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滴滴帶來的出行改變

滴滴帶來的出行改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1:32:39

滴滴帶來的出行改變(他們從嘀嗒出行)1

劄記

2022年春節畫上了句号,結束短暫的休息,各地務工人員早早回到工作崗位,開始了新一年的打拼。對他們而言,大城市意味着越來越接近的夢想,和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

而家,更多是沉甸甸的責任。在他們中,有人為了讓遠在老家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得更好,已經三年沒回過老家,隻為春節期間多跑些外賣單;有人把三個孩子從廣西老家帶到身邊,和丈夫一人種菜,一人做清潔工,全力以赴供孩子在珠海上寄宿學校;有人曾起早貪黑,經常連夜加班,隻能通過攝像頭看家裡孩子吃了啥睡了沒,但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長而改成居家辦公;有人為了給妻子治病,和妻子一起帶着孩子來到南京上學,自己每天在建築工地工作十個小時,不分平日和周末........

今年春節,嘀嗒出行聯合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簡稱思源工程),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簡稱北京協作者),開展“我們都是同路人”愛心行動,數百名務工人員春節往返家鄉的出行,得到了嘀嗒順風車的費用支持。

生活并不輕松,常常讓務工群體感到疲憊。但,這也讓他們更加珍惜來自思源工程、北京協作者和嘀嗒出行,以及社會各方的關愛和善意,并力所能及地将這份善意傳遞下去.........

01建築工人彭先生(化名):

素描:

彭先生現在在南京做建築工人,打零工。因妻子治病花費較大,為增加收入,他四年前帶着妻子和兩個孩子從淮安老家來南京。現在小孩子在南京上小學六年級,大孩子在理發店給人當學徒,他則在建築工地打零工,平時基本沒有周末。2022的最大心願,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在南京,他們得到了協作者的支持。春節過後,彭先生準備在從南京往返淮安的路途中使用嘀嗒順風車。

彭先生經常跟孩子說:人家幫助了我們,我們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也要去幫助别人。

自述:“看到路人騎電動車摔倒了,我啥都沒想沖上前去把她扶起來”

那天,我正騎着電動車,到一個十字路口時,看一圈人在圍着看。我擠進人群一看,原來一位女士騎電動車摔倒了,車翻了,倒在地上起不來,頭也摔破了,腿腕處褲子也破了。她人雖然清醒,但一時動彈不了,車都扶不起來。

看到這種情況,我啥都沒想,沖到前面把她扶了起來,也扶起了車,并幫她打電話給家人。她家人一會兒就趕到了,向我道了謝,就把她送去了醫院。

還有一次,晚上十點多,我回家路上遇到一個不會說話的女孩,送外賣走錯路了,走了兩條路都沒找到目的地。我拿過她的手機,幫他打電話給客戶,并且跟她用手比劃示意她:我幫你一起送外賣吧,盡快把這單給結了。後來,這位女孩向我鞠了一躬表示感謝,我感到很開心。

新的一年,我隻要掙到錢了,哪怕六十七歲了,也要參加協作者的志願者工作,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謝嘀嗒出行對我們的關愛。我也跟孩子說,我們在有能力的情況下,一定力所能及幫助他人,讓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02快遞員鄭女士(化名)

素描:

13年前,大學隻上了一年的鄭女士,從甘肅老家來到了北京。這些年,她做過很多工作,做過打字員,學過美容,當過機票代理,幾年前開始和丈夫承包了一小片快遞區域,生活算是漸漸穩定了下來。

鄭女士有兩個兒子,大的上六年級了,小的上幼兒園。他們一家四口擠在一間不到15平方米的出租屋裡,孩子經常寫作業都沒有地方寫。

前幾年,每天隻能睡五六個小時,忙起來幾天回不了家,隻能趁吃兩口飯或上廁所時打開家裡攝像頭看下孩子.......這種工作狀态就是生活常态。從去年開始,鄭女士轉為居家工作,做快遞售後,開始有更多時間陪伴照顧孩子成長。

她對孩子過去一年多的變化感到非常欣慰:會照顧和關心家人了,有好東西知道和他人一起分享。比如有一次,她外出回家特别晚,到家時倆孩子已睡着。餐桌上擺着一盤炒好的芹菜,一盤饅頭還有兩碗粥,一個個都用碗扣好。當時她就哭了,覺得孩子懂事了......

自述:“我跟小區的住戶們說:有困難您說話”

我們做快遞派送這塊,周末都要加班,孩子們經常沒有人照看。協作者的兒童社區教育服務平台“協作者童緣”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幫助,協作者的社會工作者們利用休息時間帶孩子們去公園,輔導作業,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給孩子做飯......

