史,以及它是怎樣留住“漢語”,讓我們國家在奔往世界第一經濟體的同時,也沒有丢下傳統文化的。
中文最初的努力
英語因為自成一個體系,要制造打字機隻需要用26個字母就可以完全表達,甚至還有很多空餘按鍵可以用來放數字,因此英語的打字機出世很快,并且很快在使用國家風靡起來。
甚至,這種體系在意語、法語、俄語甚至日語、韓語等很多語種中也可以通用,因為它們大多是表音文字,隻需要稍微做一些本土化就可以暢通無阻。
打字機傳開之後,世界傳遞信息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不妨說這是信息傳輸的一次革命。
但,在這場革命中,中國卻被排除在外。因為發明打字機的西方發明家固然偉大,但他們在遇上中文時卻完全被那種思維方式限制了,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把“和字母不相關”的幾千個中文字放進打字機。
在西方人的想象中,種類超過7萬的漢字不能制造出打字機,就算制造出也有幾個房間那麼大,想打字的人需要在按鈕當中一個個去找,顯得“特别愚蠢”,甚至為此創作了很多諷刺漫畫。
中文打字機的諷刺畫,打字需要登上階梯一個個尋找
部分中國人也感到很沮喪,認為漢字不利于國家的發展,應當改革為像其他國家一樣的“表音”體系,但也有人堅持中文的“表意”價值,并且不斷為創造中國式打字機而努力。
第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中文打字機在1915年出現,一個名叫祁暄的山東留美學生想了一個辦法,把幾千個常用的字制作成很小字模壓縮在一個字盤中,打字員要從這幾千個字中找到要打的字,按動手柄,這樣就可以把鉛字印到蠟紙上。
但這樣打字有一個緻命的缺陷,那就是“慢”。
打字員使用這種打字機的過程
想想也知道,比起現代5~10個備選項的輸入法,那時候打字員面對打字機的備選項有足足幾千個,簡直是焦頭爛額,就算是最熟悉工作的打字員每分鐘也隻能打20個字左右,甚至比不上正常寫字的效率。
這樣打字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但偏偏這種方式極大降低了寫字的門檻,而且技術難度不高,價格也便宜,仍然在國内通用了一段時間,知名的“雙鴿牌”中文打字機也是使用的這種原理。
明快打字機:“獻給中國人的禮物”
既然不優越,就還有改進的餘地。
1947年,林語堂先生經過30餘年的研究,在紐約發布了他的發明成果——“明快中文打字機”,這款打字機的規模和外文打字機差不多,隻不過上面的英文字母替換成了各類漢字偏旁部首,隻要知道一個字形的上下部分就達到了使用門檻,非常便捷方便。
明快打字機是如何用那麼少的鍵位打出那麼多的漢字的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林語堂先生的身份,他是一個作家的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學家。
他特地對漢字展開了深入研究,為打字機設計了“上下形檢字法”,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字拆成上下兩部分的“字根”,隻要知道上半部分的字根,就可以通過檢索下半部分找到完整的字,有點類似于我們現在查字典時的偏旁檢字法。
在使用明快打字機的時候,人們隻需要打下兩個字根,然後從打字機頂部的“小窗口”當中找到候選字,并從1~8中選擇一個,打出正确漢字。
打一個字最多隻需要按三個鍵,一分鐘可以打出40~50個字,而且文化門檻低,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學會,簡直可以說是中文打字機的革命性創舉,林語堂先生因此在發布會上自豪地宣稱:“這是我送給中國人的禮物。”
林語堂先生
明快打字機是用怎樣的構造實現這個功能的呢?我們可以簡單地将它理解為一個機械計算機,它的核心是一個複雜的滾筒,上面有6個大滾輪(Xx),每個大滾輪上又有6個小滾輪(Yy),每個小滾輪有8個面(Zz),每個面上裝有28個印字模(Ln),每一個字都能得到一個XxYyZzLn的獨特編号,而6*6*8*28=8064,如此就涵蓋了8064個漢字。
三重滾筒結構
這種打字方法也可以說是五筆輸入法的前身,與西方的“讀音”打字法不同,是符合漢字傳統的“字根”式打字。但,明快輸入法的缺點也很緻命,那就是工藝複雜、制造門檻高,而且成本高昂。
據悉,這台機器完全靠手工打造,造價高達12萬美元,大多數是林語堂先生自己的積蓄,他甚至為了制造明快打字機,陷入了債台高舉的窘境。成本太高,自然也無法推廣,隻能任它成為一台不可複制的“奇迹”。
“倉颉”與五筆輸入法的時代
明快打字機“雖敗猶榮”,奠定了中國打字的最大一個特點:先縮小範圍,再從備選項中選擇正确的字,漢字的海洋從此變得清晰。
後來,一名叫作朱邦複的湖南人又在1973年發明了“倉颉輸入法”,這種輸入法進一步改良了字根法,使用52個中文字母用作檢索字母,每個漢字拆分成3個字母的編碼,後來又經過簡化,使得檢索字母從52個縮減至26個,這樣就可以适應一般的電腦鍵盤。
倉颉輸入法的優點是經過學習之後就不需要緊盯屏幕來選字,可以通過熟練度實現盲打,而且由于對漢字的拆分規則清晰嚴謹,絕大多數漢字的拆分都沒有争議,因此它支持的字庫很大,系統可以呈現的文字,幾乎都可以用倉颉輸入法打出來,包括很多生僻字型,這一點是明快打字機無法達到的。
但倉颉輸入法依然沒能在中文輸入法上争得“巅峰之地”,因為倉颉輸入法出現了很多版本差異問題,而且規則很繁瑣,雖然一旦學會了就很便利,但學習成本卻不低,标點符号的輸入也很不方便。
在這之後誕生的,就是大名鼎鼎,一度傳播度最高,中文“表意”型打字法的巅峰:五筆輸入法。
五筆輸入法誕生于1983年,應了數據時代的“運”,它的出道即是巅峰:雖然學習成本很高,但勝在速度和準确度強,并且對常用字更加進一步精簡了輸入,用一位到兩位的編碼就可以直接鍵入,至今,仍有許多打字員看中它的速度,而在工作中選擇使用五筆輸入法。
而後來的拼音輸入法,讓完全是看形、表意的漢字,第一次和“音”聯系在了一起,與國際挂鈎,這也是門檻最低的一種輸入法,隻要小學時有一些拼音基礎,剩下的隻需要熟悉鍵盤就可以使用。
我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而我們的前人在推廣它的曆史上走了許多彎路,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許多外國人也已經舍棄了偏見,開始對中文進行深造學習。
而我們中國能将自己的傳統文化,自己的精神力量傳達給國際,離不開“方塊字”的美麗與發明家的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