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組網方式:在實際安裝之前根據現場環境和需求,确定采用何種方式組網,如點對點、點對多點、中繼、或混合組網。
點對點組網
點對多點組網
中繼傳輸組網
2、确認安裝方式:立杆、支架或借助現有塔吊、路燈杆、制高點進行固定等。
一、線材選擇與網線制作
雙絞線材質從優到劣大緻可分為:無氧銅 > 純銅 > 銅包銀 > 銅包鋁,建議使用标準超5類純銅網線(UTP),裸銅線徑0.51mm 線規:24AWG,百米電阻值<10歐。注意:使用劣質網線且長度較長時,由于阻值過高,壓降過大,至闆載供電電壓比較低,且運行時波幅較大,極易造成設備運行不穩定現象。另根據施工環境選擇雙絞線類型(室外/室内,屏蔽/非屏蔽)。
水晶頭選材時,選擇銅片顔色深黃,且寬厚的優質水晶頭,雙絞線序參照568B/A标準。制作完成後使用測線儀測試,沒有測線儀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如下的測試做出大緻判斷:使用網線連接電腦和網絡設備,電腦端ping [設備IP] -l 60000, 正常的網線,ping的延時≤13ms(常見為time=11ms TTL=64)。
雙絞線與水晶頭選材參考
二、工具準備
施工中常見的工具有:壓線鉗、螺絲刀(一字&十字)、尖嘴鉗、扳手或套筒(常用10mm)、紮帶、鋼絲、鳳尾釘等;安裝支架等時,還需要電錘、沖擊鑽等。
若網絡中部分鍊路使用光纖的話,還會用到光纖熔接機、剝線鉗等。
三、電源與交換機選擇
網橋供電盡量選擇220V市電或是其他穩定的電源。
電源電壓不穩定時容易會造成POE損壞甚至網橋設備損壞,或是導緻一些不明重啟現象,必要時使用穩壓電源。室外安裝固定時,需要注意:避免與電源線以及接地不良的鐵塔或固定物直接接觸, 必要時可加裝PVC管進行隔離;推薦使用屏蔽網線,電源端的網線屏蔽網與接地排直接相接。
交換機根據接入情況确定,建議選配千兆交換機。
支架與夾碼
一、網橋配置與施工記錄
根據制定好的傳輸方案,确定各個節點使用的網橋類型和無線模式。
安裝之前先将設備配置好并貼上标簽,标簽信息包含IP地址、網絡名稱、網橋模式。同時在施工記錄表中做好記錄。(AP=接入點,STA=客戶端)
注意:使用長網線時,也需要做好标記(網線兩端使用同樣标記),防止連接錯誤并便于後期檢查維護。
二、安裝高度及角度調整
為了避免遮擋,通常選擇制高點或立杆架高的方式進行安裝。安裝時要注意網橋天線的水平垂直角度。通常會先固定基站端(接入點設備),安裝較高與客戶端高度差較大時,需要将接入點天線角度向下做小角度調整。
客戶端安裝時,天線朝向與接入點天線方向相對,通過頁面顯示的信号強度進行調整,直至最佳。
在實際應用中,網橋之間要保證相互直視,通常除了樹木建築等遮擋外,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 也會導緻在遠距離下,兩點之間無法滿足視距傳輸的情況,故在不同距離下安裝高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近距離下根據實際條件而定,保證無明顯遮擋物即可。
三、設備安裝間距
在多點對多點網絡中,設備的架設不僅要考慮環境/其他設備對網橋的影響,也要考慮網橋相互之間的影響,尤其注意 接入點 設備之間的安裝間距,相隔太近會彼此幹擾,導緻無線傳輸性能下降。
a.兩台設備水平高度一緻,天線方向相同時,設備之間需要間隔3米以上才能不相互幹擾
b.兩台設備天線方向呈90°安裝時,水平距離或者上下距離需要間隔0.8米以上才能不相互幹擾
c.兩台設備天線方向呈180°背靠背安裝時,基本沒有幹擾。
另外,應用場景中有移動/聯通/電信運營商的大功率設備以及高壓線等,網橋也應與這些隔開3米以上距離。
四、安裝與固定
施工中常見的安裝方式借助支架、紮帶、夾碼等進行安裝固定,但不拘泥于上述方法。根據實際環境,因地制宜,工地監控中可以安裝在塔吊上,腳手架、建築外立面,或者立杆安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