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空巢老人的心酸生活

空巢老人的心酸生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9 17:10:52

人的人數将會增至2億多。也就是說,現在所有的老年人中,有近9成,以後都可能是空巢老人!

老之将至,這些現實很殘酷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曾用“代際剝削”來描述很多老年人的現狀,說他們年輕時,拼命為下一代張羅着蓋房子、娶媳婦、看孩子,一旦完成了人生任務,喪失了勞動能力,無論物質還是情感,得到的反饋都少得可憐!在被榨幹所有價值之後,老人就好像變得一無是處,隻能等死了。這樣的無奈和心酸,終究會籠罩在每一個老年人的心頭。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問答:是不是人老了,子女都不會要老人了?其中一個高贊的回答讓無數網友淚目。

空巢老人的心酸生活(這些現實很殘酷)1

回答的人叫李大林,是位醫生,他說,他曾經收治過一位83歲的老奶奶,老人有3個子女,都不在身邊,和87歲的老伴相依為命。由于年老多病,兩位老人基本上都喪失了自理能力,雖然一個是退休工人,一個是退休教師,都有醫保、有退休金,可生活無人照料,過得一塌糊塗。

老奶奶身體不好,走幾步路都要喘半天氣,衣服雖然比老爺爺幹淨些,但因為拖着病體,身上總帶着一股子尿味。由于住的遠,兩位老人每次到醫院看病,除了要相互攙扶着坐公交,下了車還要走個幾百米的爬坡路才能到。

其實老兩口不差錢,但出租很少在他們住的地方出沒,他們也不會用智能手機,打不到網約車,加上社交範圍狹窄,幾乎和社會脫節了。沒有兒女在身邊,你很難想象他們過得多麼艱辛。

有一天,這位醫生終于忍不住了,就問他們:“你們的子女呢?”老爺爺瞬間情緒崩潰,哽咽着說:“一個兒子在上海,兩個女兒在成都,另外一個在廈門,一年就回來一次,平時也很少打電話……”87歲的老人哭得像個孩子。

《樓下的鄰居》,看完淚流滿面

再與大家分享一個非常現實又感人至深的故事——《樓下的鄰居》,作者左世海:

門鈴響了,我打開門,一位七八十歲、身子佝偻的老太太站在我面前。

“我是你樓下的鄰居,剛搬來不久。”未等我說話,老太太自我介紹道。

“哦,您有事?”我疑惑地問。

“其實,也沒多大的事。”老太太望着我,繃着臉道:“我一人在下面住着,正準備睡覺,突然聽到樓上隆隆聲特别大,吓了一跳,就上來看看。”

我帶着歉意的笑說:“對不起,白天有事耽誤了,拖到晚上才洗衣服,洗衣機的噪音影響您休息了,以後我們一定注意。”

“哦,行吧,沒事就好。”老太太轉身離去。

第二天晚上,我正在廚房收拾碗筷,門鈴又響了,來的還是那位老太太。

她一臉憂慮:“别看我年齡大了,可耳朵還好使。剛才我聽見樓頂一直咚咚響個不停,好像還有摔盤子摔碗的聲音。我膽子小,夜裡一有響動心就懸着睡不着,隻好又上來看看。”

“實在不好意思。”我趕緊道歉,“我家熊孩子在屋裡亂跑,碰掉了桌上的兩個碟子,讓您受驚了。”

“沒事就好,小孩子皮一點也正常。”老太太說着,轉身離去。

本以為事不過三,可第三天晚上,老太太又來了。和之前一樣,她站在門口,不等我說話就開始唠叨:“你家有客人?我剛才聽見樓上音樂聲很大,還有人在唱歌。”

“是這樣的。”我解釋道:“過幾天我要參加全縣青年歌手比賽,有幾個音節把握不準,教練讓回家多練唱一會兒,想不到又驚擾您了,實在抱歉。”

“哦,這是正事,應該好好練習。現在練得咋樣?”這次老太太沒走,笑眯眯地問我。

“感覺比白天好多了。”

“那就好。不行你再多練一會,反正我孤老太太一時也睡不着。”

