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字文第五章手勢

千字文第五章手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23:06:21

千字文第五章手勢?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千字文第五章手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千字文第五章手勢(千字文解讀第二章)1

千字文第五章手勢

資父事君,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如松之盛。

本節講述了“孝”和“忠”兩種中國古代最基本的美德。

資是奉養的意思。事是侍奉的意思。嚴是指嚴謹。敬是指恭敬。

臨深履薄是指如同走在深淵旁,如同踩在薄冰上,比喻極度小心謹慎,唯恐做錯或走錯一步。

夙興是“夙興夜寐”的省略語,意思是早上很早起,晚上很晚睡,形容非常勤勞。

溫凊是“冬溫夏凊”的省略語,意思是讓父母覺得冬天暖和,夏天涼快,形容體貼孝順。

蘭是蘭花,古人認為蘭花之香清雅悠長,是花中之君子。

斯馨:斯為助詞,馨指香氣悠遠不斷。

盛是茂盛,古人認為松能抗寒,能在逆境中堅持節操。

這幾句的總體意思就是,

侍奉父母和君王,要恭敬和嚴謹。孝順父母應竭盡全力,忠于君王更要窮盡自身使命。

行事嚴謹并且小心,要像走在深淵邊上踩在薄冰上一樣;勤快恭敬要讓父母感覺到冬暖夏涼。

這兩種美德就像蘭花的馨香一樣悠遠不絕,像青松能抵抗嚴冬一樣長盛不衰。

忠孝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兩種美德,雖然古人仁義禮智信“五常”裡沒有忠孝二字,但是“五常”作為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體”,卻幾乎都是通過以忠孝為“用”而發揮作用的。如果在古代誰被視為“不忠不孝”,那可真要自絕于人民,受衆人唾棄了。因為在古人看來,忠和孝是大是大非的關鍵問題,絕對容不得半點含糊。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人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發端,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教化百姓,應該從教導人民的“孝”開始。

孝是什麼?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

孝就是要從内心深處敬愛父母,所以說敬愛是孝的精神核心。

孔子很早就斷言,“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正是在這種邏輯下,漢代實行舉孝廉的制度,公開從孝子中選拔官員。盡管漢朝制度化的做法出現了一些僞善的問題和弊端,

比如漢代佚名的《桓靈時童謠》中說道,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雞。

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

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父母。

被選拔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肮髒,被稱為是幹吏良将的竟然象雞一樣膽小。

但是即便到了隋唐,以考試選官的科舉制時代,孝依然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基準線,并由此産生了類似于丁憂等一系列硬性制度規則。

忠最早并不專門指臣子對君主。曾子每天“三省吾身”,第一條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這裡的行為對象就泛指任何人。而忠的意思則是忠心,怎麼才算忠心呢?《中庸章句》裡說,“盡己之心為忠,推己及人為恕。”說白了,忠就是盡力盡命。

其實孝和忠是比較接近的兩種情感,都要求竭盡全力,盡自己的使命。“夙興溫凊”主要指侍奉父母要一絲不苟,體貼入微。“臨深履薄”主要是指為國為君謀事,要謹慎小心,時刻保持警惕,防微杜漸,以自己過得惶恐一些,來換得君上或百姓過得安甯一些。

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也。

當忠專指臣對君盡忠時,忠和孝就可能發生沖突,就會出現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比如國家危亡之時,出征沙場就可以盡忠,但是對家中父母就無法盡孝;如果選擇留守家中盡孝,就可能面臨無法為國效力的情況。這時候中國古人就要求移孝為忠,即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小家的孝要服從國家的忠。這裡含有古人對道德層次的一貫認識,也包含着對國亡大于家亡、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理性考量。對這一點,楊家将的故事就給了我們很深刻的啟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