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有趣的詞根記憶

有趣的詞根記憶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1-18 08:18:29

“早晚”

“早晚”一詞早在唐代李白等人的詩裡出現過。按字面意思解釋即為早晨和晚上,又可引申為遲早、先後等意思。“早”會意字,最早見于金文,“早”是從金文的三種不同“旦”發展過來的。一是意思是天将亮了,太陽還緊貼地面。二還是太陽開始升離地面了。三是太陽已完全離開地面,時候更晏了。《說文》說“早,晨也。從日在甲上。”。“早”的本義是“太陽出來的時候”,即早晨。後來引申為“早先”、“很久以前”之義,又有“最初”、“盡快”等義。

“晚”形聲字,最早形體是篆文。“晚”左邊的“日”字是形符,表示跟太陽有關。右邊的“免”字是聲符。有人說“免”有“去除、免除”的意思。而“晚”指落日西墜,隐沒在地平線下,所以“晚”字以“免”字作聲符并會意,即有“日”被除去的意思,。“晚”本義指日落之後的一段時間。把黃昏的時間延長,從日落前直到第二天太陽出來這段時間,都叫“晚”,就是晚上,晚間,夜晚。“晚”又表示靠後的時間,就是遲、後。“晚”也指時間将近終了。如“晚年”“晚期”。過去,特别是往來書信中,後輩對前輩常謙稱自己為晚輩、晚生或晚學。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1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2

“快、慢”

“快”形聲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中的小篆。“快”字以“(心)”旁表意,以“夬”旁表音。其本義是“喜”、“高興”、“痛快”。天逢喜事,心裡高興,自然精神爽快,幹活利索,處事敏捷,春風得意馬蹄疾吆,所以後來便借“快”來表示“急速”、“敏捷”、“痛快”、“快活”,與“慢”意相對。

“慢”形聲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從心,曼聲。本義是輕慢,對人無禮貌。《說文》說“慢,惰也。”“慢”引申指速度低,走路做事費得時間長,也可以解釋為态度冷淡,沒禮貌,不敬,傲慢,怠慢,渙散。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3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4

“過去”

“過去”一詞早在南朝蕭齊天竺三藏法師求那毗地譯的《百喻經》中出現。“過”(過)形聲字。從辵,呙聲。“過”表示與行走有關,本義是走過,經過。《說文》說“過,度也。” “去”象形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有蓋兒的盛食器。《說文》說“去,人相違也。”“過”引申為去掉、除去、放棄、失掉和距離,又引申為往,即離開此地而至于彼地。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5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6

“以前、從前”

“以前”一詞早在《戰國策·趙策四》裡出現過。“以”象形兼會意字。以(㠯)與“巳”同源。甲骨文是“巳”的倒文,即頭朝下的胎兒。表示已經成形,要降生了。“以”字本義是“用”。

“前”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中,對“前”字的本義有争論,有主張洗腳,也有主張坐船,還有說剪刀等,不管哪一個都一開始不是指空間的“前面”,而且也不明确表示時間。漢語有跟其他語言不一樣的表達時間方式,就是用“前”字來一般表示過去時間。(除“前途”外)如“以前,從前,前天,前年,前後”等。這可能是與“前”字本義有關。

“從前”一詞早在《春秋·隐公元年》中出現。“從”(從)會意字。最早見于甲骨文,由兩個面朝左側立的“人”構成,簡體字“從”是借用了古文字。“從”一個“人”在前,一個“人”緊随其後,像兩人前後相從之形。繁體“從”就是“從”加“辵”部(彳 止)而成。“從”字的本義是“随行”“相随”“跟随”,而“從”則強調相随于路途之上,故從“辵”。引申為“順從”“聽從”,又可以引申為“追趕”。可以作介詞、副詞等。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7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8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9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10

“現在”

“現在”一詞早在晉法顯《佛國記》裡出現。“現”(現)形聲字,從玉,從見,見亦聲。“見”指“引人注目”、“放大眼睛”。“玉”指璞中之玉。“玉”和“見”結合,表示“開玉璞見光彩”。“現”本義是打開玉璞見光彩。引申為(打開玉璞)揭露,顯示,顯露義和(打開玉璞的)當時,即刻,此刻等義。

“在”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上古文字裡“才”和“在”本為同一字。甲骨文的“才(在)”像草木從地面鑽出的樣子。“在”本以為表示存在。金文加上“土”旁成為“在”。“在”表示生存,泛指存在,引申指停留或處于某個地點,又引申指居于某職位或處于某狀态。“在”又虛化為介詞,指行為的時間、處所、範圍等。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11

有趣的詞根記憶(有趣的詞源旅行)12

“将來”,“未來”

“将來”一詞早在《左傳·昭公三年》中出現。“將”(将)會意兼形聲字,最早見于甲骨文。甲骨文的“将”字,左邊是兩個桌腿朝左豎起來的桌案形狀,右邊是“肉”字,意思是将肉放置在桌案上面。金文的“将”加上了兩個“手”形,表示用手拿着肉,将它放在桌上。“將”字從寸,醬省聲。由“爿”“月”“寸”組成。“爿”是剖成一半的竹木片,指古代用于調兵遣将的兵符。“月”為肉,為身體,代指人。“寸”的甲骨文是手的象形。“将(繁體)”為手持兵符、發号施令、帶兵打仗之人。《說文·寸部》說“将,帥也。”本義為統率、帶領士兵的人。由本義引申為扶持、扶助,攜帶、帶領等義。

“來”(來)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株小麥的形象,本義是小麥。 小麥是從西亞傳過來的。自從種植小麥以後我國進入劃時代的農業社會,本來指小麥的“來”也有了“到來”含義。後引申指趨向或動作的意向。很引申指趨向或動作的意向。很有意思的是表示時間的過去、現在、将來三個概念中“過去、現在”是從佛經借用,而“将來”一詞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未來”一詞早在《楚辭·九歌·湘君》裡出現過。“未”象形字。像樹木枝葉重疊繁茂的形狀。“未”字本義是“樹木繁茂”,借以表示“滋味”,又引申指“十二地支的第八位”、“十二生肖中的羊”、“五行中的土”和“沒有、不曾”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