“好幾次吵到您,真不好意思。要不這樣,您留個電話,以後晚上我要洗衣服,收拾家挪動家具什麼的,提前給您打個電話通通氣,免得您老懸着心,又往樓上跑。”

“好呀,平時也沒人給我打電話,正悶得慌。”

從此,我和家人夜裡盡量不搞大動靜,什麼東西都輕拿輕放,還不時給老太太去個電話:“我家孩子晚上要練一會兒鋼琴,不會影響您吧。”

“我今晚要用洗衣機了,請您多擔待。”

“我訂的新書櫃送到了,需要安裝,可能動靜大些。”

……

起初,我隻在電話裡和老太太簡單交流幾句。

後來時間長了,會多說一些,問候幾句或拉拉家常。

一次,老太太主動打電話過來,問我咋好多天不洗衣服。再後來,不管有事沒事,我們每晚都像老朋友一樣通個電話,天南海北聊一會兒。

那天我加班,回來已經很晚,照例給老太太打電話,卻無人接聽。

這是獨居老人,我很警覺,立即下樓敲門,還想着如果敲不開是不是就得報警。另一戶鄰居聞聲開門,說老太太上午在樓門口曬太陽時突發急病,被聞訊趕來的兒子送進醫院。

第二天晚上,我猶豫再三,還是撥通了老太太的電話。

電話被人接起,傳來一個男子沙啞的聲音:“是梅姨嗎?我媽走了。她臨走時說,讓我晚上等您的電話,代她說聲謝謝,感謝您在電話裡陪她度過一個個孤獨的夜晚。”

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老之将至,這些風景該銘記

社會越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即便是骨肉至親。很多獨居老人,都在孤獨中煎熬,直到無聲無息的離開。更可怕的是,這可能就是我們即将面臨的未來。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該怎麼做呢?

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的長篇小說《天黑得很慢》給出了答案。這是中國首部關注老齡社會的長篇小說,以家庭陪護員的視角,反映了老齡社會下的養老、就醫、再婚、兒女等問題,既寫出了人到老年之後的病痛和孤獨,也寫出了人間自有真情在。作者以《天黑得很慢》為名,寓意人老也是個漫長的過程。

文中寫道:許多老人說來什麼都懂,其實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還沒做好面對這段路的準備。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我們應該提前了解,然後銘記……

第一種風景

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

這段路程,父輩祖輩大都離你而去;同輩多自顧不暇;晚輩有自己的事忙,即便妻子或丈夫,也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隻有空蕩蕩的日子。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品嘗、面對孤獨。

第二種風景

社會關注度越來越小

不管以前事業如何輝煌,如何有名氣,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老頭或老太。聚光燈不再照着,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欣賞後來者的熱鬧與風光,并做到不忌妒和抱怨。

第三種風景

前行路上險情不斷

骨折、心腦血管堵塞、腦萎縮、癌症等,都可能來拜訪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學會與它們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保持良好心态,适當運動,是你的任務,要勉勵自己不斷努力。

第四種風景

準備重返幼年狀态

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最終還是要回到原點——床,去接受别人的照料。所不同的是,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我們準備走時,不一定有親人照料。即使有親人,有的也遠不如母親,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護理人員。你得低調,甚至得感恩。

第五種風景

沿途的騙子很多

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口袋裡有些積蓄,于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短信、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總之,一門心思想把錢掏空。對此,你得提高警惕,捂緊錢包,别輕易上當,把錢花在刀刃上。

第六種風景

善待你的老伴

說話多些溫柔體貼,多關心對方,他(她)将是你人生的最後一筆财富。年過60歲,指望兒女不行,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最後還是老夫妻相依為命。都這把年紀了,誰也不會再變心,隻有怕失去對方。

面對衰老,我們都是一無所知的孩子,未知的人生旅程該如何走,你是不是覺得迷茫?請記住,人都有一老,變老并不是悲慘的事,就像夏季天黑得很慢,這段路沿途的風景,隻要我們提前了解、銘記在心,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泰然處之。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空巢老人的心酸生活(這些現實很殘酷)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