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垃圾分類的意義,我們首先得清楚的知道什麼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并不止是其字面意思上的簡單的将垃圾分品類投放,其完整内涵是将垃圾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标準進行分門别類的投放、儲存和搬運,以達到廢物利用和物盡其用的效果。
工人對垃圾進行分類
而要探讨垃圾分類的意義,我們需要從環境、社會、經濟三個方面來分析。
環境方面,垃圾分類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的優點:
減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采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萬畝土地,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可達60%以上。
廢棄物品占地廣
減少污染。垃圾填埋場及其周圍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镉等有毒的物質對人類産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廢塑料導緻農作物減産,抛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緻動物死亡等危害。變廢為寶。
垃圾“污染”了海灘
減少資源浪費。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面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産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采20噸鋁礦。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産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制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就是資源。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分類收集好的啤酒瓶也能成為資源
社會方面,垃圾分類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的優點:
減少城市拾荒者。目前,我國垃圾回收多為受自身經濟利益驅動垃圾無序回收,大量的拾荒者湧入城市回收垃圾多為選擇性的回收,結果不可避免地抛棄一些有價值的物質。這些拾荒者也對城市的市容市貌産生影響,他們大多存在着生活貧困、文化程度低、衛生意識不足以及法制觀念差的問題。做好垃圾分類,從而減少城市拾荒者,并不是指讓拾荒者們無法靠拾荒繼續生存,改變他們的生存方式,而是指在政府大手的助力下,拾荒者改變原有的工作模式,成為回收、分類、再利用資源的管理者。
城市中的小拾荒者
化解鄰避效應。鄰避效應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如垃圾場、核電廠、殡儀館等鄰避設施)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産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從而激發人們的嫌惡情結,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即采取強烈和堅決的、有時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甚至抗争行為。做好垃圾分類是化解“鄰避效應”的必然要求。
垃圾場周圍無人群居住
提高個人文明。垃圾分類是個人文明的培養基。個人文明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具體的實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也需要人人盡責。
人類文明的象征
經濟方面,垃圾分類産生的經濟價值遠超于垃圾混合收集節省的分揀與回收成本。
馮思靜,馬雲東二人以北京市2002-2004年的垃圾成分為例, 運用經濟數學方法建立垃圾分類收運效益模型, 對混合收集和分類收集模式進行經濟效益分析與評價, 從而得出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是可行的, 是從源頭治理垃圾, 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有效方法。
按科學家内貝爾在《環境科學》一書中針對垃圾分類是否經濟的問題提出的公式, 即:
重複利用的損益 = 回收物資的價值 取代其他方法後節省下來的費用 - 分類收集和回收的費用。
馮思靜,馬雲東二人在該例案中發現, 實施分類收集方式後, 可重複利用的損益為194897.7萬元, 實施混合收集方式後由于不存在回收垃圾帶來的效益和分揀費用, 隻存在運輸和最終處理費用, 因此在混合收集方式裡不存在可重複利用的損益。
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自己的财富
綜上分析,垃圾分類是我們應該做到也是必須做到了,不論這會花費我們多長時間,多少精力,垃圾分類都是我們堅定不移要去實現的!
參考文獻:
[1] 宋衛佳,劉思烨,吳佩師.社會治理視角下城市垃圾分類問題探究[J].老字号品牌營銷,2021(07):43-44.
[2] 金淩昕.拾荒者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J].大衆标準化,2021(05):130-132.
[3] 劉建國.垃圾分類的重大意義、曆史使命與推行路徑[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9,21(5):7-10.
[4] 馮思靜,馬雲東.我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的經濟效益分析[J].江蘇環境科技,2006,19(1):49-5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