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09:03:11

案:這部分内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比較難懂。聽繞脖子。喜歡的朋友可對着原著多看幾遍。另外,一定要結合第58期看。特别是在貨币極為稀缺的經濟危機期間。馬克思也将經濟危機和貨币危機分開,認為貨币危機隻是在金融系統裡而不牽扯到實體經濟的危機交貨币危機,而一旦影響到了實體經濟工商業,那麼其性質就不是貨币危機而是經濟危機,是全局性的危機。嚴格來說,貨币危機是局部危機,經濟危機是全局的整體的危機。2008年以來的危機媒體稱之為貨币危機,金融危機,都是在搞語言遊戲,意圖淡化危機的嚴峻性。在經濟危機期間,貨币缺乏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必然現象。而在這種時候,就特别容易出現這種聲音:“貨币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沒有貨币,就無法讓商品流動。”特别是社會上呼籲希望金融行業支持貨币融資給廣大的中小微企業。這樣,貨币是經濟的動力的思想就更為蔓延了。當然,這是錯誤的看法,因為這裡隻看到了貨币的一面,沒有看到商品的一面。自然也看不到綜合的整體的了。但是這個總體的看法的責任其實不是企業的,因為企業就是缺錢。所以,從企業角度講,這樣認為是有道理的。從整體看,企業自身隻是這整體的局部。所以他的看法也隻能是偏面的局部的。貨币是經濟的驅動力的思想,隻有對企業來說,對局部來說,對代表整體經濟行為的一個部分來說才是正确的,而對整體來說則是錯誤的。這個整體當然是需要駕馭整體的國家來把握。已經能夠研究整體的思想家來認識研究。畢竟,從整體出發,與從個體出發制定的政策思路是不同的。所以這幾個自然段的内容在目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貨币流通表示同一個過程的不斷的、單調的重複【案:這是馬克思對貨币流通性質的總的判斷。如果初次讀,你會有點糊塗,因為馬克思在前面說過商品交換過程中的貨币并不是同樣的貨币。既然不是同樣的貨币,那麼,何以在這裡馬克思又說貨币流通是單調的不斷的重複?所謂單調,當然是說過程沒有什麼變化,總是一樣的。用單調這個詞,其實簡直就是說貨币流通的過程無甚可講。但是我還是得強調,這句話是這個自然段的總括,核心意思就是這句話。下面都是對這句話的解釋。同時,我有必要提醒各位讀者,馬克思在談貨币流通這個特征的時候是在闡述了貨币流通的另一個特點之後,即“貨币不斷地離開起點,就是貨币從一個商品所有者手裡轉到另一個商品所有者手裡,或者說,就是貨币流通。”如果從形式看,不斷地從一個人的手中到另一個人的手中,這個特點始終不發生變化,當然是單調的。也就是說馬克思這句話,一方面引領本自然段内容,另一方面又承接上一個自然的意思,是對上一個自然段最後的總結的進一步的特點延申。下面解釋為什麼這麼說,解釋原因。】。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馬克思為什麼說貨币推動商品是假象)1

商品總是在賣者方面,貨币是作為購買手段在買者方面【案:商品交換的結構:商品,在賣者方面。貨币,在買者方面,是作為購買收段。之所以強調是購買手段,因為貨币當然還有其他的職能。這裡隻是作為購買手段。】。貨币作為購買手段執行職能,是在它實現商品的價格的時候【案:這一句是關鍵句,是從前面的句子跳到後面的句子的橋梁。所以要格外值得注意。這句的意思,就是隻要把東西買到手,賣東西的人從買方手裡不僅交了商品而且收了貨币的時候,貨币的購買手段的職能才算是完成。當然,如果是打白條,那麼就不是購買手段了。因此,購買手段是有着嚴格定義的。作為購買手段的特點就是要支付現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錢才是購買手段。也可以叫流通手段。這個概念在此不是無謂的提到的。】。而貨币在實現商品的價格的時候【案:注意,馬克思在此繼續深入這商品和貨币交換的一刹那發生的事情。】,把商品從賣者手裡轉到買者手裡【案:貨币一方面讓商品從賣者手中到了買者手裡。】,同時自己也從買者手裡離開,到了賣者手裡【案:但是貨币本身也離開了原先的主人而到了新的主人這裡。在商品和貨币交換的一刹那,彼此都投靠了新的主人。】,以便再去同另一種商品重複同樣的過程【案:這種過程是可以重複的。】。貨币運動的單方面形式【案:貨币運動的單方面形式,注意。】來源于【案:注意,來源于。這是表示前後的關系。】商品運動的兩方面形式【案:商品運動的兩方面形式。而這個兩方面形式是根本的因素。貨币的單方面形式運動是衍生關系。這是典型的統一來源于對立的矛盾辯證法在商品和貨币流通領域的體現。】,這一點是被掩蓋着的【案:這一點是被掩蓋着的。馬克思再次提出一個假象的問題。下面解釋何以被掩蓋。】。

