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東方人心中的理想國,非陶淵明的“桃花源”莫屬。隔絕塵世,祥和優美,民衆仁善安居,不為時事所擾,不被亂世所困……桃花源中的一切被世人向往了千年,“桃花源真的存在嗎”這個疑問也被追問了千年。
當人們試圖将這個玄妙之地放回曆史中尋找種種可能時,卻通過種種蛛絲馬迹得到了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發現——桃花源也許并非一處假象的天堂,而是一個被扭曲和颠倒出來的地獄。
《桃花源記》被文學家和教師們以紙面方式精緻解析多年,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一種完美的印象,一直被視為陶淵明在兵荒馬亂時代裡對理想生活的幻想和渴望。
但将“桃花源”放在兩晉時期的大背景下進行捋順還原,情境便發生了巨大翻轉,變成了一個暗藏着陰森死氣的巨大騙局,諸多美好細節都變得細思極恐起來。
桃源内外的缤紛桑桃,是烘托美景,還是暗示聚陰辟邪、兩界隔絕
《桃花源記》開篇講道:漁人忽逢桃林,落英缤紛,百步無雜樹,進入山後發現曠野中良田、桑竹環繞,似是為了烘托景色的美輪美奂,但實際上,東晉時期“桑桃”在風水中大有講究。
東晉郭璞在《葬經》裡記述:“桑桃聚陰,辟邪”,因此桑桃多出現在當時的墓穴和墳地旁。“百步無雜樹”也不像是自然生成,更像是人工栽種的。
從時間上來看,桃源外,桃林裡“落英缤紛”,正是花開花謝的季節,在武陵應該是初春三四月;而桃源内,桑竹繁茂應該已經入夏,在七月左右。
由此可見桃源内外不僅在地域上隔絕,在時間上也有很大偏差,可謂兩個時空完全平行的世界。
狹口尋光到敞闊俨然,過的是山道還是陰陽門
漁人穿過桃林,水源盡頭發現一座山,山有小口透光,入口極其狹窄,剛能通過一個人,向裡走幾十步後漸漸敞闊,來到一片美好田園,祥和社會必備應有盡有。
漁人看似巧合的發現之旅從空間結構上來看,缺少自然的雜亂和随性,剛能通一人、房屋俨然、阡陌交通種種細節都藏着些人為的刻意。
靠山環水的地勢、辟邪的樹木、狹窄的入口、敞闊的内部,種種格局設置與秦漢古墓的形式如此匹配;尋光而入的過程像是受神邪指引,跨過了陰陽門,從人間進入陰間;桃園内部錯落有緻的房屋、連通各家各戶的小路不像自然開發,反而如同規劃過一般井然有序,與成片的陵墓、墳地特點如出一轍。
秦時百姓,不通外人,不知魏晉,為何穿着魏晉衣着
村民見漁人大驚,可見桃源多年未有人來;聽說外面的變遷都感慨歎惋,酒肉招待數日,可見他們吃喝不落時代,富富有餘。
桃源百姓自述是秦時躲避戰亂定居于此,不通外人,不知世事變遷、朝代更叠。依照常理,從秦到漢到魏晉,他們已隐居于此五百多年,飲食可能已經大改,要麼還穿着秦款衣裝,要麼演變出自己的特色服裝,很難富裕到家家“設酒殺雞”,更不可能衣着“悉如外人”。
在将桃源聯系到陵墓、墳場時,這些疑問便有了答案——秦漢重視喪葬禮節,後代要給祖輩供奉酒食,燒去用度,所以陰間的人們雖不知時代變遷,卻依然有酒、有雞,穿時下衣裝。
好好的仙境為何“不足為外人道”,處處做了标記為何卻“不複得路”
漁人離開桃源之時,百姓特地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明顯不想讓世人知道這處存在,循迹而來。表面上看是想保護家園,不為外人所擾。
但當漁人一路做着标記離開,再帶人尋标記去找的時候卻再也找不到那片桃花源了。這不禁讓人疑問:桃源有什麼魔力自己隐身了嗎?村民們不讓他宣揚是為了自保還是别有深意呢?
若桃源并非桃源,而是墳地,一切就都得到了解釋——漁民誤走了一趟陰間,他的經曆都是幻覺,村民囑咐他“不為外人道”實際上是守着陰陽兩界的秘密,一路标記卻“不複得路”是有鬼怪作祟,一切順理成章。
劉子骥尋桃源病終有什麼深意
曆史上劉子骥是一個切實存在的人,名叫劉驎之,字子骥,與陶淵明是親友關系,兩人都愛山水,曾一起出遊。
劉子骥很有才情,但隻愛遊山玩水,曾拒官不受。《世說新語》中記述他隐居期間幫助友鄰,《晉書》中記述他為孤寡老者送終置喪,《搜神後記》中記述他到處遊覽,采藥獵奇。
可見其人确實品德高潔,心地仁善。這樣熱衷山水的人,聽說桃花源的存在後欣然去尋找不足為怪,奇怪的是沒有找到,回來卻病逝了。
從社會背景來看,東晉時期南北戰事不斷,當政者貪婪暴虐,無辜百姓枉死者無數,整村湮滅的人間慘劇不算新奇。
據考證劉子骥并沒有像文中那樣病亡,陶淵明為文章杜撰這一結尾顯然别有深意。有人推測,憤恨世事的陶淵明将血腥殘酷的人間慘劇粉飾成美輪美奂的幻境,以避過政治鋒芒。
引劉子骥之死是暗示百姓慘狀給仁善之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沖擊,郁郁病終則代表着他對社會和時代的恐懼和絕望。
各種版本的恐怖傳說
由以上種種推斷,《桃花源記》衍生成了另一個詭谲的恐怖故事:漁人并沒有劃船進入桃花源,而是誤入了一片亂墳崗,被鬼怪纏身,産生了幻覺。
墳地埋葬的鬼魂都是無辜善良的百姓,以酒肉祭品熱情招待了他,對他所講世事感歎惋惜,最後将他完好送回了陽間。
漁人醒過來後做了标記回到郡下,帶着太守去找桃花源,鬼魂們發現來人不懷好意,以“鬼打牆”将他們驅逐了,所以到最後他們什麼也沒找到,無功而返。
而好奇的劉子骥去尋找時,鬼魂們不堪其擾,直接懲罰了他,以緻他回家後不久就病亡了。
另有一種延伸讨論是桃花源确實存在,漁人确實到訪過,也确實帶着太守找到了桃花源。但太守貪婪暴虐,劫走财物後将桃源中的人屠戮殆盡,為了掩蓋事實便對外宣稱沒有找到。
劉子骥聞訊找到桃花源時,見到的其實是一片血腥死地。至于他的死,一說是因内心受創,郁郁而亡,一說是太守怕事情敗露将其害死了。
《桃花源記》以一種新奇的方式創造了一個人人向往的理想世界,千年後,人們以一種更為新奇的方式和角度去解讀它也不足為奇。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斯人作古,桃花源是美好的奇妙曆險還是颠覆的墳茔恐怖故事,亦或二者都虛幻臆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版本,真正的答案已無從追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陶淵明對美好的向往是真的,世人對美好的向往也是真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