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韓信故裡景點簡介

韓信故裡景點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5:30:27

漂母的懿德,韓信的智勇,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組成部分,千秋景仰。

韓信故裡景點簡介(走進韓信故裡)1

西漢“戰神”韓信,是我青少年時期崇拜的偶像,他與蕭何、張良并稱為“興漢三傑”。當年我插隊之地——淮北泗縣,離淮安近在咫尺,坊間流傳着諸多有關韓信的神奇故事。爾後我讀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時頗為感慨,受得起“胯下之辱”的壯士,才是能屈能伸的真大丈夫矣!韓信雖遭呂後所害,仍不失為頂天立地的英雄。我一直想去韓信故裡考察。終于有幸在古稀之年冒着罕見的連日酷暑,走進了韓信故裡。

韓信故裡如今一片繁華,在市中心可見以韓信命名的道路及塑像,故鄉人民沒有忘記這位古代“戰神”。一條千年古運河依舊在市中心流淌,河面寬闊,水質清澈,千舟競發,南北穿梭。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欲北上與齊晉争霸,在此開鑿了邗溝這條中國最古老的運河,爾後曆代都有重修,是南北大運河中的重要樞紐,古渡漕運博物館展現了昔日的盛景。

據說韓信少時曾居淮陰故城官巷老街,于是我們一行來到官巷。或許受到疫情和炎熱天氣的影響,不寬的街面顯得冷清,僅有一家食品店開着,一位老婦人正做着特色糕點。店鋪的斜對面,有淮安市人民政府所立的“韓信故裡遺址”碑,碑側是一條鋪着石闆的古巷道,經過一座磚砌拱門樓,一直通往禦碼頭。聽聞韓信少年時曾在此處垂釣,千古流傳的“漂母飯信”就發生在這裡。拱門樓的門額上,“韓侯故裡”四個斑駁大字清晰可見,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就是在禦碼頭登陸的。官巷老街原有一塊石碑,上面镌刻着“古楚淮陰”四字,已移至淮安市中心。走在官巷老街,古運河、古巷道、拱門樓、禦碼頭……似乎都在提醒人們,這裡是養育大軍事家韓信的故土。

韓信少時曆經磨難,苦楚相伴。他是國破家亡後出生的遺腹孤子,十餘歲失去相依為命的慈母;寄居櫻桃莊,遭高莊主冷言逐之;寄食南昌亭,亭長妻辱之;寄身淮陰時,莽屠胯下侮之……這一切遭遇令孤立無援的韓信,變得性格孤傲,内斂憂郁。掙紮在饑餓貧困邊緣、背負國仇家恨的鐵血青年韓信,彷徨苦悶無奈,孤傲自卑并存。在從軍過程中,他也處處遭人歧視,後來有幸遇到知音蕭何,終于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逼迫項羽自刎烏江等,其卓著戰績堪稱世界戰争史上的奇迹。韓信為開創兩漢四百多年的基業立下了豐功偉績。南宋哲學家、文學家陳亮說:“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唐宋八大家的排定者、明散文家茅坤稱其為“兵仙”。

在韓信的身後,站着一位偉大的女性——“一飯千金”的“漂母”,她是中國古代知名度最高的“三母”之一,我覺得她比孟母、嶽母更難能可貴。漂母替人漂洗衣服,與韓信毫無血緣關系,她對韓信展現的是淳樸寬廣無私的人間大愛。當年漂母賜飯,讓饑寒交迫的韓信内心感動,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誰知漂母竟大怒:“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短短一句話,影響了韓信一生,激勵着一代英傑自立自強。我常想,一個鄉間婦人,竟然有如此非凡的眼力,在韓信漂泊之際,不僅賜飯,還給予教誨;漂母的過人識才眼力,可以說在劉邦之上,堪稱伯樂與良師也。韓信被封為楚王後,衣錦還鄉,首先找到的是漂母,贈千兩黃金,漂母拒納不受。漂母的樂于濟貧、不圖報酬,實為千古道德典範。漂母去世後,韓信命令十萬大軍,一人一兜土,将漂母墓堆成一個大墓,可見韓信也是厚道報恩之人。

漂母墓直徑50米,高20米,為蒼翠山丘,拔地而起,顯得格外壯觀。墓上兩塊不大的石碑被野草掩蓋,撥開才發現為清官府所立“嚴禁取土”告示碑。漂母墓古已有之,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淮水》記載:“淮陰故城東西兩冢,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數百步,高十餘丈。”

漂母祠為四合院,堂廳中央有穿着素衣、慈祥地俯視衆人的漂母塑像。雖然史書上對漂母的記載不多,甚至連尊姓大名也未知,但這并不妨礙人們對她優秀品德、高尚情操的贊賞及口口相傳。

風雨洗禮,轉眼千年。乾隆年間,翰林學士錢大昕行經淮陰時寫下的《漂母祠》雲:“一飯且知報,甯忘推食恩?少年輕國士,老母識王孫。惠此千金重,名将百代存。娥姁亦巾帼,鐘室淚空吞。”漂母的懿德,韓信的智勇,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組成部分,千秋景仰。

(錢漢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