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08:39:47

一、隸書“點法”16種

01、正點

逆鋒起筆,稍頓既右下運筆,然後轉勢向左下方行筆,漸提,收筆出鋒。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

02、橫點

逆鋒起筆,轉筆向右輕松自然運行,回鋒收筆。狀似橫畫,但注意寫的太粗太長。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

03、豎點

藏鋒逆入,稍停即向下轉鋒,切忌寫的細長或粗短。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3

04、側點

逆鋒向右上行,稍停過程中略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左下順勢提鋒收筆。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4

05、撇點

逆鋒起筆,轉筆向左下方運行漸提,或回鋒或出鋒收筆,此筆畫不要寫的粗大。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5

06、捺點

逆鋒切入,轉鋒向右或向下運筆,由輕漸重,至捺腳處重按後即由重漸輕。力到鋒尖,筆畫宜粗短。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6

07、橫挑點

或露鋒或藏鋒切入,轉筆向右或向上漸行漸提,出鋒收筆,不宜寫的粗長。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7

08、上對點

左右兩點的起筆應基本相對,然後順勢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鋒。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8

09、上分點

雖然中間有筆畫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對平,形成遙相呼應、相互顧盼之勢。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9

10、下對點

此二點為左撇點和右捺點的結合,書寫時應注意錯落有緻,變化活潑。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0

11、下分點

此二點在書寫時起筆應大緻相對,然後向左下和右下出鋒,宜粗短些。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1

12、左二點

二點的起筆應有所不同,或方筆或圓筆,上下宜緊湊些,氣勢必須連貫。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2

13、下三點

在書寫時應注意三點的筆畫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顧盼呼應,生動活潑。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3

14、左三點

上下排列要參差變化,并注意氣勢的連貫,切記大小一樣,有時為了書寫的需要,上、中、二點可用牽絲連帶。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4

15、四平點

在書寫時要寫出各點之間的啟程呼應,還要注意使它們的形态各有不同。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5

16、多合點

一個字中如出現許多的點,要使每個點的寫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們之間的氣勢連貫。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6

漢隸“雁尾”九種

“蠶頭雁尾”是隸書的典型特征,尤其是東漢碑刻隸書,雁尾的形态甚至決定了其風格的走向。然而,由于漢碑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因此雁尾的形态極其多樣而富于變化,其表現出的風格特征或秀美,或飄逸,或樸拙,或生澀,或端莊凝重,或高貴典雅,充分反映出漢代的審美信息。

漢隸平正莊嚴、古樸渾厚為主的藝術風格,和漢代各種造型藝術的特征相同,有着強烈的時代社會特點,适應着當時審美主客體的需要。縱觀東漢碑刻隸書,其雁尾大體可分成九種類型:

一、飄逸的雁尾

在《石門頌》中,由于摩崖刊刻的原因,常有這種粗細變化不大的雁尾,順勢綿延起伏,伸展飄逸。書寫時多用長鋒羊毫或兼毫,參以絞轉筆法,線條邊緣蒼茫斑駁,一片天然之态。如“上、龍”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7

二、秀美的雁尾

最典型的秀美雁尾發生在《曹全碑》中,潤澤舒展,粗細變化自然過渡,如芭蕾舞者,姿态婀娜,翩翩動人。書寫秀美的雁尾,心态非常重要,用筆流暢切忌漂浮無力,扁姿舒展務求勢氣不止。如“心、貢”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8

三、典雅的雁尾

《禮器碑》中常見一種方折的雁尾,如“折刀頭”,方正典雅,雄健勁力,方折勁直。或由書寫所緻,或因刊刻使然,其成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一個雁尾姿态的可能。書寫至雁尾折角處時,先以左刀刃左切後再右行出鋒。如“下、不”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19

四、寬厚的雁尾

這種雁尾常常作中間粗、兩頭細的姿态,以《封龍山頌》最為典型。該雁尾寬博渾穆,敦厚樸實,憨态十足。書寫時切忌肥腫無力。如“休、之”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0

五、端莊的雁尾

在《乙瑛碑》上的這種端莊的雁尾是東漢隸書的典型雁尾形态,在許多漢碑中都經常出現,如《張遷碑》《朝侯小子碑》等。此雁尾端莊凝重,飽滿大方,堂堂正正,不激不厲,不溫不火,遒勁中含蘊藉,剛健中見敦厚,既有莊嚴而雍容的氣派,又給人以甯靜、安詳和穩定的感覺。書寫時要飽滿遲澀,切忌臃腫乏力。如“成、玉”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1

六、笨拙的雁尾

這種雁尾多向上翹出,生硬蒼古,轉折處筆方而勢古。《張遷碑》多此意。書寫時宜小筆撚毫,粗短的直線顯得強有力而又遲鈍、粗笨、稚氣。如“去、孝”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2

七、敦厚的雁尾

這種雁尾一般都已改造成直線而略具弧勢,雁尾的部分也由圓融斂鋒漸變為齊平的方筆,豐滿雍容,不肆不拘,含和閑雅,賞心悅目。書寫時伸縮自如,适可而止。這正是漢文化表現出的包容性、含蓄性的反應,體現了漢文化“博大兼容”的特點。如“來、家”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3

八、突變的雁尾

漢隸雁尾多漸變,雖有粗細變化,但變化幅度一般不大。也有突變的雁尾,隻是不多見。由于突變産生的粗細反差,帶給觀者的是跌宕起伏,在衆多的平和、含蓄和樸實之中,起到了調解的作用,形成了活潑奔放以至怪誕奇谲的浪漫風格。這種雁尾在《史晨碑》中多有出現。如“給、以”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4

九、挺直的雁尾

一般的雁尾都是以波曲的形态存在,隻有極少數的雁尾呈挺直的狀态,有的蠶頭部分波曲,中部開始呈現平勢,至雁尾部順勢平出;有的整體呈現平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如“南、顔”字。

隸書結構技巧口訣圖解(隸書點法16種)2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