商品流通的性質本身造成了相反的假象【案:他首先指出是商品流通的性質造成的商品流通的性質是什麼呢?就是單調的重複這句是最為關鍵的核心。這句話開始引領下面的問題。注意這句話的段落性的結構上的指示作用。】。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馬克思為什麼說貨币推動商品是假象)2

商品的第一形态變化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貨币的運動,而且是商品本身的運動【案:就是我們賣東西到市場上去,而且是賣出去了,錢也到手了這個環節的特點。即商品和貨币都在運動。一個人帶着商品到市場,一個人帶着錢來市場買商品。從辯證法的角度看,這個開頭是兩個方面的因素,對立的雙方促成的後面的運動。或者說對立而後産生統一。】;而商品的第二形态變化表現出來的隻是貨币的運動【案:第二形态的變化。就是花錢去買東西。注意,這裡是“表現出來”的隻是貨币運動。在這裡貨币運動隻是一個表現的現象——馬克思把花錢去買東西看作是商品流通的現象,而且隻是貨币在運動,商品則不動。這是馬克思的看法。而我們一般不會想這麼細緻,一般不會注意到賣東西和然後拿着錢再去買東西不同,兩個行為不是完全可逆的行為。馬克思下面解釋為什麼買東西和賣東西這兩個環節構成不同。】。

商品在流通的前半段同貨币換了位置【案:這裡先從前半段,也就是賣東西開始寫。前半段是商品和貨币換了位置。】。同時【案:并列的關系。下面的話。】,商品的使用形态便離開流通,進入消費。[注:即使商品一再出賣(在這裡,這種現象對我們來說還不存在),它也會在最後一次出賣時,由流通領域落入消費領域,以便在那裡充當生活資料或生産資料。]【案:商品離開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這是另一面的特點。馬克思已經做了很好的補充,不再多說了。注意,商品已經離開流通領域了。】它的位置【案:強調商品離開後的位置。】由它的價值形态【案:貨币的價值角度的稱呼。】或貨币化裝所占據【案:是商品表現為貨币化裝,即表面是貨币,其實不是。】。商品不再是包在它自己的天然外皮中,而是包在金外皮中來通過流通的後半段【案:商品的心,貨币的皮。這裡說的很清楚,所謂的貨币此時,其實已經是商品的包裝,或者說是商品的代表,其實是商品在和商品交換。但是我們卻重視這個貨币的皮,而忽視了皮下的商品。當然,正因為角度不同,商品和貨币當然是兩個不同的角度,那麼在經濟危機來的時候,所解決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進一步說,最終的目的也不同。以貨币為經濟的動力,那麼貨币當然也是經濟的目标,如果我們以商品為交換的另一方面,那麼最終的結果也是商品實體。所以,内在其實很是不同。結果和原因本來也是統一的東西。特别強調,我這分開的小段落 的内容才是理解本問題的核心内容。】。

