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唯心、唯物是區分哲學家的重要标準。留意西方哲學史,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西方大多數著名哲學家都是唯心主義者,而不是唯物主義者。原因為何?
唯心主義分為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主觀唯心強調感覺或精神的第一性,主張感覺或意識決定存在。客觀唯心強調精神理念的第一性,認為精神理念決定世界。
主觀唯心主義源自古希臘。希臘哲學家早就提出驚世駭俗的口号: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換言之,人的存在決定世界,離開人的存在,世界不存在。
這種邏輯很容易被人嘲笑和批判。人們會說,太陽、月亮一直存在那裡啊,它們的存在和人有啥關系?即使人不存在了,太陽、月亮依然存在。
希臘唯心主義發展到近代,是愛爾蘭哲學家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
貝克萊認為,存在即被感知,人的感覺是世界存在的前提,離開人的感知,世界不存在。
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同樣源自古希臘。希臘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家是畢達哥拉斯、柏拉圖。
畢達哥拉斯是哲學家,又是數學家。他認為萬事萬物的本源是數,如宇宙天體運動、音樂藝術、人的靈魂,它們的本質都和數學有關。
學過數學、幾何學的都知道,數學、幾何學概念是理性思維對象,不是感覺對象。
比如像1 1=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這些數學原理,我們隻能通過理性思維才能理解,既看不到,也聽不到。所以數學概念是理性思維對象,不是感覺對象。事實證明,畢達哥拉斯的觀點是正确的。
畢達哥拉斯的數學思維,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底色,自此以後,西方思想家普遍重視數學、幾何學,喜歡以數學思維解釋自然或社會現象,如蘇格拉底、柏拉圖、黑格爾、謝林、笛卡爾、鮑姆加登、萊布尼茲等。
柏拉圖提出理念論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然後是黑格爾的絕對理念論。
柏拉圖認為,理念類似于數學、幾何學概念,理念不生不滅,永恒不變,是絕對完美的存在。如人的理念,花的理念,紅的理念,美的理念等。
蘇格拉底、柏拉圖的理念論是以數學為模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把數學概念應用到現實生活裡面,得出理念第一性、生活第二性、藝術第三性的結論。
如蘇格拉底、柏拉圖認為,世上有三種床,最完美、最真實的床是天上的理念之“床”;其次是人們平時睡覺的床,這個床是理念仿制品,很不真實;最後是藝術家畫的床,這個床最不真實,是赝品。
黑格爾把柏拉圖的客觀理念發展為絕對理念。絕對理念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既包含概念和自然界,又包括人的精神,所以稱為絕對理念。
在黑格爾看來,絕對理念類似于基督教的三位一體,開始是純概念(數學或道);然後一步步異化為自然界、有機界、動物界,一直到人的出現。
人的出現是絕對理念演變的最高階段。人有精神和理性,可認識外部世界。絕對理念到達哲學階段,最終和人的精神合二為一,實現完全回歸。
在西方唯心主義陣營裡,還有兩位大思想家比較特殊——一是康德,二是海德格爾。
康德哲學很複雜,既有唯心主義主義成分,也有唯物主義色彩,但本質上屬于唯心主義陣營。
康德承認外部世界存在,承認物自體,但他更看重人的因素,看重人的能動性。
康德認為,自然向人生成,人的知識、道德、審美,全部來自人的先天本性,先天人性雖有普遍性、必然性,但到底屬于人的主體性,所以康德哲學被人們稱為主體性哲學。
德國現代思想家海德格爾的哲學也很複雜,其中既有唯物主義成分、中國道家成分,又有唯心主義元素,希臘宗教元素,還有語言學成分。
早期海德格爾思想融合西方唯心主義和中國道家哲學,通過人的存在和“無”思考“存在”。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一書中深思了時間和存在的關系。
根據海德格爾觀點,存在之謎和人的生命有關,即當下(此在)、過去、未來;人的“此在”既包含感覺、情感、體驗等唯心主義因素,又包含生活世界。
在海德格爾眼中,存在是人的感官體驗、精神意識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産物,其中包括對“無”的體驗。
總之“存在”和人的此在有關,“存在”沒有内外之分,沒有主觀客觀、唯心唯物之分。
海德格爾反對基督教祛魅化,向往希臘泛神論,其後期思想又轉向語言學,借助語言思考存在之謎(語言是存在的家園)。
但海德格爾畢竟是喝西方文化的奶水長大的,他的思維方式明顯帶有唯心、唯物的方法論色彩。總的來看,海德格爾哲學始終把和人有關的因素,如感覺、體驗、意識、語言,放在第一位,強調人的決定性。這源自西方哲學傳統,也是西方大多數哲學家的思維習慣。
如果用一句話簡要概括西方哲學家的思維習慣,這就是,自從唯心主義和上帝進入他們的眼中,西方哲學家就很難離開兩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