我跟孩子說,協作者的工作人員就像你們的親哥哥一樣,利用休息時間來照顧你們。你也要跟哥哥學習,做有愛心的孩子,周圍的同學有困難要互相幫助。孩子們知道哥哥姐姐在為他們付出,耳濡目染中,也漸漸把這樣的關懷用到别的小朋友身上。

比如我的孩子一開始比較自私,覺得父母照顧他們理所當然,也不知道分享和體諒他人。現在慢慢學會感恩:别人為我付出了,我也得好好愛别人。過去一年明顯感覺懂事了很多。

我本人也受到熏陶,更有愛心了。比如以前我覺得,工作就是送快遞,送到家就行了,現在我會更加體諒他人。有時候送一些大物件到老人家,老人說放到門口吧。我知道他們自己也搬不動,就會說,阿姨您要放哪,我直接給你搬進去吧。

現在,我和所負責小區的住戶都很熟了,隻要他們需要幫助,比如搬運重物等,在路上都會給我打招呼,或者發微信,我直接讓我丈夫就過去了。還有時候,年紀大的業主想寄快遞但不會操作手機,也會找我們,我都會上門幫他們操作。

我常跟他們說:“有困難您說話。”能為鄰居們做點事兒,挺開心和享受的,就想到自己的年邁的母親,也希望年紀大的人能得到更多的關照。

很多鄰居知道我家有倆孩子,就會把他們家裡孩子的圖書和學習用品,包括很多全新沒拆封的,直接送給我們。隔一段時間都會收拾起來,然後打電話給我們說,什麼時候過來取。

說實話,在北京累肯定是累,但機會也多。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夠孝敬年邁的母親,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好的空間去發展,我也挺開心的。

之前用過順風車,很方便,也祝願嘀嗒出行在新的一年越來越好。

03清潔工人文女士(化名)

素描:

文女士去年下半年剛從廣東中山來珠海,現在珠海一家學校做清潔工作,同時獨自照顧三個尚在上學的孩子,丈夫留在中山繼續種菜。

2016年,她和丈夫帶着三個孩子,離開廣西老家來到廣東中山。當時花了幾千元租田之後,身上積蓄已經所剩無幾。過去幾年,她和丈夫靠種菜為生把孩子拉扯大。但種菜基本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小的時候,她和丈夫一整天都在菜地,孩子在家玩耍弄髒衣服或磕着碰着,也隻能任由之。

文女士大部分的親戚都在廣西老家,但她已6年沒回去。很想回去看看父母,但爸媽跟她說回來太花錢。而他們曾經住過的屋子,如今也早已沒水沒電,似乎成為越來越回不去的家。

幾天前,通過嘀嗒出行支持的公益順風車券,她順利約到了從中山回珠海的順風車,這讓她感到非常方便,從菜地附近直接到學校門口了。對此,樸實的她說:感謝,感恩。

自述:“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膽量的,也會給遇到困難的朋友打氣”

我的三個孩子現在珠海一家學校上學,可以寄宿。一邊工作一邊照顧他們,輔導他們學習,怎麼把成績跟上。

從三個孩子剛出生起,就是我和丈夫兩人帶,這些年從來沒有過幫手,包括種菜也就我和丈夫兩人,但我們始終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現在三個孩子在珠海上學,老大在班上排第二,老二在班上前十名吧。孩子如果考上高中,就讓他們繼續在珠海讀書。

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膽量的,要憑借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我很多朋友都佩服我們: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我不想把孩子丢在老家,為了三個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再辛苦也要堅持,以後當然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大學。

我在珠海也有一些朋友,每次遇到困難,我都告訴他們怎麼把這個路走通。大家打工都是過更好的生活,希望在珠海打工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

04外賣騎手牛大哥(化名):

素描:

牛大哥是一名外賣騎手,從河南老家來北京七年了。

他的妻子現在帶着3個孩子在老家生活。因為過去兩年的疫情,牛大哥一直沒回老家,他擔心和孩子太久沒見了會生疏。

為了多掙些錢,他争取一切機會多跑單,不僅周末不休息,一般每天淩晨兩三點才下班到家,上午九點多上班,一天睡四五個小時。這三年,光電動車就花了1萬多塊,用壞了三輛電動車。

牛大哥熱心參加協作者的騎手志願者活動,協助進行騎手問卷調研,在騎手微信社群積極回答問題分享經驗;在冬季救援中還協助發放騎手安全裝備,如手套、圍脖等。而今年春節,他也從協作者志願活動積攢了很多玩偶,帶回老家給孩子們。

自述:“顧客的鼓勵,常常讓我重新找回力量”。

有一次送外賣,顧客是一位40多歲的大姐。她打開門接過外賣後說,小夥子你别走。說完立馬回房間拿來一袋純牛奶和一袋餅幹遞給我,然後說:“你太辛苦了,送餐注意安全,小夥子好好努力”。我當時特别感動。還有一次,一位女孩,可能心情不好,點了兩杯奶茶,說一定要分給我一杯。

平時工作很忙很累,也有時候會遇到不如意而灰心喪氣,但來自顧客的溫暖和理解,常常能消解很多的疲憊。送了這麼多年外賣,遇到的顧客還是善良的多,有的顧客會給你點獎勵,然後說加油好好幹,這種情況多。

善良的人說的都是掏心窩的話,他們能體諒我的辛苦,知道外賣是怎麼送到他們的手上的。很多時候,看到人家對我有信心,鼓勵我,我又會充滿力量。

後記:

務工群體身上有很多閃光點,盡管生活不易,但他們善良質樸,倍加珍惜來自社會的善意。嘀嗒出行期待,通過和思源工程、北京協作者的共同努力,讓更多務工群體感受到真切關愛,并在更多人心中種下愛心的種子,讓善意更廣泛傳遞下去。

也讓友愛互助的同路人精神,和嘀嗒小紅花所傳遞的治愈、感恩、鼓勵和希望,不僅綻放于每一次順風出行途中,也生長在生活的每一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