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媽陳述一個事實:幸福不一定是兩個人綁在一起過日子才擁有,和朋友,或者一個人,都可以實現,但他們認為這種想法不正常。”
餘沙今年27歲,作為家裡的獨生子,他從小就習慣自己解決問題。到外地上大學後,餘沙每年在老家南通的日子用手指就數得出來。
如今,他在上海一家培訓機構當講師,邁入獨立生活的第5年。
和無數同齡人一樣,餘沙也面對着父母的“催婚”。爸媽希望兒子可以在30歲前成家,但收入穩定、工作充實、朋友圈穩固的他很享受當下的獨身狀态,并不急于改變。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最直接地帶來了家庭結構的縮小,世界上最大的城鎮化浪潮,又催促着人口的流動,加劇家庭結構的變化。
傳統社會“偏安一隅”的大家族被“瓦解”,小型化、流動化的家庭成為大趨勢。
核心家庭越變越小。/圖蟲創意
當代年輕人,比起和父母長期相處,更多的是與身邊的同事、朋友,或自己打交道;比起按部就班地完成人生大事,他們更傾向于打破年齡的枷鎖,在充實的事業和豐富的興趣中先找到自我。
社會在更叠,當家作主的權利從“大家長”轉移到每一個個體手中,獨立生活與獨立思考成為常态。
相應地,那套從集體視角出發的生活規律和治家之道,也需要做出一些調整。
三個人是家庭,
一個人就不可以嗎?
一個人能幹什麼?
在這樣一個技術與服務升級的時代裡,答案可以是所有。
獨居的多重境界。/極光大數據
家門外,一人食的餐廳興起。以完美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在迎接獨自一人的顧客時,會貼心地在對面擺上一隻陪伴的熊,吃火鍋也成為一件“有愛”的事情。
家門裡,下班回去的空間,可以有貓星人的陪伴。《2019年新中産白皮書》顯示,養寵物的家庭數量增幅達42.6%,其中,獨居人群占據了很大的基數。
消解日常的工作壓力,陪伴深夜的孤獨時光,有時候,寵物比人更“懂”你。
巨星劉亞仁生活裡也是“貓奴”。/《我獨自生活》
當然,選擇獨身的人,并不是在拒絕社交或反對合群,他們隻是選擇了一種自己所認為的可控的、舒适的生活方式,先賦予自我以足夠的安全感,再去向外拓展。
圍觀深夜吃播的是一個個被工作壓榨後的孤獨靈魂,随手打賞并不隻是簡單的付費消費,而是于千萬人之中“相遇”獲得的解壓感。
為心愛的寵物購置太空艙、自動喂食器,并不是簡單的“買最好的”,而是一種平衡忙碌工作與生活秩序的明智之舉。
在回家之前,人們可以打開手機上的海爾智家APP, 就能在進家門之後,最快地吃上香噴噴的飯,感受新風機裡吹來的清新。待到吃飽喝足,小憩片刻,溫熱的洗澡水已經就緒,一天的疲乏及時得到疏解。
當消費成為當下年輕人表達态度的有效途徑,獨身一族在認真經營自己生活的同時,傳達的深層觀點是:獨而不孤。
在自由選擇的時代,你可以說,三個人是一個完滿的家庭,但一個人,也完全可以奏響生活的精彩樂章。
不是玩物喪志,
是家的場景正在豐富
過去的2020上半年,人們在家待着的時間變長。很多父母第一次見到孩子工作的樣子。
“你為什麼玩兩下手機,工作就完成了?剛才還看你在刷淘寶呢?”
這樣的“靈魂質問”,想必你并不陌生。當“摸魚”開會的現場被長輩們抓包,他們不自覺地會拿出自己退休前的工作狀态,來對你教育一番。
相似的感慨,最近也出現在影評人譚飛那裡。
近期,在《新周刊》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合海爾智家推出的“新智族”與“學院派”的關于當下社會治家之道對談節目中,作為“學院派”代表的譚飛就對當下年輕一代“玩鬧工作”的狀态有些不解。
為什麼年輕人可以有精力做這麼多事?
