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如何得人心?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叫第歐根尼,他住在一個木桶裡,全身赤裸,胡子拉碴有一天,他提個燈籠在街上走,别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這世界上沒好人,我在尋找光明”我們其實現在也是生活在人性的黑暗裡文明發展到現在,大多數人在人性上還沒有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在這樣的人群中,我們該如何去塑造、構建我們的社會環境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為人處世如何得人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叫第歐根尼,他住在一個木桶裡,全身赤裸,胡子拉碴。有一天,他提個燈籠在街上走,别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這世界上沒好人,我在尋找光明。”我們其實現在也是生活在人性的黑暗裡。文明發展到現在,大多數人在人性上還沒有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在這樣的人群中,我們該如何去塑造、構建我們的社會環境呢?
創造美好的環境,這也可以理解為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一、人和自我的關系;二、是人和自然的關系;三、人和社會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和自我的關系。如何和自己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了我們如何和别人相處。
處事與處人的基本原則是:利人利己,愛有分别,行有界限。下面分述之。
1、利人利己
前面講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于是,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可是慢慢地,人們發現,這樣大家都這樣隻顧自己,不管他人,都頭來一定是是互相傷害,誰也過得不幸福。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早晨,快遞員在送快遞的路上。他路過一個路口,看到綠燈還有幾秒鐘,就騎過路口,結果被警察叫住,要罰款,他說是綠燈。警察說這樣危險。結果被罰10元,錢雖不多,但讓人有一種被搶劫的感覺,快遞員很郁悶。
中午,交警下班了,在路邊小攤,買了2斤桃子,結果缺斤短兩,差了半斤;交警回到家被媳婦罵了一頓,警察白當了,居然讓小販給騙了。交警很郁悶。
下午,小商販感冒了,去醫院看病,醫生給開了一堆不需要的化驗單,花了很多錢,感冒也沒見好。小販也很郁悶。
晚上,醫生回家去拿快遞,結果發現,快遞既沒送到家裡,也沒放到門口的豐巢櫃,而是放到了别的小區,給快遞員打電話也沒人接。想想今天是孩子生日,這是孩子的生日禮物,就隻能忍忍吧,繞了一個大圈,走了很遠的路才取回快遞,耽誤了半個小時的時間。醫生也很郁悶。
這樣一天下來,警察傷害了快遞員,小商販傷害了警察,醫生傷害了小商販,快遞員傷害了醫生。恰好,構成了一個傷害圈。我們每個人都在偷奸耍滑,都在傷害别人,傷害來傷害去,結果每個人都受到傷害,都生活得很郁悶。這個故事,和網上的一個笑話如出一轍。
兩個人出去散步,路上看到一坨屎,甲想嘲笑一下乙,就對乙說:“你要是敢把這坨屎吃了我給你一萬元。”乙一想,一萬元,也值了。吃完後,甲沒有食言,給了乙一萬元。兩個人繼續往前走,又看到一坨。這時,乙覺得雖然得了一萬元,但丢了面子,就對甲說:“這次如果你吃了這坨屎,我也給你一萬元。”甲正心疼那一萬元呢,一看機會來了,也吃了下去,乙于是又把一萬元還給了甲。突然,兩個人感覺不對勁,兩個人啥都沒撈着,每人都吃了一坨屎。
在互相傷害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想讓别人吃屎,結果自己也逃不掉。最終,每個人都在痛苦中煎熬。于是,有些人先知先覺,認識到:他人是自己的他人,自己也是他人的他人;他人的利人就是利己,自己的利人就是利他。利益相互傳遞,利人就是利己,利己必須利人。所以,一定是利人利己,這樣才能使大家的利益都得到最大化。
因此,我們處理和他人關系的第一個原則是:利人利己;于利人中利己;于利己中利人;熔利己于利人之中。
這一原則可以應用到我們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比如教養。我們說,真正的教養是讓别人舒服,也不讓自己難堪。如果讓别人舒服,卻讓自己難堪;就是出賣自己的利益和尊嚴,是讨好别人,是不可取的。相反,為了讓自己舒服,不管别人的感受,就是一己之私,最終傷害了别人,終究會傷害到自己,也是可取的。
再比如,鬼谷子講的“如何與九種人交流”:
一、與辯者言,依于要。
與能言善辯的人交流,要簡明扼要,把所談的事情簡化,直指核心,避免與其陷入争辯當中。
二、與貴者言,依于勢。
與位高權貴的人交流,自己就容易感到卑微,這時要保護自己,就要顯露自己在某方面的權勢,從而達到平等有效的交流的目的。
三、與智者言,依于博。
與有智慧的人交流,要靠博學多才,不要讓對方瞧不起你。
四、與拙者言,依于辯。
與笨拙的人交流,要依靠辯證的語言,用最簡單通俗的話,讓他聽明白。
五、與富者言,依于高。
與富有的人交流,要依靠清高,不羨慕财富,讓他不要因為自己物質富有而産生傲氣,從而保護好自己的尊嚴,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六、與貧者言,依于利。
與貧窮的人,要想到他最關心的是利益,所以,要談的是某件事情能給他帶來什麼利益。
七、與賤者言,依于謙。
與地位卑賤的人交流,這時人弱我強,要謙虛,保護對方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
八、與勇者言,依于敢。
與勇敢的人交流,要依靠自己的果敢堅決,不能顯露任何怯懦。從而,讓對方認可,有效交流。
九、與過者言,依于銳。
與犯過過錯的人交流,要以鼓勵為主,讓對方感到溫暖,促使他銳意進取。
無論我們與何種人交流,總的原則都是利人利己。與比自己強的人——辯者、貴者、智者、富者、勇者交流,利人利己體現在要保護自己。要想辦法,展現自己強勢的一面,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和尊嚴。與比自己弱的人——拙者、貧者、賤者、過者交流,利人利己體現在保護他人。要想辦法,找到合适的方式,給對方帶來溫暖,從而維護對方的利益和尊嚴。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我們處世的原則雖然是利人利己,但在實際生活中,做到絕對的公平公正,恰到好處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在現實中,我們往往非此即彼,左右為難。因為很多事情的發展的結果,是你能做出選擇的兩個選項都有所偏頗,無論選哪一個,都無法實現不偏不倚。
比如:甲乙兩個人分5個西瓜,每個西瓜的大小都是一樣的,西瓜不能切開。分的方法是,你一個,我一個……當分到最後一個西瓜的時候,無論是給甲還是給乙,都做不到公平公正。
也就是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面對這樣一個選擇:不是傷害别人,就是傷害自己。那我們該如何抉擇呢?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文明發展到今天,人性的整體水平還比較自私,所以,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也可以偏向自己一點,否則對自己就不公平。但也不可斤斤計較,因此,在現實選擇中,我們可以小事偏向别人一點,以樹立威信,積累人脈;大事向着自己一點,以取得現實利益。而這裡面的大與小又都是相對的,因人而異的。比如,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一元錢可能就是大事,對于大企業家來說,一百萬可能就是小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