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最後一天?“鬥指東南,維為立夏”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我們迎來夏天第一個節氣——立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立夏節最後一天?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我們迎來夏天第一個節氣——立夏。
如果說春天是播種,夏天便是生長。在這個明媚的時節,草木和農作物都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的綠,更為飽滿、層次更為豐富,滿目繁茂,萬物并秀。
【餞春·夏日才露尖尖角】
立夏,一年中的第七個節氣,與立春、立秋、立冬并稱“四立”。“立”,代表着季節的轉換與過渡。雖然立夏從天文學上拉開了夏天的序幕,但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并沒有開始真正的夏天。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如果一個地方的滑動平均氣溫在連續5天都達到或超過22攝氏度,就判定該地入夏。立夏到來時,我國隻有南方部分地區的氣溫達到這一标準,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攝氏度之間。
我國古代把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蝼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這一節氣,可先聽到蝼蛄在田間鳴叫,聒噪着夏日來臨;接着躲藏在地下的蚯蚓也耐不住掘土而出;王瓜的藤蔓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廣袤大地各類瓜果謝花結果,生機勃勃。
立夏之後,日照漸長,氣溫升高,雷雨增多。“五一”假期以來,西北、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回升明顯,讓大家感受到溫暖的夏日氣息。
【迎夏·萬物至此皆長大】
春争日,夏争時。節氣裡蘊含着傳統的農時智慧,至今仍是我國農民安排生産生活的重要依據。
立夏時節,“萬物至此皆長大”,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水稻栽插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大忙季節。
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祈願豐收。而在現代,人們則用更加科學的田間管理應對時節變化。
吉林省近日天氣轉暖,稻農們也忙碌起來。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建國村大農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内,育苗大棚裡滿是綠油油的稻苗,幾個稻農正把大棚兩側的棚膜打開通風。村頭水田裡,幾台拖拉機正牽引着旋耕機進行整地作業。該合作社負責人李英斌說:“今年合作社将種植2000多畝水稻,再有幾天就可以插秧了。”
在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臨江鎮勝利村,400多畝曾被撂荒的土地如今已被流轉為玉米種植基地。立夏時節,今年4月初播下去的種子已長出二三十厘米高的玉米苗。正值作物生長旺盛期,田間地頭,農戶們正忙着施肥、除草。
由于氣溫回升、降水漸增,此時也是農作物病蟲害多發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撫甯區茶棚鄉一處小麥種植基地,兩台無人機在麥田上空勻速飛行,旋翼轉動産生的強大氣流推動藥液呈霧狀散開,均勻落在小麥葉面上……
農民在勞作的同時,也期待着辛勤耕耘的饋贈。
【祈願·向陽而生向未來】
在民間,立夏有“鬥蛋”“稱人”等習俗。人們認為立夏時吃蛋可以增強體質和耐暑,孩子們之間還會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地進行鬥蛋遊戲。立夏當天,我國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們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吃過“立夏飯”,人們會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鈎懸凳,大家輪流坐上去。司秤人一面稱人,一面講着吉利話。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
不管是哪種形式的習俗,無不寄寓着美好祈願——生命在這生機勃勃的季節能夠絢爛綻放。
立夏前一天,恰逢五四青年節。新時代中國青年在平凡崗位上奮鬥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砺……他們的人生旅途猶如行至立夏,絢爛的未來正徐徐展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人,必将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循夢前行。
今天,“五一”假期剛過,各行各業工作者再度奔忙在各自崗位上。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科研一線……疫情當前,縱使困難重重,他們仍不懼挑戰,向陽而生。
每一個追夢的姿态,都将被定格為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澆灌出未來。在這萬物的“青年節”,讓我們向陽而生,共赴美好未來。
(記者黃垚、郭雅茹、薛欽峰、周穎)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