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5:25:26
01

國慶假期,我帶着子女回到了農村老家。

因為假期事情多,我幾乎都是一邊關門寫稿一邊帶娃。

父親幾次來到我的房門外轉悠,想要說話,卻欲言又止。

我看出了父親的“窘迫”,連忙問他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說?

他撓了撓頭,先問我忙不忙,然後支支吾吾說,不忙的話想讓我看看他的手機,怎麼一連幾天都打不出電話,如果忙就算了……

忽然之間,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我們之間怎麼變成這樣了?

那一刻,我覺得心酸極了。

我的老父親,忙碌了一輩子,做了一輩子的力氣活,可是老了之後,在子女面前卻還要如此“卑微”。

不隻是這一次,其實父母早就在我們面前學會了察言觀色。

每次父母給我打電話,總是先問我在忙什麼,吃飯沒有。

然後在确定沒有打擾我的情況下,才會說一點關于他的事情,說話的口氣都是試探性的,生怕他們的事情會影響到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在我們面前說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了,開始變得唯唯諾諾了,開始看我們的臉色行事了……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讓父母在自己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父母為子女奉獻一生,最後卻活成了子女的手下敗将。

父母年輕時為我們遮風擋雨,年老了卻需要看子女臉色行事。

這是一種悲哀,也是父母和子女之間莫大的諷刺。

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是子女們回城的日子,可也是父母們被“抛棄”的日子。

昨天看到一個抖音上的短視頻,讓人淚奔。

一個81歲的老人,在日曆上記得詳詳細細:

“9月24日,開工資的日子,要去逛超市,明日停電……”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1

“9月29日,去共和果品超市買餅子,買牛奶,買魚……”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2

“10月1日,孩子們都回來了,9人。”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3

10月1日,老人的孫女回到家,翻開老人這一頁日曆,直接淚奔。

老人長達幾個月就開始期盼孩子們回家,他滿心歡喜,臨近的日子都要把好吃的好玩的準備,這一切都在日曆裡面一筆一筆記着。

可是,日曆上記着是老人的歡喜,記不到的是他的悲傷。

到了10月7日孩子們紛紛離去,老人獨自承受孤獨,後續這一切都不會出現在日曆本上。

父母隻是我們的一部分,而我們卻是他們的全部,而那本日曆最高光的時刻,竟然是國慶假期那麼幾天。

有個網友說:“我今天離開家,父母仿佛把整個家搬空給我。”

何止是她,我們每一個離開家鄉的遊子,後備箱又何嘗不是被父母塞滿了?

父母把自己擁有的全部給我們,卻還總怕不夠。

我記得有一次,我對母親說,家裡的梨真好吃,在我離開的時候,母親忽然塞給我一大袋。

原來母親早上6點就起來,把梨樹上的梨都摘下來全部給我,自己沒有剩下一顆。

我抱着這一堆梨,眼淚止不住地流。

以前,看朱自清《背影》中父親去買橘子那個蹒跚的背影,總是看不懂,也不懂之間的情感,可是如今到了看懂的年紀,早已是為人父為人夫。

年少不知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

在百度上,有一個問題:我們離開家的日子裡,爸媽過着怎麼樣的生活?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4

這一個問題,刺痛了我。

每一次回家,我總會揭開桌上的蓋子看看父母上一餐吃的是什麼。

餐桌的變化,也見證了人情冷暖的變化。

我們在的時間,菜品是最多的,食物是最豐盛的,而我們離開之後,父母的菜品簡單到不能再簡單。

他們總想着自己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留給孩子的東西多一點再多一點。

在一次次的告别中,在一次次的離鄉途中,在一次次的歲月風塵中,我們的父母漸漸變換了模樣。

他們不再是那個厲害的大人,而是一個學會了察言觀色的老人。

他們不再是那個無所不知的大人,而是漸漸被時代抛棄的老人。

他們不再是我們心目中的主角,而漸漸變成了退居幕後的配角。

02

一個作家曾經寫道:

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幾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

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讨好它。

我們依賴父母這所“舊房子”帶來的一切——包容和溫暖,我們愛這所“舊房子”帶給我們的一切。

但這種愛往往是單向的,父母給予我們足夠的愛,但我們反饋給他們的卻少之又少。

我們總以為“舊房子”就應該在那裡,理所當然庇護我們,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舊房子”也會有在風吹日曬中坍塌的一天。

