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全面清理“公參民”學校,要麼改成公辦,要麼停招。
民辦學校如果想繼續辦學,需要具備“六獨立”原則,即教師獨立、财務獨立、招生獨立、辦學獨立、教學獨立、行政獨立,條件十分嚴格。
随後,全國不少城市逐步開啟了“私改公”進程。
《通知》給到的整體期限是兩年左右,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審慎推進”,然後“理順體制機制,實現平穩過渡。”
不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校,學生,家長,各方各面都因為改革而憂心忡忡,“平穩過渡”實現的格外艱難。
就在上周五,河東區教育局發布公告,宣布今年秋季多個中小學将停止招生,現有的所有在校生将轉為公辦,不再收取學費。
X先生盤點了市内六區所有的民辦小學及初中,表格如下:
河東以及紅橋的學校已經明确停止招生,其他區的改革也将逐步展開。
河北區的情況跟紅橋河東區别不大,而和平、河西、南開這三個教育強區的變動顯然牽動着許多學生家長的心。
總的來看,南開區的小學以及初中不少都具備“六獨立”條件,目測變動不大。
而和平以及河西區則有不少學校面臨私轉公,這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
那改革之後到底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接着往後看。
01
影響
政策的改變對不同的人造成的影響顯然是不一樣的。
就天津的情況來說,私改公對和平、南開還有河西這幾個教育強區的原住民來說影響就沒那麼大。
因為區裡的公立學校本身就很強,取消私立隻是降低了點教育上限,但下限被這些老牌公立學校兜的結實,所以還能接受。
除了這部分人群,私改公政策對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家庭也産生不了多大的影響。
不是教育強區的原住民,那就買套學區房落戶,成為原住民。“鈔能力”往往能解決很多問題。
這麼看下來,要想在政策變動下不受或少受影響,需要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命好,二是錢多。
而對于那些區域裡教育資源比較薄弱,經濟上也夠不上學區房,但有能力讓孩子上私立校的家庭來說,私改公就成為了一個十分糟糕的壞消息。
這些家庭以往可以通過上高學費的私立學校,一定程度上彌補“命不好”或者“錢不多”的不足。
戶口雖然動不了,但是2020年之前,家長還是可以想辦法讓孩子上其他區的優質私立學校;
而在今年民轉公之前,也可以讓孩子在區内選擇上私立學校。雖然教育質量上比不上和平南開,但是比區裡的一般公立學校還是強,學習氛圍也能好一些,這也算是個改善。
這次私改公,直接把這類人群的教育改善方式抹平了,想讓孩子去好學校上學,就隻剩了買房一條路。
可是學區房不是一般人想買就能買的,平靜的接受現實又不甘心,他們處在了上不去、下不來的尴尬境地。
而私改公的最大受益者,似乎是那些買不起學區也上不起私立學校的普通人。
以前羨慕别人因為戶口的問題或者有經濟實力就能上好學校,現在私立取消了,都分區分片,大家終于都一樣了。
這樣的思維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02
困難
教育資源是否優質,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師資力量。
私立改公立之後,教師的去向還未可知,各地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
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神仙下凡”是不太可能的,流動或分散也一定會是小範圍。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雖然統一了入學方式,但天津的教育資源還是集中在那少數幾個地區,這個問題短時間内很難改變。
之前天津也有過兩次對民辦校的改革,一次是2015年把市區小升初改成搖号入學,另一次是2020年的公民同搖。
這兩次改革的目的都是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但結果卻都是讓各區的教育差距越來越大。
03
寫在最後
政策不變的時候,很多人抱怨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抱怨能上好學校就是因為錢。
現在好了,單單有錢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除非有很多錢。
從這個角度看,私改公确實是讓教育體制發生了變化,但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卻仍然沒有改變。
沒有人能夠預測到這次教育體制的大變動究竟能夠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大多數人隻能看到當今一時一地因為政策變化而導緻的浮躁與動蕩,而看不到更長遠的未來。
政策是不是利在千秋需要很長時間去證明,而我們不過是處于變革期的經曆者。
很多無奈,很多辛酸,但除了面對别無他法。
私改公的政策雖然已經出了将近一年,但對天津來講才剛剛進入了改革的陣痛期。
紅橋和河東的政策隻是個預熱,和平、南開、河西的改變才是重頭戲。未來究竟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