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腎性貧血,那可是咱們腎友的“老熟人”了,作為慢性腎病(CKD)最常見的并發症之一,腎性貧血不僅是CKD 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還會加速CKD的進展,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顯著影響生存質量。那麼這讓人頭疼的“家夥”,咱們該怎麼對付才好呢?
由于腎性貧血在我國始終呈現“兩低”的疾病現狀:即低治療率和低達标率,也就是說,咱們腎友普遍對貧血的知曉率低,知曉的腎友中也有不少存在着治療不達标的狀況,所以首先,盡早了解腎性貧血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咱們可以通過以下指标來判斷:
1.血紅蛋白濃度(HGB)。HGB是判斷貧血的主要指标。針對腎友們,《腎性貧血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 修訂版)》建議HGB靶目标應穩定在110 g/L~130 g/L,一般成人血紅蛋白<110g/L即為貧血。
2.血清鐵蛋白。作為鐵的主要貯存形式,血清鐵蛋白是人體含鐵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複合物,是目前診斷隐性貧血最早最準确的指标,其正常參考值:男性為15~200μg/L,女性為12~150μg/L。當鐵蛋白降低,則提示貧血可能已發生。
轉鐵蛋白飽和度為血清鐵與轉鐵蛋白結合能力的比值,也是判斷貧血的重要指标,正常範圍一般在20%~55%之間,建議腎友們日常應将其控制在20%以上。
如果覺得看三個指标比較麻煩,可以血紅蛋白值為主要依據。建議CKD1~3期腎友,至少每年測量血紅蛋白1次;CKD4~5期,未開始接受透析治療的腎友,至少每6個月測量血紅蛋白1次;CKD5期和透析腎友,至少每3個月測量血紅蛋白1次。
至于腎性貧血的治療,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用藥、飲食、輸血以及透析治療,咱們重點來看看前兩類。
在藥物方面,促紅細胞生成素和鐵劑是最為廣泛應用的兩種,其中,鐵劑補充的方法有兩種:口服與靜脈輸注,研究發現,針對非透析的CKD患者,口服鐵劑似乎是更安全的方法;而針對透析患者,采用靜脈注射鐵劑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具體的用藥方案需遵醫囑而定。
在飲食方面,優質低蛋白飲食原則要求蛋白質的攝入達到允許範圍的上限。此外還要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及維生素C、D等,注意選擇含鉀低的食物,以免升高血鉀、加重病情。
由于咱們腎友大多為缺鐵性貧血,所以補鐵也必不可少,含鐵豐富的食物有牛肉、羊肉、豬肉、雞蛋、木耳、紅棗、葡萄幹等,同時也要注意葉酸的補充。
有腎友可能要問了:常聽說某些食物有補血的功效,比如阿膠、紅棗等,這類食物能拿來治療腎性貧血嗎?
咱們要分清一個概念,與補血對應的是血虛,這是從中醫角度來講的,而貧血則是從西醫角度講的,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受損、失血過多、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均會導緻紅細胞數量減少。所以貧血不是要補血,而是要補充鐵、促紅細胞素等。因此通過食用補血的食物并不能達到治療貧血的功效。
總而言之,腎性貧血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希望腎友們都能做到提前預防、盡早發現、盡快治療以及長期随訪,不給這個“壞家夥”耀武揚威的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