像譚飛這樣的70後,從“車馬慢”的時代裡走來,那時,人們一天隻能幹一件事,在單位上班,在食堂吃飯,在家裡睡覺。
而如今,24小時陪伴的手機,讓人時刻能回歸工作狀态,也能在下一秒滑向微博的熱搜。你也可以打開海爾智家智慧電視,在娛樂模式下來一把switch,再切到會議模式和遠方的同事“頭腦風暴”。
“積極又主動的年輕人們是在享受歡樂、熱愛世界的同時,還不忘創造價值。”這是對談的另一方海爾智家“新智族”代表“奇聞”CP的看法。
這對從《心動的信号2》中走出的素人情侶,在現實生活中有着穩定的職業,借着節目的契機,他們在網絡上為更多人所喜愛。
因而,vlog博主成了他們的另一份工作。這種身份也讓他們家庭生活的場景由單一走向多元。
奇聞CP在vlog裡分享他們的生活。/微博
數字經濟的“大本營”——阿裡巴巴前不久就公布了2019年催生的超100種新興職業,很多職業的從業者隻需要在家待着,就可以連接世界各地,撬動無數資本。
《圓桌派》裡曾說過,當代獨立生活的人,其實不讨厭工作,但讨厭上班。我們也許可以預言,在不遠的将來,單一的打卡上班會成為曆史,複合的智能辦公将成為主流。
乘風破浪的女性
VS
細心爆棚的男性
與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調整相關聯的是,家庭分工正在發生改變。
過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律條”不斷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門,在家庭以外的更多空間裡實現自己的價值。
對于依賴于夫人“管家”的譚飛來說,女性在持家之中更為心細,角色比粗放的男性更匹配。但在“奇聞”CP的家裡,一個常見的場景,就是男生做家務為多,女生反倒是沒那麼擅長。
兩代人的變化,與前文提及的“居家辦公”緊密相關。在更多的時間空間裡,家庭成員能夠看見彼此的生活狀态,并對對方有更多的理解,沒有誰是一定要做什麼,男人也可以很心細,女人也可以粗線條。
做家務,早就不是誰應該的事情了。
對趙琦君、楊凱雯這樣的90後而言,智能家居成了他們在日常生活的得力幫手。
流傳在年輕人中間的“愛做飯不愛洗碗”難題,交給了萬能的洗碗機;買衣服一時爽,洗衣服“火葬場”的現象一去不複返,海爾智家洗護場景可以自動識别衣物面料,一鍵完成洗護、烘幹和養護。
當然,智能化的設備在解決生活剛需的同時,重要的是給了當下忙碌的人們以更多“獨立”的發展空間,當了寶媽的人也可以去更大的舞台“乘風破浪”,疲于工作的奶爸也可以在深夜得到自我調整的片刻。
生活更多的可能,就此開始。
做不“迷信”年齡的“新智族”
當家庭規模的縮小成為大勢,與之相關的家庭定義、場景功能和成員分工,都在因時而變,站在這樣的視角下,海爾智家希望以“新智族”重新定義當下的生活方式,鼓勵人們打破慣常的規律,建立起新的治家之道。
點擊觀看【海爾智家 X 新周刊】
新智族 VS 學院派靈魂碰撞
在“新智族”的追求裡,家不在于有多大,而應賦予成員足夠的安全感;家不止于“求定”,而應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家也不在于固化的分工,而應該鼓勵人本身的發展。
與此同時,一個更值得讨論的部分在于,所謂的站在“對立面”的“學院派”并不是一個固化的、不知變通的群體。
相比較年輕一代而言,老一輩在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可能沒有那麼快,但這并不意味着在智能化的時代裡,他們會止步不前。
他們也許退休,遠離一線職場,但因而獲得更多的時間去接觸新鮮事物,看看老年大學,看看豐富的社區活動,看看抖音裡的創意視頻,那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向外探索早就不局限于年齡。/圖蟲創意
正如譚飛所言,“新智族”的劃分并不是以年齡為界限,而是以心态為重點的。
作為定制美好生活的典範,海爾智家首先緻力于用一流的科技推動人們生活的便利化。更為深層的是,海爾智家從長遠的角度關懷身處其中的人,助力其走出繁瑣,到更大的世界裡探索,這種關懷無關年齡,無關男女,它與人作為個體的可能性緊密相連。
比起簡單的“前浪”、“後浪”的劃分,比起為特定年齡或性别身份的人貼上标簽,海爾智家更希望站在一個變化的時代裡,以科技的多種可能,賦予人們更多的選擇權,鼓舞每一代人,更加開放地、獨立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海爾智家的新治家之道中,你我他,皆可以是“新智族”。
✎作者 | Yumi
封面圖來自《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