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無它,愛與榜樣;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老師好好學習,學生天天向上。”9月25日晚19:30分,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四年級和美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家校共讀系列分享會,在騰訊會議幸福開啟。班主任胡付彪等科任老師攜56個家庭與會,校外數名教師代表莅臨觀摩。
主持人郭舜華同學以飽滿的熱情、詩一樣的話語簡介了本次家校共讀分享書目《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并宣讀了本次會議的流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分享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蔡元培先生如是說。和美班課程開發部部長彭一函媽媽這樣解讀:我們是父母,但沒有經過培訓卻已上崗;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證卻又擔負着孩子的未來。我們該怎麼做?我們隻能以愛為船,承載孩子的未來;以陪伴為槳,做一個合格的掌舵者;以閱讀為燈塔,指引孩子的方向。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鍊的基礎和關鍵,我們應從現在開始以讀書為導向學做新父母。
劉宇桐同學精彩分享
劉宇桐同學從高效能習慣的定義開始談起,到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又及七個習慣的養成原則,再到結合自身談感悟和啟發,侃侃而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涉及心理學、行為學、管理學等,于四年級的孩子而言,很難讀懂。不成想,不足十歲的宇桐不僅能讀懂,還能提煉精要,将其作深入淺出的講解,并結合自身,談自我提升和改進。宇桐的媽媽費豔女士柔和耐心,自劉宇桐出生伊始,她便溫柔相伴,伴其讀書,伴其運動,優秀孩子背後是優秀家長。
如果說劉宇桐是媽媽陪伴讀書的典範,那麼權天樂同學則是在身體力行中總結出的箴言。他從牙牙學語便跟着媽媽讀書,讀書使他獲得了豐富的知識,養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習得了勇于承擔家庭的責任等良好品質。今天與媽媽一起讀《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更是讓他明白了積極主動和不斷更新的重要作用。
權天樂同學精彩分享
權天樂分享後,同學們談了自己的收獲和感受,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并将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一以貫之。
優秀媽媽代表李木子媽媽的發言充滿了智慧和對人生的感悟。她說“覺察比行動更重要”,“堅持需有堅持之路”,“發現是找到跟孩子交流的最好方式”。這是木子媽媽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後于“積極主動”的感悟。“比自己優秀才真了不起”,“比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主動去學”,“ 學着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是李木子與媽媽對“積極主動”的實踐;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态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積極主動使動力内化,成為一種向前的力量,帶來成就與希望。
葉思墨同學談收獲
假設你正在往殡儀館的路上,去參加一位至親的葬禮。你赫然發現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是為了向你告别,你正在參加的是自己的葬禮。那麼,這時的你希望你的兒子或女兒怎樣評價你呢?
木子媽媽希望木子這樣評價她:“我媽媽,她是我的朋友,媽媽養育了我并照顧我長大成人,我們無話不說,她看着我長大,我也看着她成長,我們都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媽媽潛移默化地讓我感受到了力量,讓我可以不後怕地尋找自己的夢想。”
李木子的積極主動實踐
事實上,李木子媽媽認為木子對她的真實評價可能是這樣的:“我感謝她養育我,但是她由于工作忙,很少陪我,陪我的時候還心不在焉。脾氣還不好,喜歡怒吼。在相處過程中,我漸漸感受到了壓力。那些青春歲月裡曾面對的迷茫與掙紮,我都自己處理了。我希望那個媽媽是溫和的,豁達的,是可理解的。”
面對可能完全迥異的回答,李木子媽媽開始深思:我們教養孩子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在我們蓋棺定論之時,我們希望獲得哪一個評價?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我們究竟應該追求什麼?
家長們的以終為始
這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所談及的“以終為始”。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幸福、快樂,這是我們養育孩子的終極目的,那麼我們現在該做的便是固守真正的願景,做一個幸福的家長,養育幸福的孩子,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
孩子們的未來和現在
優秀爸爸代表安駿辰爸爸簡單梳理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總結出這樣一些規律:凡事認真計劃,否則自己将成為别人計劃的一部分;尊重規律,不走捷徑,才是最大的效率;目标清晰,堅持到底等等。令人受益良多。
孫麟兮媽媽作為點評嘉賓,從龍應台與餘秋雨談讀書的作用這一角度點評:讀書可以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讀書可以讓我們做于我們而言有意義和尊嚴的工作,讀書可以讓我們脫平庸,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溫潤之人。
樂學善思知行合一
育人先育己,育人靠育己,育人即育己,要成就孩子,先做給孩子看。今天我們讀書,我們學習,不是為了改變孩子,而是——為了遇到更幸福的自己。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成就孩子需要更幸福的自己。
七個好習慣的綜合運用
班主任胡付彪老師最後發言,他談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給他的巨大影響及以此書作為家校共讀第一講的緣由,希望家長朋友們和孩子們用好這些好習慣,遇見更美的自己。他還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所述及的七個原則與中國文化做了融通和比較,認為中西方在孩子教育上對習慣的養成教育其實質是相通的,七個習慣相輔相成,互為基石又相互提高。越是積極主動的人越能掌握人生方向,越能有效管理人生更能磨煉自我,越能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以尋求圓滿的問題解決之道,同樣也越獨立越善于與别人相處。對這些習慣,我們應該形成“喜歡學習-善于思考-不斷實踐”的循環習得圈,不斷内化,指導我們的新實踐,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樂學善思、知行合一”。
和美班家校共讀書目
“探本溯源-積攢知識的力量”家校共讀系列分享會是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家校共育的創新之舉,通過邀請家長與孩子、老師每月共讀一本書,以書為媒,每月分享,家校攜手,為孩子的成長搭橋鋪路,受到廣大家長、學生的喜愛和同行的贊美。
(文:葉思墨和媽媽,圖:朱熏夏媽媽,初審:胡付彪,二審:李亞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