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
這首歌自2019年2月央視推出“快閃系列活動——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系列節目以來,先後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深圳北站、三沙、廈門鼓浪嶼、成都寬窄巷、武漢黃鶴樓、廣東乳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長沙橘子洲頭唱響,以後更是成為各地傳唱的經典之作。
想起分享這首歌,是因為在抗疫的各個城市、各個場合、各個角落,總能聽到、唱起這首歌。它似乎有種神奇的魔力,每當熟悉的旋律響起,總會跟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來,讓人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是如此地緊密聯系在一起,又或是激勵着我們築起抗疫戰鬥的銅牆鐵壁。
優秀的藝術作品是超越時代,可以直接心靈的。因為作品中一定蘊含着人類最普遍,最樸素,最真實和最純粹的情感,這種情感在任何時候都能帶給人深切的感受,喚起我們内心真實而強烈的情感。
《我和我的祖國》就是這樣的優秀作品。
魯迅先生曾有言,“創作總根于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創作導向,張藜和秦詠誠正是把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沉的愛融入到了這首歌的創作中才流淌出了華麗的詞章。
1985年秋,張藜專請秦詠誠來家作客,張藜說起非常喜歡秦詠誠多年前譜寫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海濱音詩》,便當面懇請秦詠誠,是否可再寫首同樣情調,但旋律卻不雷同的樂曲,來共同完成一首歌曲。說起《海濱音詩》,秦詠誠想起曾經譜寫的一段段樂章。突然,秦詠誠的靈感閃現,不到半小時,《我和我的祖國》的曲部分就完成了。
在得到曲譜的半年内,張藜多次提筆想寫詞,卻無從下手,怎麼都寫不好,直到有一天,他到了張家界參加一次筆會,來到天門山腳下,望着眼前天門山壯麗的自然風光,忽然感到似曾相識——挺拔的群峰被霭霭雲霧缭繞,猶如時隐時現的蜃樓仙境,腳下潺潺流淌的小溪,好似海邊礁石縫隙中不斷湧進又退出的海浪,他的思緒在崇山峻嶺和驚濤駭浪中切換,這樣的好山好水,好景,靈感噴薄而出就寫出來了,同樣,張藜也隻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全部歌詞的創作,所以這首歌是誕生在張家界的。
歌詞第一段以高山,河流,炊煙,村落,車轍等生活中常見現象為最小切口,表達對祖國錦繡山河的贊頌和對祖國深深地依戀。這是一種隻有中華兒女才懂的情感,隻有中國人更懂的意境之美,直指山川萬物,化為我心之境,唱出了我們對故鄉,對祖國深深眷戀之情。出生和成長于改革開放後社會飛速發展的90年代,從出生就見證祖國的騰飛,如今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翺翔,天塹變通途,這是我們生活中切身體會到的事情,大到戰略武器,太空探索,載人航天,感受着祖國越來越強大。
第二段以“大海”和“浪花”為指代,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祖國和個人不可分割的血脈情深。2020年是極度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舉國上下齊心合力,在共克時艱的日子裡,有逆行出征的豪邁,有頑強不屈的堅守,有患難與共的擔當,有英勇無畏的犧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動,有海外遊子千裡馳援,愛心捐贈,有各行各業的積極響應,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連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場景,用涓滴之力彙聚成了磅礴偉力,正如着一朵朵浪花,彙聚成江河,奔流向大海。
這首歌的原唱李谷一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這是改革開放後最重要的一首主旋律歌曲,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的成果……這首歌的歌名時一個很大的突破,祖國好了我就好了,我好了,我努力了,祖國就好了;我依賴祖國,祖國也靠我們,就是不可分割的這樣一個關系。”
這首歌再度火遍大江南北,折射出随着祖國進入新時代,我們每個人内心的變化與感受,國家越來越強大,國際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凝聚力多強!因為有了這個基礎,唱歌的底氣也都不一樣了,是用心在唱,而不是用嘴在唱,我唱的時候感染你,你在聽的時候也能接受到,這是心與心的交流。
“我分擔着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 優美動人的旋律編織着我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每一個節拍,都跳動着我們深愛祖國的熾熱的心。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穿越了36年的歲月滄桑,依然蕩氣回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