因此,運動的連續性完全落在貨币方面【案:這裡提出運動連續性完全落在貨币方面這個命題。但是,感覺還是有些突兀。所以得繼續往下看。馬克思這個看法是直到我們本次的發文結束後才可以明白。所以,讀到此處,糊塗也是正常的。其實如果反過來想,既然商品和貨币交換的實質就是商品離開這個流通,而貨币占據這個商品的位置,而貨币還會接着在和下一個商品交換,那麼貨币的運動确實是連續的,由于商品來一個和貨币交換就被貨币踢出去,來一個就被踢出去,那麼确實,隻有貨币在不停地和商品進行交換。】;這個運動對商品來說包含兩個對立的過程【案:商品換貨币,貨币換商品,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點馬克思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但作為貨币本身的運動卻總是包含同一個過程,就是貨币同一個又一個的商品變換位置【案:貨币本身的運動是同一個過程。兩者不同。前者包括兩個過程,而貨币這個過程是同一的,同一,就是完全一樣。這句話同前面的話是用分号隔開的,按邏輯這應該是個并列的關系。前面提到貨币運動的特點,這裡又強調了商品交換的第一個階段和後一個階段的不同。注意的是,貨币參與到同商品交換的過程,其實在商品交換的第一個階段就出現了。賣麻布的人必須同有錢的人才能發生交換。這點馬克思其實已經提到了。因此,就是從最開始來看,商品和貨币交換的過程也是不同的。商品交換要完成兩個彼此對立的過程才能完成一個整個的交換過程,而貨币隻需要和商品交換把商品踢出位置去就行了。那第一匹麻布也是被那個不知名的拿着錢的人的錢給踢入消費領域而離開商品流通領域的。】。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馬克思為什麼說貨币推動商品是假象)3

因此【案:結論。】,商品流通的結果,即一種商品被另一種商品所代替【案:商品流通的結果是一種商品和另一種商品交換,而不是貨币和商品交換。這是馬克思關于商品流通結果的定義。】,似乎并不是由商品本身的形式變換引起的【案:這其實就是說商品流通是由商品本身的形式變化引起的。具體的實物的商品形式和貨币的形式的變化 。注意,商品流通這種情況,在馬克思看來是商品的兩個形式的變化的結果。對立統一的關系,裡面已經前在包含了形式的變化和内容的統一的這對矛盾。這正是《金剛經》裡面說:“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大量地提出了現象和本質的矛盾問題。而西方經濟學的根本特點就是忽視了這個問題。沒有區分經濟現象和本質。】,而是由貨币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引起的【案:貨币的流通手段。貨币具有這種流通手段的職能。】,似乎正是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币使本身不能運動的商品流通起來【案:似乎商品不能動,注意馬克思這裡提到的“似乎”,其實是能動的嘛。不能動怎麼交換呢?所以馬克思說貨币推動商品交換是個假象。但是我們的大衆輿論在普遍缺錢的時候,就忘了商品也是可以動的,是兩個商品進行交換。】,使商品從把它們當作非使用價值的人手裡轉到把它們當作使用價值的人手裡【案:出售者是非使用價值,使用者是需要使用價值的。其實這也正是我們,當然社會上有人呼籲,對于普通日常生活必需品,應該考慮無常免費發放,從而完成其使用價值的功能。所以,貌似看西方的福利制度好,是純粹的社會制度設計,或者說認為給老百姓福利,乃是一種養懶漢的行為,其實,這都是不對的,商品的最終作用就是為了消費的。我們長期對農民實行剪刀差,現在對其回報以直接使用勞動産品,有何不公平嘛?何以就成為養懶漢呢?現在的大數據,完全可以統計人們現在的日常消費需求是多少,從而計劃生産和分配 了。我們要知道的是商品完成了其使用價值的消費使用才是社會進步的基礎。而現代社會的經濟危機的根本就是使用價值得不到正常的使用。而人們也隻有在滿足其基本需求之後才能進行創造社會财富的更高級的活動。這句是貨币和商品交換的兩個極:非使用價值的人和使用價值的人。】,并且總是朝着同貨币本身運動相反的方向運動【案:貨币和商品的運動方向。整個這句話都是馬克思對貨币驅動論的描述。】。貨币不斷使商品離開流通領域,同時不斷去占據商品在流通中的位置,從而不斷離開自己的起點【案:這是貨币運動的整個過程。這句話再次回到上一段的末尾。這才是我們真正買東西的内幕。】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馬克思為什麼說貨币推動商品是假象)4

