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每天10分鐘,一起學《決議》。為幫助廣大黨員、幹部、群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即日起,“龍江先鋒”微信公衆平台推出“百天百問,跟朗讀者學《決議》”音頻專欄,運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學習輔導百問》這一全面闡釋全會精神的權威輔導材料,帶您回顧黨的百年奮鬥曆程,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學習輔導百問
↓↓↓
百天百問,跟朗讀者學《決議》!⑰
朗讀者:劉穎(哈爾濱現代應用技術中等職業學校)
17.如何理解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認識?
《決議》指出:“黨的八大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的形勢,提出國内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産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産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這個基本論斷,集中概括了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階段之後,黨對國内形勢的重大變化和面臨的新的曆史任務的科學認識,産生了深遠的曆史影響。
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原理,科學分析和準确把握社會矛盾,并全力捉住主要的社會矛盾,把工作的着重點擺在解決主要社會矛盾上,這是我們黨的傳統工作方法,也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奪取勝利的重要經驗。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但如何在落後的生産力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一個全新的曆史課題。探索這個課題的重要前提,就是對當時的國内形勢作出科學分析,對國内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明确判斷,并據以規定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黨的八大在這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大會通過的《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明确作出了上述論斷。
第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國曆史上一個新的和平建設時期已經到來。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曆史已經基本結束,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基本建立起來。這一偉大變革的完成,推動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向着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轉變,開啟了中國曆史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是在新的生産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産力。
第二,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被消滅以後,階級鬥争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經過社會主義革命,我國國内所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即工人階級同資産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得到了解決。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必然要在社會階級關系方面引起根本變化。在官僚買辦資産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被消滅以後,剩下的剝削階級,即民族資産階級和農村中的富農階級也處在被消滅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已經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已經由個體農民轉變為合作化的農民。這意味着,大規模的階級鬥争已經結束,黨和國家必須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國内主要矛盾形成新的認識,作出新的判斷。
第三,在生産力落後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迫切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産力,解決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是無産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要改變無産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在舊社會被奴役被剝削的狀況,使他們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就必須努力發展生産力。在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還沒有完成的時候,我們還不可能集中主要力量來解決這個根本任務。現在,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就不能不把保護和發展生産力,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到首要地位。
黨的八大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對國内主要矛盾的科學論斷成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我們黨确定自己的正确路線的政治基礎,也為探索适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理論依據。以這一重要論斷為基礎,黨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建設作出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積極探索,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
來源:龍江先鋒
一審:王 宇 牛思超
二審:姜 陽
三審:張立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