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最近跟我抱怨:“每次給寶寶刷牙都像是場惡戰,老公抱着2歲的孩子躺在床上,我就拿着牙刷給寶寶刷。
但他總是哭鬧了不停,不想給他刷了,孩子還小,不刷不要緊吧。”
我堅定的跟她說:“寶寶刷牙是一定要刷的,而且還要用正确的方式刷。
不然要是得了齲齒,不僅孩子牙疼吃不下飯,去治療對孩子來說也是各種受罪。”

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一組調查數據:我國5歲兒童患齲齒的概率是70.9%。
比10年前上漲了5.8個百分點,孩子患齲齒的概率一直在增加。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孩子患齲齒的情況。那麼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患了齲齒呢?
孩子患齲齒會有哪些症狀?
孩子齲齒症狀要根據不同程度來劃分。一般可以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
淺齲:這個時期齲齒的病變部位發生在牙釉質。
孩子的牙齒表面會出現黑色或脫鈣的白點,也可能會出現食物嵌頓的情況。
中齲:這個時期齲齒的病變部位滲入到牙體,孩子牙會出現齲洞,并且孩子對外界的冷熱刺激變得非常敏感。
深齲:這個時期,孩子會感覺牙齒很痛,很多孩子還會有體溫上升,牙周炎,牙髓炎的情況出現。

更嚴重的甚至出現全身性的感染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還會導緻孩子下颌骨骨折。
家長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在發現孩子有齲齒症狀出現的時候,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治療。
孩子患齲齒的危害有哪些?
1. 面部不對稱
如果孩子得了齲齒,細菌會腐蝕牙齒,出現爛牙,進而會導緻孩子吃飯的時候咀嚼困難。
為方便咀嚼,孩子就會經常使用牙齒咬合舒服的一邊來咀嚼食物,時間長了會導緻面部骨骼變形,五官生長不對稱。
咀嚼不方便也會導緻孩子飯量減少,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
2. 破壞恒牙生長
孩子得了齲齒,如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起牙髓炎等疾病,這些疾病會深入牙龈,破壞孩子的恒牙生長。
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齲齒
1. 刷牙方式要正确
寶寶的牙齒剛長出來的時候,父母可以每次在給寶寶喂完奶或吃完東西之後,用紗布和紙套沾點清水把寶寶的牙齒擦幹淨。
當寶寶長到2歲左右,牙齒萌出之後,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寶寶刷牙,慢慢培養寶寶刷牙的好習慣。
直到寶寶一直長大到5歲左右,能夠自己刷牙了,就讓孩子自己刷。
在寶寶小的時候,就培養寶寶刷牙的興趣非常重要。
在給孩子刷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盡量用轉圈的方式,因為橫着給孩子刷牙很容易把牙齒刷壞。

爸爸媽媽在給孩子刷牙的時候一定不要忽視了刷大牙,另外,每次刷牙都要持續3分鐘左右的時間。
牙膏的使用上也要注意,在孩子6歲之前,不要給他使用含氟的牙膏。
如果孩子牙齒出現了問題,可少量使用,每次用黃豆大小的量就行。
2. 窩溝封閉和塗氟
窩溝封閉是預防齲齒比較好的方式。
人的大牙有許多溝壑,各種細菌很容易會在溝壑裡建立據點,進而破壞牙齒。
而窩溝封閉的治療原理就是運用特殊的材料把溝壑隔絕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細菌在牙齒的滋生和攻擊。
在寶寶牙齒長齊之後就可以給他做窩溝封閉了。

一般是在寶寶牙齒萌出之後的1年之内做窩溝封閉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每個寶寶的牙齒生長情況不盡相同。
一般情況下,做窩溝封閉的最适合時間是:乳磨牙是在3~4歲,第一恒磨牙在6~7歲,第二恒磨牙是11~13歲,雙尖牙是在孩子9~13歲的時候。
塗氟也是預防齲齒比較有效的方法,一般情況下,在寶寶2~3歲的時候就可以給他塗氟了。
根據寶寶的牙齒具體情況,一年之内需要塗氟2~4次。
3. 做好日常防護
除了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做窩溝封閉和塗氟之外,日常的防護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的方式隻可以有效減少孩子齲齒的發生,但是不能從根本上完全杜絕齲齒的産生。
如果想要擁有健康的牙齒,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好好防護。
爸爸媽媽一定要監督孩子,不要給孩子食用過多的糖果或含糖量比較多的食物。
減少孩子喝飲料的次數或者不讓孩子喝飲料。

父母要培養孩子吃完飯或者吃完零食之後及時漱口的好習慣。
告訴孩子在刷完牙之後不可以再吃東西,也不能再喝牛奶等。
一般來說,當孩子長到2歲的時候,就可以帶他去看牙醫了。
如果家裡有條件,可以半年去看一次牙醫,經常做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也好及時治療。
當孩子到3歲的時候,就可以去帶他洗牙了。
一年帶孩子洗一次牙,不僅可以保護牙齒的健康,還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消滅齲齒。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所以會有齲齒是和遺傳有一定關系的。
如果父母有齲齒,那麼孩子會得齲齒的概率相對會比較大。
緻齲菌能夠傳播,所以有齲齒的父母在喂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别自己嚼食物喂孩子吃,也不可以和孩子共用餐具和筷子。
父母這樣做不僅會有衛生隐患,也很容易會把緻齲菌傳播給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