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西紅柿媽媽!
開學才幾天,兩個小家夥就跟我吵嚷着:“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不想上學習。”一個嚷,另一個也跟着湊熱鬧,鬧騰的我心煩。
這場面讓我想起來,有不少寶媽在群裡抱怨。媽媽們也都超級困擾,孩子習慣了假期,說啥都不樂意上學了。老師留的作業,孩子根本不想做,學習興趣極低。
老公下班後,看見兒子正跟我撒嬌擺賴,就非常生氣。他沖着兒子大吼:“愛上不上,愛學不學。學習都不樂意幹,你倆就出去撿垃圾吧,還能早點掙錢。”
老公最讨厭孩子不愛學習了,孩子這樣連作業都不愛寫,難免他會态度變差。我家孩子很少看見爸爸這麼兇,吓到抱着我大腿就哭。
幸好,我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也早積累了不少育兒案例。面對這樣的情景再現,處理得還算遊刃有餘。我深切地明白一個道理,孩子此刻需要的不是吼叫和責罵,而是來自爸媽的包容和體諒。最後,經過一番勸解,兩個孩子穩定多了,也不再叫嚷着“不想上學了”。兩個孩子都主動去寫作業了,不擺賴了。
終于大功告成,解決了孩子的厭學情緒,我和老公的心情也舒暢了許多。現在,我把這個步驟整理出來,分享給需要幫助的家長朋友。一旦您家孩子也吵着“不想上學”了,可以試一試這個流程,非常管用。
★當孩子說“我不想上學了”,父母可以嘗試“非暴力溝通法”
非暴力溝通法,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來的一種溝通方式。父母用這種溝通方法,可以療愈孩子内心隐秘的傷痛,突破自身引發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可以用不傷害孩子的方法,來化解跟孩子之間的沖突。
刀子嘴豆腐心,這是很多父母的狀态。内心明明害怕孩子真的厭學,不樂意聽見孩子這樣說“我不想上學了”,所以聽見後才會暴躁易怒,跟孩子發生正面沖突。這并非是父母跟孩子的關系出現裂痕,而是溝通方式有問題。如果采用非暴力溝通,效果就能好很多。
當孩子說“我不想上學了”,父母可以用非暴力溝通法應對
第一步:父母先要觀察孩子的表現
像我老公一樣,對孩子吼叫式的關愛,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暴力。很多父母常犯這樣的錯誤,愛之深責之切。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孩子需要的不是輕蔑的眼神,不是吼罵的關懷,孩子的精神不該承受這些隐性暴力。
因此,當孩子提出自己“不想上學了”,我們可以先觀察孩子的表現。孩子如果将書本抛到一邊,徹底不學了,第二天連起床都不起,不想去學校,還有其他一些過激的行為,說明厭學情況很嚴重,可以尋求學校和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但這種情況,真的很少見。
但如果孩子隻是嘴上說“我不想上學了”,實際上仍然坐在那學習。那麼,父母可以放松點,先讓孩子停止學習,再跟孩子溝通一番,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其實很多孩子說不想上學了,大多是這種情況,所以家長需要先心平氣和。
家長在實施這個第一步的時候千萬要注意,我們是觀察而不是評論,不需要父母發表意見說評判的話,一定要避免主觀評論,不然就是暴力溝通了。
第二步:父母要感受孩子的情緒
《非暴力溝通》中提到,要用具體的語言如實陳述自己的感受。父母在聽到孩子“我不想上學了”時,可以鼓勵孩子,陳述自己的感受。也許,孩子很快就能給出關鍵答案。比如:媽媽,我學不會,不想上學了。或者,今天學了一整天太累了,我不想上學了,歇一會在學。
從這樣的陳述中,我們就能分辨出,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了。就不會曲解孩子的意思,不會因為孩子說的是後者,而誤解是前者,對孩子突然地暴跳如雷。
在感知完孩子情緒後,我們可以幫孩子把真正的感受說出來,比如“你覺得你學習一整天很累了,想要先休息一下,是嗎”。
第三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
完成上面這兩步以後,我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需求,看看我能怎麼去幫助他,讓他不那麼厭學了。
結果,很出人意料,兒子隻是說:“媽媽,最近這兩天能不能不給我留家庭作業,我還不太适應開學的節奏。”OK,原來這件事就這麼簡單,這就是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我當然會點頭答應了。
第四步:父母可以對孩子提出請求
當然,在答應孩子需求的同時,我也提出了自己的請求。我希望孩子在一周之内,調整好狀态,快速進入校園生活,而不是停留在假期階段。不然,作為懲罰,我會在一個月内不帶他出去玩。
孩子聽完了,興高采烈抱着我,仍舊開心的不得了。當晚,他竟然主動寫好了我留的家庭作業,還說我倆剛才商量達成的協議,可以從明天開始。
用非暴力溝通法“關愛”孩子,幫助孩子遠離厭學情緒,确實很有效。孩子偶爾有點厭學情緒,對爸媽說“我不想上學了”,并不足為奇。
隻要爸媽們多點耐心,采用上面的非暴力溝通法,再多關愛孩子一點,耐心一些,孩子就能順利度過厭學期了。切記,父母責罵孩子無益。
互動話題:家長們,你家孩子适應了開學的節奏了嗎?
Slogan:學習不一定能讓家長百分百地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不學習一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願每位父母都能成為學習型家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