因此【結論。總結性的。】,雖然貨币運動隻是商品流通的表現【案:貨币運動是商品流通的表現。這是馬克思的結論。事實上人們也會有這種認識:生意不好做。其實就是這個看法的庸俗小店主的視角的結論。他們在缺錢論之外也會這麼說的。】,但看起來商品流通反而隻是貨币運動的結果【案:再次強調是看起來,而不是真的。】。[注:“它〈貨币〉除了産品賦予它的運動之外,沒有别的運動。”(列特隆《就價值、流通、工業、國内外貿易論社會利益》第885頁)]【案:馬克思的這個引述卻是很利索而清晰。所以,我們現在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的商品不能進行實質的交換,才導緻貨币緊張。所以,問題的核心要從這個方面去看。既然是商品沒有實現其使用價值,那麼部分情況下,直接賦予商品的使用價值以實際的實用功能,自然是解決目前困境 的一個辦法。不應該被否定。其實社會也正在這麼做,比如各種的代金券,增加養老金,補貼等等。隻不過在全局性的經濟危機出現,這種零敲牛皮糖的做法,不能解渴,規模是實在太小了。其實我們日常的生活需求都是一定量的,給你100個雞蛋,你吃的進去嗎?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馬克思在本部分就是貨币流通的開頭就寫到商品流通的形式;W——G——W,是個循環,但是是價值循環,而本循環卻排斥貨币。這個貨币走着的卻是一條似乎是無限的直線。馬克思到此介紹了商品的貨币流通形式的兩個方面:循環的方面和非循環的無限發展的方面。這兩個方面是有交集的。似乎是圓形切線于一條直線。

另一方面,貨币所以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隻因為貨币是商品的獨立出來的價值【案:提出貨币具有流通手段職能的根本原因。這裡雖然是作為價值獨立出來了,但是還是商品。這其實是對前面的商品包裝成貨币的這個說法的具體化。】。因此,貨币作為流通手段的運動,實際上隻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運動【案:這是二者關系的正确表述。換言之,這是貨币流通手段的另一個解釋。注意,這裡提到的是形式的運動。】。因而這種運動也必然明顯地反映在貨币流通上【案:再次回歸到貨币流通這裡。我感覺是為了強調而進行的重複。】。例如,麻布就是先把它的商品形式轉化為它的貨币形式。然後它的第一形态變化W—G的終極,即貨币形式,成為它的第二形态變化G—W(即再轉化為聖經)的始極【案:這個結構在前面都提到了。此處是為了再熟悉理解現在這個觀點。确實馬克思的這個貨币驅動經濟是假象的看法不好理解。】。但這兩個形式變換的每一個都是通過商品和貨币的交換,通過二者互相變換位置而實現的【案:賣麻布的時候,就隐藏了拿錢買麻布的人了。】。同一些貨币作為商品的轉換形态來到賣者手裡,然後又作為商品的絕對可以讓渡的形态從他的手裡離開【案:所謂的東西賣掉,其實就是商品的形态發生了變化。這樣的看法馬克思在前面也提到過了。】。這些貨币變換位置兩次。麻布的第一形态變化使這些貨币進入織布者的口袋裡,麻布的第二形态變化又使這些貨币從那裡出來【案:貨币變換兩次位置。】。這樣,同一個商品的兩個互相對立的形式【案:商品——貨币;貨币——商品,兩個形式。】變換【案:變換。】就反映在貨币的兩次方向相反的位置變換上【案:貨币的位置的變化。】。

為什麼說貨币的出現加深了商品經濟的矛盾(馬克思為什麼說貨币推動商品是假象)5

反之【案:注意這個提示。】,如果隻有單方面的商品形态變化【案:單方面的形态變化,其實就是真正意義的商品去促動經濟。商品去買東西,可以這麼簡單理解。】,不論單是賣或單是買,這個貨币就隻變換位置一次【案:這句話是核心,是重點,是答疑解惑所在。我們日常生活消費去超市買菜就是這個邏輯。】。貨币的第二次位置變換總是表明商品的第二次形态變化,表明又由貨币轉化為商品【案:這是在商業場合上。不是我們日常消費。所以貨币還會再去買商品,作為原料進行出售。也就是說隻要是在商品流通的整個環節中,或者說隻要難你的錢是在做生意,那麼你 的錢就會再次買東西來賣。這是必然的。】。同一些貨币反複不斷地變換位置【案:直接的結果就是不停地反複換位置。】,不僅反映一個商品的形态變化的系列【案:隻做單一商業。】,而且反映整個商品世界的無數形态變化的交錯聯系【案:各種的買買買。生産企業,工業會買很多原料。這樣就形成了複雜的交錯的關系。】。不言而喻,這一切隻适合于這裡所考察的簡單商品流通形式【案:大的限定。到此,才算是把商品流通的的貨币流通手段的概念解釋完。接下來就是要讨論貨币量的問題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