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沒有人不喜歡收集保溫杯吧!看見漂亮的杯子,人人都有把它買回家的沖動。但是不得不承認,保溫杯的銷售市場非常混亂。商家貼出的所謂“參數”,非常能夠迷惑人。
踩的坑多了,也就有了經驗。保溫杯裡最沒用的參數,就是下面這4個——沒必要見到就跑,但一定不要為了這些參數多花錢!
【壹】316不鏽鋼在網上買過不鏽鋼的人應該都知道:付款的時候會有兩個選項,一個“304不鏽鋼”,一個“316不鏽鋼”。其它地方都一模一樣,僅僅是材質不同,價格少則相差十幾元,多則相差四五十元。
真的有必要加錢選316不鏽鋼嗎?我的建議是:沒必要!
僅從耐腐蝕能力上來看,316不鏽鋼的确更勝一籌。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真的有必要選更好的不鏽鋼嗎?
生活中常見的飲品,都不足以腐蝕304不鏽鋼,完全沒必須進行升級。而且316不鏽鋼比較軟,刷的時候很容易刮花,導緻保溫效果下降(後面會解釋為什麼刮花會影響保溫效果)。
至于牛奶、碳酸飲料這一類腐蝕性較強的飲品,哪怕是316不鏽鋼也不保險。如果你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那要選的就不是不鏽鋼的種類了:推薦陶瓷内膽保溫杯。
外面一樣都是不鏽鋼,隻是在内膽上做了一層陶瓷塗層。陶瓷的穩定性更高,想裝什麼就裝什麼,用起來比所謂“316”放心多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316不鏽鋼,要麼用不着,要麼不夠用,所以不要選。
【貳】n層介紹很多不鏽鋼保溫杯詳情頁上,都有類似于下面的這張圖▼
乍一看挺唬人的是不是?保溫杯有這麼多層外殼,一看就不一般。
但其實仔細看看就發現了,這裡面有用的部分,隻有内膽、真空層和外殼。其它的部分,不過是裝飾而已。
而且層數多,什麼都代表不了。層數多就能讓保溫效果更好嗎?并不是,後面我會解釋。層數多就代表結實嗎?我曾經買過8層的,還不是一樣容易掉漆。
歸根結底,層數多,僅僅是宣傳起來好看而已。看看就算了,别太較真。
【叁】“智能”杯蓋越來越多的保溫杯,挂上了“智能化”的頭銜。可惜絕大多數的“智能”保溫杯,都不是真正的智能。
它們隻是在杯蓋上裝了一塊顯示屏,在杯蓋内部裝了一個小型的溫度傳感器。通過傳感器測溫,顯示在蓋子外面的屏幕上。
一方面,這種程度的“智能化”根本算不上智能。另一方面,這種小型溫度傳感器的準确率極低,因為杯蓋接觸不到水,所測量的溫度僅僅是杯内空氣溫度而已。
真正的智能保溫杯,應該具有更多功能。比如哈爾斯、華為之類的品牌,所做的智能水杯除了能在杯蓋上顯示溫度以外(顯示的溫度,也是經過了分析的數據,能夠直接表示出水溫,而不是僅僅測量空氣溫度),還能連接手機。
連接手機app後,可以監控每日的飲水量,進行健康分析。并根據身高、體重做飲水建議,還可以定時提醒用戶飲水,并對飲水量是否達标做監控。
可以說,真正好的智能保溫杯,能夠成為我們身體的健康管家。
【肆】保溫時長看到這四個字,恐怕很多人心裡就有疑問了:保溫杯,難道不應該把保溫時長作為重要參數嗎?應該,可惜現在的保溫杯還做不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看上面這張圖,你能判斷出左右兩側哪個保溫杯的保溫效果更好嗎?
仔細看就會發現:不能!左側保溫杯,初始溫度是95℃;右側的是99℃。左側保溫杯的測試環境是20℃;右側不知道。
這張圖還算有一定可比性,還有寫保溫杯标注的是保溫12小時和保溫24小時的溫度。
我們都知道,對比某一個可變量時,必須保證其它變量統一才行。保溫杯面臨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标準的保溫時長測試方法,于是每個品牌都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測試。這樣的結果,自然沒有可比性。
其實隻要是合格的保溫杯,保溫時長都差不多。如果對保溫杯的保溫性能要求很高,可以注意下面兩點:
1.内膽的光滑度,有些保溫杯的内膽是抛光的,有些是磨砂的。後者的保溫性能就要差一些,因為光滑的内膽可以反射熱量。這也是前面說内膽被刮花後,保溫效果會下降的原因。
2.杯口的大小,保溫杯的杯口,是主要的散熱位置。如果真想要保溫能力超強的保溫杯,可以考慮肚子大、口小的保齡球杯。或者多層蓋子的水杯,通過蓋子的數量來加強杯口的保溫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