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 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隻在目前。
注釋: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覺”或“智”,舊譯也作“道”。指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頌的歌詩稱為偈。菩提偈,即诠釋佛教教義的歌偈。
(2)樹:這裡指菩提樹,意譯為“覺樹”或“道樹”。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證得菩提,覺悟成道,故稱此樹為菩提樹。但這種樹的本名是什麼,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據說南朝梁時僧人智藥曾把這種樹自天竺移植中國。《雷州府志》記載:“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瓊山縣則把這種樹所結的果子稱為金剛子。這種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繞樹行禮。今廣東省曲江縣南華寺藏經閣旁左右兩側,各有一棵菩提樹。”
品讀更多經典古詩詞,歡迎關注唐詩宋詞品讀
每天推送經典古詩詞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君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古詩詞,修身養性,傳承經典,諸君,約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