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進入三伏天了,可以發現天氣越來越大了,很多人不太了解,為什麼夏天溫度那麼高,卻總是把它和濕氣聯系在一起,原因是夏季降雨量多,環境潮濕,人們容易貪涼,反而會導緻更多的濕氣進入人體,如果你總是感覺困乏、無力、不開心,可能就是體内濕氣過重導緻的,要及時祛濕。
夏天人們喜歡開空調,吹電扇,很多人說“命是空調給的”,恨不得一天24小時睡在空調房裡,有時身體剛出過汗,就進入空調房乘涼,體表溫度急速下降,毛孔收縮,寒氣就會進入人體。有的人為了涼快,一出汗就沖涼,或者直接在地面上鋪張涼席睡在地上,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導緻濕氣加重。
天氣熱的時候人們最愛吃的是冰鎮食物,啤酒、西瓜、涼菜都是寒涼的,雖說可以把心上的火澆滅,但是卻會損傷脾胃,希望大家記住,清涼≠寒涼,如果你總是吃冰涼的食物,遲早有一天會把腸胃吃壞,還會出現腹瀉、腹痛、大便黏膩的情況。
年輕人夜生活豐富,十點後還活躍在酒館、大排檔,吃燒烤、喝啤酒,晚上回到家繼續看電視、玩遊戲,淩晨兩三點才睡,殊不知晚睡會導緻肝膽功能紊亂,加重體内濕氣。而且在熬夜的過程中不僅會損傷肝膽,還會連累眼睛、大腦、心髒,最終造成機體運行異常。
外熱内寒是夏天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也就是說身體很熱,一直流汗,口中呼出的氣體也是熱的,手和腳感覺要冒火,但是五髒六腑确實寒涼的,經常感覺肚子涼涼的,一吃冷的東西就受不了,還容易拉肚子,就是因為外熱不等内熱,如果你以為外熱就是要不斷地吃冷飲降溫,就會導緻身體内部越來越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戶外的地面和井水,地面被太陽烤得很熱,但是打出來的井水卻是涼的,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夏天一定不能貪涼。
如果以上症狀你出現2條以上,并且已經持續一段時間,說明體内濕氣比較嚴重,要及時祛濕,而祛濕的方法并不難,接下來就教大家如何祛濕?一起來學習吧!
說起消暑,很多人都會想到綠豆湯,其實綠豆湯不太适合脾胃虛弱的人,經常喝容易腹瀉,不妨把綠豆和紅豆、黑豆加在一起,做成“三豆湯”,不僅消暑養心,還不會傷脾胃。做法很簡單,提前浸泡2小時,然後加入半鍋水,一直到豆子煮熟煮爛為止。
如果你忍不住吃冰棍,那麼一定要試試這道“姜棗茶”,衆所周知,生姜能驅寒、健脾,紅棗能調和脾胃,将二者切片放在一起煮水喝,早晚飲用(避開中午心火最旺的時候),有溫中散寒的作用。有人說,這時候吃生姜不會上火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會,但是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不要去皮,因為姜皮能中和生姜的熱性,不會上火。
濕氣重的人不妨試試艾灸,俗話說“冬病夏治”,利用的就是“春夏養陽”的原則,将艾灸放在穴位上熏灸,可以用來治療關節炎、脾胃虛寒、支氣管哮喘,也可以配合内服藥物一起調理。排濕穴位推薦:中脘穴、關元穴、足三裡。
泡腳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方法簡單容易操作,隻需把艾葉、生姜加入水中煮開,然後過濾掉其中的雜質,兌上适量冷水,就可以泡了,女性堅持泡腳有助于改善宮寒、月經不調,男性泡腳有助于溫經通脈,排濕消腫。
濕氣重的人要少吃油炸、甜膩、辛辣的食物,它們不容易消化,長期吃會加重濕氣。總之,濕氣重多和平時的生活習慣、飲食有關,一定要注重保養,充滿耐心,如果能把這段時間利用好,一些炎症和虧虛或許能有所改善,倘若隻顧貪涼,那麼寒濕之氣就會加重,必會加重虧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