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6 16:18:41

文/香橙聊教育

中考是改變學生命運的第一場重要的考試,也是教育分層的開始,更是決定了學生是否有機會上大學。

因為不通過中考考上高中,就沒有機會參加高考,也就沒有機會上大學了。而中考改革之後,能考上高中的隻有50%,剩下的學生就會被分流到職高或者技校。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1

這是學生和家長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特别是今年中考改革之後,錄取比例調整了,中考的科目和分數上漲了,補課機構被禁止了…

每一項都說明學生面臨的中考壓力更大了。更是家長家受不了的,畢竟初中畢業才15歲左右,職高或者技校畢業後最多也就18歲就進入社會了,參加工作。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2

學生的心智和為人處事等方面還不成熟,非常容易學壞,甚至被誤導,以後的前途更是無法想象。

家長提議取消中考,教育部給出回應

中考的改革出台之後,遭到了家長的強烈反對,特别是5:5錄取概率讓家長直呼接受不了,畢竟影響學生的前途和發展。

沒有哪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到職高或者技校讀書,哪怕是學習不好,也希望學生可以讀高中考大學。因此,有家長提議應該取消中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讀高中。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3

把高中也納入義務教育階段,九年義務教育變12年義務教育。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讀高中,在高考中一決高下,赢得上大學,輸得去技校,這樣對于學生才更加公平。

還能避免學生學壞,給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家長的提議一出,瞬間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更是得到了衆多網友的一緻支持。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4

還有網友給教育部留言,詢問是否是真實的。對此,教育部也給出了回應,那就是取消中考不可能,現階段也沒有這樣的政策,也請各位網友不要聽信謠言。

為什麼不可能取消中考?

其實,不用教育部的回應也知道取消中考是不可能存在的情況。單從考生的數量上來看,就不可能實現。中考的考生可是比高考要多好幾倍。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5

取消中考,全部都上高中,根本容納不下。而且大學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很嚴峻了,不能再雪上加霜。而且,取消中考,就會讓學生更加沒有壓力,甚至失去動力

這樣國家反而會損失更多的人才。相反中考的存在,也是提醒所有的考生,隻有努力學習才能換來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相應的後果。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6

不努力學習卻能考上高中,這對于其他努力的學生不公平。最後,如果把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對于國家的财政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甚至根本無力承擔。

畢竟初中生的數量實在過于龐大。因此,取消中考根本不可能實現,想要順利地考上高中,學生隻有努力學習。

初中生要怎樣學習,才能更好的應對中考?

及時複習,不懂就問

實際上初中的知識并不算很難,隻要認真地學習,考上高中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及時的複習就是提高成績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當天複習可能記住70%。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7

隔天複習可能就能記住50%,而複習的時間越晚,記住的知識就越少,對應地落下的也就越多。

在複習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不懂就要問。而不是不懂裝懂,不敢問老師,知識學會了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最後得到的分數也是自己的。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8

動筆刷題,不要用眼睛看

懶于動筆是所有的學生存在的一個共性,尤其是男生更明顯,學生認為用眼睛就能看出答案,還能鍛煉大腦的思考能力。

但實際上很多的問題隻靠眼睛是看不出答案的,反而動筆畫一畫馬上就能達到答案。這就是動筆的好處,也是學生成績不好的一方面原因。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9

注重基礎知識以及知識點的銜接

初中階段70%都是基礎知識,不管是拔高還是最後的沖刺都是在基礎紮實的基礎上進行的。

因此,學好基礎對于初中生而言非常的重要。掌握基礎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各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這樣在做題的時候才不會浪費更多的時間思考。

義務教育所有科目納入中考(家長提議取消中考)10

結語

雖然中考改革之後,中考的升學壓力在不斷地加大,但絕對不是靠取消中考就可以解決的,取消中考反而讓學生失去了壓力和鬥志,更容易走偏,沒有緊張感,也就失去了學生時代的意義。因此,想要順利地通過中考,靠的隻有學生自身的努力學習。

家長提議取消中考,你覺得可能實現嗎?你支持取消中考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