我有一個發小,他買房子的時候,父母把所有的養老錢和畢生的積蓄全部掏給了他,然後開始了吃糠咽菜的生活。

這一次國慶節,他并沒有回家,而是帶着一家老小去了大城市遊玩。

朋友圈都是他們一家人在炫耀“詩和遠方”的照片。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5

他的房貸,父母的養老金支撐了很大一部分,他每次遇到困難,都是直接伸手找父母要錢。

他其實并不知道,他去遊玩的時候,父母是過着什麼樣的日子。

我曾經去他家探望過一次,家裡冷冷清清的,家具和家電都是老得不能再老,老兩口的生活極為樸素和節儉。

國慶這幾天,有一次他們還半夜生病住進了醫院,連住院的錢,都是找人借的。

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知道,不想因為自己的事情去影響他們遊玩的心情,隻要他們幸福、快樂就夠了。

我不知道我那個發小知道這個事情之後會不會幡然醒悟,我甚至不敢想,要是他的父母在這一次生病中去了,他會不會後悔半生?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曾經用“代際剝削”來描述老年人的現狀:

他們年輕的時候,拼命給孩子蓋房子,娶媳婦,看孩子,一旦完成了人生任務,喪失了勞動能力,無論是物質還是情感,得到的反饋都少得可憐。

在被榨幹所有的價值之後,老人就好像變得一無是處,隻能慢慢等死……

這樣的無奈和心酸,是每一個老年人心裡揮之不去的痛。

百度搜索“獨居老人去世”,相關的詞條竟然高達300多萬個。

“我于昨晚去世,走時心靜如水”,老人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去世,而她的屍體等到腐爛之後才被子女知道。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6

一個老母親在家中去世,直到兩周後才被回家取東西的女兒發現,記者問女兒,你和母親相隔多遠?女兒給了一個讓人心酸的答案:15分鐘車程。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7

現在有一個詞,叫“空巢老人”,意思是老人就像在巢中等待子女回來的“鳥兒”,子女回來的時候,這個巢就滿的,子女離開的時候,這個巢就空了。

據有關研究數據的專家說,到了2030年,我國空巢老人的數量将要達到2億。

這是什麼概念?

就是說現在的所有老人當中,有90%的人将會是“空巢”老人。

這是一個多麼可怕又令人心酸的數據。

我們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的交通越來越便捷,可是子女和父母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這就是我們“中國式父母”。

他們為子女奉獻一輩子,活一輩子,他們最大的想法就是不給女子添麻煩,他們最大的目的就是竭盡全力給予子女,可是到老了,卻在一片凄涼和孤苦中走完這一生。

03

有一篇叫:《在沒有父母的老家,我隻是一個過客》,看得讓人淚流滿面。

作者的父親早年去世,而母親也在前幾年去世,他因為參加親戚的婚禮,需要回一次故鄉。

“下了火車,我竟然有點恍惚,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往哪兒去,是回酒店住,還是回老家。

回老家,母親已經不在了,隻剩下老房子,不能住人,也不能住妹妹家,怕給她添麻煩。

還記得以前的時候,我下了火車,不管多晚,我都會打車回30公裡外的老家,那時候真的很高興,很激動!

一到村頭就看見母親,手搭額頭的眺望着遠處,露水沾濕了褲腳,真的不知道母親幾點就站在村口等着了,老家也隻有在這個時候熱鬧了起來。

可現在母親不在了,這個家也就沒了。

舊房子門口鎖頭已經生鏽了,牆上還有很多老照片,想起曾經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眼前浮現了小時候的生活,不知不覺淚水已經落了下來....”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家也就成回不去的故鄉了。

國慶節你們都去哪兒玩了(這群人卻被忽視)8

想起了王朔《緻女兒書》裡的一段話:

“小時候是怕父母,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着他們;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難過什麼?

難過的是,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多話要說,可是已經再也沒有機會了。

年少不覺父母好,老來方知思念長。

“人生有很多很多難過的事情,其中讓人最無法承受的,就是父母在我們所看不見的地方,在我們忽略了的日與夜裡,他們一秒一秒,随着時間嘀嘀嗒嗒地衰老了下去。

然後無數個滴答聲過去之後,他們就平靜而無聲地離開我們。”

人生如逆旅,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

别等到父母離開之後,才後悔莫及。

“我吃東西越來越清淡,對待人情世故越來越寬容,不亂發脾氣也學會了忍讓,慢慢地有了一顆成長的心,也開始害怕聽到任何與病痛有關的事,最大的心願變成了全家人身體健康。

相比一兩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遠方的心,我更希望花十分之九的時間在溫柔燈光下和父母吃完一餐飯。”

或許,這就是一個人真正成熟的開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