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3 10:01 | 舟山廣電微信公号
近日,有天文專家表示,即将到來的農曆己亥豬年從2019年2月5日開始到2020年1月24日結束,共354天。之後的農曆庚子鼠年,因為有個“閏四月”,這一年共有384天。
天文專家特别提醒說,正月初一是農曆生肖年的開始,具體到農曆己亥豬年,在2019年2月5日至2020年1月24日之間出生的小孩都屬豬。
天文專家趙之珩解釋說,現在世界通用曆法有3種:陽曆、陰曆和陰陽曆。
陽曆是按照太陽兩次通過春分點(即兩次“春分”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年,叫做“回歸年”,周期為365.2422天,這就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公曆”。陽曆的長度是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與陽曆不同的是,陰曆是按照月亮圓缺變化周期安排的,每個月平均為29.5306天,1年12個月,有354.3672天,比陽曆的年少11天左右。
為了協調陽曆與陰曆之間的天數,于是産生了陰陽曆,即現行的農曆,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閏”法,即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農曆閏年因為多了個閏月,因此一年有383天至385天,而農曆平年一般有353天至355天。
趙之珩表示,即将到來的農曆己亥豬年是一個平年,有6個大月(30天)和6個小月(29天),共有354天。
但很快就有網友發現,豬年354天鼠年384天,這根本不算什麼。畢竟,2262年将會有兩個春節。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舊時,我們的祖先還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通過擡頭望明月,他們發現月相變化是有規律的,每隔29天左右就會重複一次(精确地說是29.5306天)。這就是我們最初使用的曆法:陰曆。
但是這個陰曆用着用着就出現問題了。
因為陰曆的一年平均隻有354天左右,和地球的公轉周期(365天)相比少了11天,曆法上的一年過完了,四季還沒輪完,十幾年後的7月份就要在瑞雪紛飛中度過。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社會中,氣候變化直接指導着農事,每年春耕秋收的日子都不一樣,會給老百姓造成極大的不便。
那多出來的時間怎麼辦?
為了讓曆法跟四季輪回對上節奏,古人決定人為地增加一年的長度,在陰曆的基礎上設置了閏月,也就是多出來了一整個月,形成了新的曆法:農曆。
古代曆法家通過推算,發現19個陰曆年中設置7個閏月,就能很好地彌補陰曆與地球公轉周期的差值,也就是大約每兩三年就會出現一個閏月。其中,閏月出現在哪個月之後,就叫閏幾月。
據了解,上一個閏正月出現在17世紀的1640年(庚辰年),下一個閏正月将出現在23世紀的2262年(壬寅年)。
(原标題《新區聘任首批“海外人才大使”》,原作者李維君、朱炯炯、戎凱波。編輯滕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