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普法講普法答案

學普法講普法答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6 21:19:43

中文"法"字的來源,古代曾有神獸決獄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部落聯盟生息在黃河流域。該部落聯盟首領舜委任臯陶為司法官。臯陶正直無私,執法公正,非常受人愛戴。他在處理案件時,若有疑難,就令人牽出一頭神獸,該神獸名廌,又名獬豸。

《異物志》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一角,性忠,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

漢代王充《論衡·是應》說:"鹿者,一角之羊也,情知有罪,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斯蓋天生一角聖獸,助獄為驗。"此獸似羊非羊,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也有人說它同麒麟相像。它的頭上長着一支獨角,鋒利無比,故又俗稱獨角獸。獬豸有分别罪與非罪的本能,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見人争鬥時,用它的一隻角向無理、有罪的一方觸去,是非曲直,立見分曉。這就是中國古代的神明裁判。--所謂神明裁判,就是借助于神的力量和方式來考驗考察當事人,以确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無罪的原始審判方式。神明裁判使訴訟裁決及其形式披上神聖的外衣,使人誠心信服。

學普法講普法答案(普法教程第一章)1

古代中國法又往往與律通用,"律之與法,文雖有殊,其義不也。"(《唐律疏義》)據史籍記載,商鞅變法,改法為律。從此"律"字廣泛使用,其頻率高于法,中國古代法典大都稱為律,如秦律、漢律、魏律、晉律、隋律、唐律、明律、清律,隻有宋代稱刑統,元朝稱典章。《說文解字》說:"律,均布也"。段玉裁注疏說:"律者,所以範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故曰均布。"管子說:"律也,定分止争也。"律原為音樂之音律,音樂隻有遵守音律,才能和諧,否則雜亂無章。均布是古代調整音律的工具,以正六音,木制,長七尺。

律後來引申為規則、有序,範天下之不一而一,成為規範所有人及其行為的準則,即規範天下千差萬别的所有人所有事而趨于整齊劃一(統一、協調)。《史記?律書》說:"王者制事立法,物度有軌,壹于六律,六律為萬事之根本焉。"丘浚說:"臣按律之名……凡度之長短、衡之輕重、量之多寡,莫不于此取止,律以着法,所以裁判群情,斷定諸罪。"(《大學衍義補》第120卷)

最早把"法"、"律"二字聯在一起使用的是春秋時期的管仲,他說:"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又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滅六國,"法令由一統",二世用趙高,早法令,"更為法律"。(始皇本記)後來漢代晁錯曾經說:"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後漢書》有"臯陶造法律"等說法。但總的說來,"法"、"律"兩字是分開使用的,直到清末民初是才被廣泛使用。

除了上述幾字與法字有關外,古代作為社會規範的"禮",也是法律,與法有一定的聯系。當然,禮不是訴諸刑罰的。

古代漢語中"法"的含義是複雜的多樣的,其中最為主要的意義是:(1)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統一,是一種規範、規則、常規、模範、秩序。(2)法具有公平的意義,是公平斷訟的标準和基礎。(3)法是刑,是懲罰性的,是以刑罰為後盾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